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河口镇:菜架搭起来,脱贫富起来
走进双河口镇,只见青泥河两岸,一座座蔬菜大棚一字排开,一根根菜架整齐挺立,村民们正在翻耕、除草……一幅充满希望的产业振兴画卷微微展开。
小蔬菜大能量。当下正值深秋,绵绵细雨中,梨树河村舒大爷早早来到了甘蓝种植基地,他家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后,村里综合考虑到他的特殊情况,于是安排他到本村的蔬菜基地务工。“到这里做工,上面的政策这么好,让我们这些老人不用出远门在家门口就可以赚点钱,我们做临时工80块钱一天,年底还给我们分红,对我们的帮助很大。”据了解,该村积极发挥北元蔬菜种植专业的合作社的带动作用,通过蔬菜产业扶持带动贫困户新建38座拱棚建设,种植甘蓝、辣椒等蔬菜10多亩,通过务工就业、土地流转等方式实现合作社与贫困户帮扶带动、互惠共赢,壮大农村蔬菜合作社发展,促进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联利益真脱贫。“不解决市场销售难题,不联结产业利益链,再多再好的蔬菜也很难走向市场,贫困户也难以在产业发展中受益。”兴春村第一书记张旺杰说道,“今年我们村种植了100余亩蔬菜玉米(甜玉米),通过“镇园产业联盟”平台与农户统一签订种植收购合同,后由公司集中采购优良种子,在每个种植季前经村委会发放给各户育苗、种植,技术人员全程培训指导,最后在收获期由合作社和公司进行统一收购”。该村大力推广的“镇园产业联盟”产业扶贫新模式模式,通过“产业联盟平台”与联盟企业实行订单生产及农户分红的模式,搭建起贫困村与园区企业沟通的桥梁,既解决了偏远山区村发展产业难、销售难的问题,又能稳定带动户增收,实现贫困户与园区企业的“互利互惠”。
小基地大格局。看着一框框装车的辣椒即将驶上征程,斑竹园村村支书马景菊摆起了谱。“由于今年辣椒市场行情并不好,为了畅开销路,我们兵分两“线”,“线上”通过“互联网+”计划,利用微信朋友圈推销农产品,带动了绿色生态产业发展;“线下”辗转多家蔬菜超市,与蔬菜超市达成供货框架协议,已完成销售额近4万余元。”据悉,该镇按照“产销对接、以销促产”的工作思路,通过土地流转、基地务工、入股分红、技术指导等措施,把贫困户家庭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模式联合组成“联合舰队”,形成了“以市场牵龙头、合作社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发展模式。并通过农超对接、农批对接、农企对接等销售渠道,带动当地蔬菜产业实现从小到大、从散到聚、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实现了从“不好卖”到“不够卖”、“卖得好”到“卖得贵”的转变。
“下一步,我们将引导贫困户积极利用庭院发展有机绿色无公害蔬菜种植,通过合作社的带动,发展有机绿色蔬菜种植和销售,并结合乡村旅游、乡村采摘,推进贫困户蔬菜种植销售,助力贫困户脱贫。”该镇农业产业发展办公室负责人信心满满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