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汉阴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
索引号 | xzfgzbmzfb/2019-0028 | 公开目录: | 县政府办文件 |
公开责任部门 | 汉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公开形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汉政办发〔2019〕13号 | 成文日期: | 2019年03月19日 |
有效性 | 有效 | 公开日期: | 2019-03-20 09:20 |
各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机构:
《汉阴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实施方案》已经县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汉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9年3月19日
汉阴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实施方案
为推动电子商务在农村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构建农村现代化市场体系,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根据《陕西省商务厅关于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工作的通知》(陕商发〔2018〕36号)、陕西省商务厅、财政厅、扶贫办《关于印发2017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实施方案和资金使用管理的有关规定及陕西省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管理制度的通知》(陕商函〔2017〕551号)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实施目标
项目实施期2年,维护期3年,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1.积极培育农村电子商务市场主体,扩大电子商务在农村的应用,改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环境,使网上交易额大幅增加,力争到2020年底,汉阴县实现农村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20%以上,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30%以上,培训相关从业人员3800人(次)以上,电商服务站点行政村覆盖率达到50%以上;
2.建设和完善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孵化)中心1个,镇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7个,村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站75个以上;
3.建设县级电子商务仓储及物流分拣配送中心,集仓储管理与城乡物流共同配送为一体的物流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实现物流快递企业的镇级覆盖率100%,村级覆盖率70%左右,实现县到村快递48小时内送达,上行快递费用降低10%;
4.打造汉阴区域公共品牌,扶持重点产品企业品牌,制定重点农产品标准化体系,重点支持产业带动辐射优势突出、扶贫效果明显的龙头企业、合作社建设农产品信息溯源体系、质量控制体系,促进农产品上行,推动主导农产品产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
二、实施内容
(一)汉阴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提升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的服务能力和水平,配套相关办公设施、用品,产品展示区增设书画文创展示功能。健全中心机构设置,做到人员齐备、分工明确、制度完善、管理规范。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全面负责全县镇村站点的建设、运营、监管、指导等工作,为贫困村网店开设和运营提供培训、策划、美工、客服、代运营等服务,建设汉阴电商产业大数据运用中心(集合电商行业运营、村点运营、物流快递运营、电商扶贫、农产品质量追溯等动态数据并实现实时抓取、展示和结果分析运用)。(责任单位:县电商办、人社局、供销联社)
(二)镇、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建设。镇级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在城关镇、平梁镇、涧池镇、蒲溪镇、漩涡镇、汉阳镇、铁佛寺镇等7个镇建立镇级电商服务中心,在双乳镇、观音河镇、双河口镇等3个镇政府所在村建立涵盖镇级电商服务职能的村级电商服务站。行政村电商服务站整体覆盖率达到50%以上,重点支持贫困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建设。加大镇级电商服务中心、村级电商服务站的硬件投入,统一风格装修门头、配备相关设备,拓展服务业务,提升服务能力和电商运营水平,使其基本具备电商知识普及推广、政策宣传、商业广告宣传、网络代购代销、金融存取款、办理缴费、快递收发等综合便民功能。建设全县电商服务站点管理系统,实现提供新闻资讯、网络代购代销登记、对接填报商务部农村电子商务信息系统等功能。(责任单位:县电商办、市场监管局、农业农村局、林业局、各镇人民政府)
