您现在的位置:汉阴县人民政府>政务要闻>镇情快讯

镇情快讯

观音河镇中坪村的世外“桃”园 ——猕猴桃产业发展侧记

作者:张欣欣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9-08-27 10:31

  从汉阴县城出发,驱车沿着汉中旅游公路向西北方向行驶33公里,就到了观音河镇中坪村。一路行来,通村主干道两侧绿茵茵、成片架着“T”字杆的猕猴桃园子煞是惹眼。

  两年前,观音河镇政府经多方考察,并邀请陕西供销福地牧业有限公司猕猴桃种植技术团队多次进行实地调研,决定因地制宜,依托中坪村土质肥沃、有机物质丰富、气候环境适宜的先天优势,按照“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循环化”的发展要求,以“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模式,规模试种猕猴桃200亩。

  因为农业产业周期长、见效慢、风险大,该项产业落地后,许多农户一方面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发展产业,一方面又担心万一产业不成,投入的土地和收入都将“打水漂”。为打消农民顾虑,观音河镇政府一方面与陕西福地牧业有限公司签订了生产销售合作协议,即由群众提供土地,公司提供优质猕猴桃种苗和全程技术跟踪服务,合作社投入产业基础建设发展资金,待挂果后,由公司实行产品保底价统一回收,进行销售;另一方面,采取“以短养长”的方式,套种金丝皇菊、黑黄豆等矮株作物,发展林下黑羽乌鸡养殖3000只,黑土猪养殖500头,有效弥补了长期产业空档。

  双管齐下,多方合作,既有效帮助农户实现持续增收,充分激发农户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又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同时还促进了公司效益增长,实现了三方效益最大化。

  “原来的野生果子都长不大,大多最后都是自己吃了!现在经过老杨这么一讲,我们掰尖儿掐芽儿薅草,苗子养分足了,越长越好了!”正在地里跟群众一起听技术员老杨实地讲课的中坪村永丰农业合作社负责人,也是中坪村猕猴桃种植协会会长的丁仕勇说道。

  为保证种苗成活率,提高产业质量,该镇一方面多方借鉴,组织群众代表赴西安周至县、岚皋县、平利县考察学习栽培技术,大力培养“土专家”;一方面也因地制宜,摸索出一套适合本地栽植的“起垄栽培”法,大大提升了种苗成活率,增强了群众产业发展的信心。

  2018年中坪村新增猕猴桃种植面积150亩,核心园区面积约400亩,由村集体合作社出资,全部采取山地“T”字型架杆,套种矮株作物,长势良好,一片生机盎然。

  家住观音河镇义兴村的刘美全,算是跟着中坪村一起第一个“吃螃蟹”的人。2019年,他家的园子开始挂果了。

  “开始干部动员我种的时候,我心里还在打鼓!”他不好意思的笑道,“现在一看啊,还真是一项可以致富的产业!”

  看着满园子绿荫成片,硕果累累,刘美全不自觉喜笑颜开——除去成本,按照合同收购价粗略计算,他家园子的果子今年亩产量1000斤,总共至少可以卖到3万块!

  今年6月,借力“三个一”产业发展模式推行,中坪村猕猴桃产业合作社正式成立。拿着股权证“红本本”的贫困户杨正东激动地无以言表:“我老汉一个人的人,活了这六七十岁,老都老了,却遇上了党的好政策!不光从沟里搬到了路边的安置点,住上了安全房子,还能用这土地入股,加入合作社,成为股东来分红!”

  类似杨正东这样无依无靠、年老体弱的贫困户在中坪还有很多,眼看着别人发展产业增收,自己还守着几亩地过日子,脱贫增收难度大。镇村经多方考量,并在村民代表大会上讨论通过,决定以中坪村猕猴桃合作社的名义在中坪七、八、九组的流转坡地300余亩,进行“坡改梯”,紧抓政策机遇,打造千亩高品质、标准化猕猴桃产业园,将该村所有低能弱能贫困户及想发展产业的农户全部纳入到产业发展的大军中来,实行统一入股、统一分红,将受益面扩展到最大化,实现产业全覆盖。到明年,中坪村的预计产量将达到5、6万斤,人均增收3000元,其中能带动贫困户50户。

  中坪村的产业发展模式目前正在观音河镇全面推广,该镇以猕猴桃产业为主导,花椒、魔芋、辣椒等产业为辅,形成“一村一品、一镇一品”,逐步探索出一条生态有效的产业发展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