漩涡镇:特困供养人员监护人“护理费”化解特困供养人员监护中的“三缺”局面
“老伴儿,政府没有骗我们,给我们打了护理费了”。10月26日一大早从漩涡集镇赶集回来的梓中村村民钱直右就冲自己的老伴嚷嚷道。钱直右口中的“护理费”就是前不久镇民政所工作人员到他的五保户哥哥钱直友家核查生活状况,监护状况时,嘱咐他的“只要监护好,照顾好哥哥,政府就会给他家发放的监护人护理费。
一直以来,特困供养人员的“监护”问题都是一个棘手的问题,面临着三缺的“尴尬”局面。一是被监护人缺监护人。根据《特困人员认定办法》,必须为特困供养人员落实监护人,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特困供养人员的特殊性,他们大多数人独自生活,大多属痴聋傻哑残特殊困难群体,导致周边很多群众不愿意和特困供养人员打交道,更不愿意成为特困供养人员的监护人。二是监护人缺监护责任心,但是实际监护状况令人堪忧。很多特困供养人员的监护人可能更多的是以特困供养监护人协议上的一个名字的方式出现。问到特困供养监护人本人,他们自身大多不知道监护人是谁,而监护人自身也因为没有从被监护者或监护他人的这件事件中受益,所以缺乏对特困供养人员的监护照料的主观能动性。三是对于不履行监护责任的行为,缺惩罚手段和底气。由于特困供养人员监护人的确立往往流于形式,同时也没有奖励惩罚机制调动监护人的监护积极性,监护履职情况的好差更多的是靠监护人的自觉性,使得一旦出现特困供养人员生活状况监护不力的状况时,只能从道德上谴责监护人,或者协调更换监护人,没有更加有效的手段维护特困供养人员的合法权益,同时由于也缺少惩罚监护人的底气。此次特困供养人员监护人“护理费”的发放,无疑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些“尴尬”问题,不仅使监护人得到了实惠,被监护人选择监护人时也多了一层保障,政府处置特困供养人员监护不力的情况时多了底气和手段。
在今年第4季度,钱直右作为特困供养人员钱直友的监护人共领取了720元的监护“护理费”,看着这笔钱,钱直右内心五味交杂,这笔钱让他有了更多照顾哥哥的动力,但是他也明白,这笔钱不仅是为了激励他做好哥哥的监护人,补偿他在照顾哥哥时投入汗水和泪水,也是他作为哥哥的监护人身上沉甸甸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