(三)农村电商物流配送体系建设。一是建设县级农村电商仓储物流配送分拣中心,建设面积1000㎡左右,集仓储物流、快递分拣、集中配送、信息管理、物流数据信息服务于一体,配置数据大屏、托盘、流水线、监控、液压叉车、操作台、打包机、电子称、安检机、扫描枪、打印机等必要设施设备及信息化作业管理系统。整合邮政、四通一达等第三方快递物流企业组建独立法人企业,或引进第三方专业公司承接中心运营,健全县镇村三级快递网络配送体系。对物流快递企业、第三方运营企业租赁场地、购买配送车辆等相关设施设备给予补贴。二是引导物流快递业健康发展。发挥快递协会引领的作用,带动快递行业自律经营,提升协会在农村物流快递运行中的组织、协调和服务功能。对快递配送车辆实行标准化管理,不断提高物流配送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集约化水平,全面构建适合农村电商发展的物流配送体系。三是制定县镇村三级物流管理制度、登记流程、产品货架归类、问题件处理流程、配送员考核制度等;享受补贴购置的车辆、分拣设备等应具备统一标识。(责任单位:县电商办、经贸局、公安局、邮政局、各镇人民政府)
(四)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训体系建设。将培训工作贯穿项目实施全过程,一是加大电子商务培训力度,培训人员3800人以上,形成县域电子商务人才库,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村青妇、残疾人、返乡大学生和农民工等参加电商创业就业。二是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根据人员结构区分类别和层次,按计划、分阶段培训,实现转化率达10%以上。三是丰富培训形式,通过课堂培训,开展电商沙龙、高峰论坛等多种形式的互动交流活动,营造电子商务进农村良好的工作氛围。四是规范档案管理,记录培训开展档案和人员档案,以备查验并作为项目资金支持的依据。(责任单位:县电商办、人社局、扶贫局、团县委、教体科技局、妇联、残联、各镇人民政府)
(五)农产品上行服务体系建设
1.农产品电子商务供应链体系建设。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网销产品,促进其向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围绕重点农产品及书画文化产业,进行质量标准化体系建设和应用推广,出台《汉阴主要农产品质量管理体系》《汉阴主要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汉阴文化文创产品交易规则和标准体系》,建立区域公共品牌产品标准化规范。围绕标准化体系应用,促进农特产品转变为适合网销的标准商品,积极开展网销产品对接工作,推动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企业与电子商务企业合作,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供应链条。立足市场需求,加强农产品产地预处理、初加工、分级、包装等功能建设,重点支持扶贫效果明显的优势产品上网销售,带动农民增收。(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林业局、月河工业集中区管委会、市场监管局、经贸局、电商办、各镇人民政府)
2.品牌培育及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1)推动富硒食品产业、文化产业、生态旅游产业与电子商务深度融合,培育1个区域公共品牌、5个以上特色品牌,做好区域公共品牌策划、设计、注册及品牌推广活动。制定出台《汉阴县区域公共品牌发展规划》《汉阴县区域公共品牌授权经营管理办法》及相关配套措施,健全区域公共品牌授权经营管理体系。通过全方位的包装、策划、宣传推广等活动,打造本县特色产品网络知名品牌,培育注册网销知名品牌5个以上,提升本县品牌产品溢价能力,促进农特产品线上线下销售。重点支持汉阴主要农特产品和书画文化产业的产品开发、分析定位、品牌设计、产品包装,助力本县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对企业、个人网店提供托管服务,通过服务中心运营团队的专业指导,培育一批产量大、品质优、影响广泛的特色农产品、旅游产品。引导各镇(办)、行业协会和农产品电商企业树立电商品牌意识,支持龙头企业进行“三品一标”、GAP认证、HACCP等认证。(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林业局、文旅广电局、经贸局、电商办)
(2)建立农产品质量标准化管控与安全追溯系统。围绕供应链体系标准化建设,实施农业生产、流通过程标准化应用的信息化管理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追溯管理,包括农产品生产档案(产地环境、作物档案、农资档案、生产流程、质量检测)管理、条形码(二维码)标签设计和打印、基于网站和手机移动端的质量安全溯源等功能。对主要农产品生产主体溯源体系硬件投入给予补助支持,建立起县域主要农产品质量可追溯示范引导体系。(责任单位:县市场监管局、农业农村局、林业局、经贸局、电商办、各镇人民政府)
3.农产品电子商务营销服务体系建设
建成汉阴县农产品电子商务营销服务体系,农村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20%以上,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30%以上。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电子商务政策和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的成果展示,推动和扶持本地品牌产品进驻知名电商平台或在第三方知名电商平台开设汉阴馆;开展不少于3次线上线下大型品牌产品推介活动,利用新型互联网营销手段进行品牌推广、产销对接。建立多渠道合作,推动区域公共品牌商品进入国内主要销售渠道。建立我县电商大数据采集分析系统,提供网络零售行业结构、优势店铺排行、农特产品全国经销商热力图、农特产品全国需求热度分布、物流收发分布图等信息,定期形成监测报告,为电商产业发展提供决策参考。(责任单位:县电商办、县文旅广电局、各镇人民政府)
(六)深入开展电商扶贫。充分发挥农村电子商务助力脱贫攻坚作用,注重培育带动贫困人口脱贫的经济实体,加大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帮扶力度,增强精准扶贫的本领。围绕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增强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积极推广镇园产业联盟+电商企业+县镇村三级电商服务网络体系+贫困户的扶贫模式,助推农产品上行。运用电商的渠道优势促进农业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将有待销农产品的贫困户纳入一户一码扶贫销售系统,探索和总结电商扶贫的经验和做法,不断推动脱贫攻坚深入开展。(责任单位:县电商办、扶贫局、农业农村局、林业局、各镇人民政府)
三、实施步骤
全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建设工作从2019年1月开始,分四个阶段实施:
(一)启动阶段(2019年3月前)制定《汉阴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对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有序推进实施。
(二)实施阶段(2019年3月—2020年2月)完成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提等升级、电商人才培训、农村电商物流配送、农产品供应链体系、产品溯源体系、品牌打造、电商扶贫、农产品上行服务体系和服务站点建设等任务。
(三)总结验收阶段(2020年3月—2020年6月)由县政府组织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总结项目实施情况上报省商务厅、财政厅和省扶贫办,申请对汉阴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进行验收。
(四)运营维护阶段(2020年7月—2023年12月)确保项目各环节运行良好,整体运营保持常态,完善盈利机制和运行机制,实现项目的长期效益。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汉阴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工作领导小组,由县长刘飞霞任组长,黄邦平、李宗山、马文艳任副组长,县教体科技局、经贸局、公安局、财政局、农业农村局、文旅广电局、扶贫局、市场监管局、林业局、月河工业集中区管委会、团县委、妇联、残联、县电商办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电商办,由李祚文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各项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品牌标准、农业产业、资金管控三个小组,分别由县市场监管局、农业农村局、林业局、财政局指派分管领导及业务人员兼任,负责项目实施的监管、配合和服务工作。
(二)加大政策扶持。一是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争取中省市相关项目,在项目、税收、金融、人才、培训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二是充分发挥政府投入的引领与撬动作用,突出企业的主体地位。做好引导扶持,促进资源协作统筹,建立完善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营造平等参与、公平竞争的环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依法维护经营者、消费者合法权益。建立健全适应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多元化、多渠道投融资机制。三是建立健全日常管理、工作推进、监管考核等制度,完善工作机制,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三)加大宣传力度。通过电视、微信以及主流新媒体等形式广泛宣传电子商务政策、项目推进动态、电商知识普及、电子商务活动、电商发展典型、县域特色农产品推广、成功经验和做法、电商扶贫成果等内容。各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各村三委班子、驻村第一书记召开以“农村电商”为主题的村民会议进行宣传,县内各职能部门要组织干部并通过工作人员对周围人群进行宣传,增强全县干部群众的“互联网+”意识,全面提升全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的创业就业氛围。扩大我县农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提高网上销售量,促进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体系的构建,推动我县电子商务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责任单位:县电商办、文旅广电局、扶贫办)
(四)强化督导落实。建立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绩效评价标准体系,由县电商办对项目建设进展情况进行定期评估,重点对项目建设进度和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资金安全和按计划使用。完善奖惩机制,将农村电子商务指标完成情况与奖励进行挂钩,对参与农村电子商务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承担购买服务的协会、企业、及创业农村青年、返乡农民工等进行奖励。建立健全我县电子商务统计体系,做好电子商务进农村项目建设、运营状况等调查统计建档工作。强化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廉政监督,健全制约机制,营造风清气正的项目建设环境,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各项任务。(责任单位:县考核办、财政局、统计局、审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