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汉阴县人民政府>政务要闻>镇情快讯

镇情快讯

铁佛寺镇:构建“1+N”工作模式,助力乡村振兴建设

作者:唐飒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4-21 14:51

自汉阴提出“321”基层治理模式以来,为有效破解基层社会治理难题,推动本镇工作全方位发展,铁佛寺镇党委政府以“321”基层治理模式为抓手,挖掘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构建了一套“1+N”工作模式,“1”即“321”工作法,“N”即全镇当前各项重点工作,凝聚工作合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为乡村振兴战略“保驾护航”。

突出党建引领,把“支部建在网格上”。牢固树立‘党建+基层治理’理念,立足于实际,以党建引领基层综合治理,着力打造村(社区)网格化管理和综治调解中心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平安建设中的示范带头作用,服务群众、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推动党建和基层治理工作‘双建双促’一体化格局逐步形成。

合一村综治中心设在党群服务中心,是一个集政策宣传、党员教育管理、党员志愿服务、村民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党建工作“综合体”。

推进新民风建设,把“道德树在心中”。深入开展“志智双扶”和道德评议等活动,并成立乡贤会,积极引导各村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以道德评议和社会舆论的力量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实。通过表彰和奖励树立典型,发挥榜样的力量,在思想上带动了一批好逸恶劳和伸手要政策之人,发挥了基层治理“德治”力量助力乡村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四合村的“好妯娌”李垂凤就作了很好的表率,自李垂风30年前到嫁杨家后,就和她的两个弟媳和睦相处,相互尊重,无论多忙多累,都贴心地照顾生病瘫痪在床的公婆,精心经营着家庭的方方面面,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邻里四舍的好评,谱写了一曲“孝老爱亲的时代赞歌。

聚焦产业发展,把“致富放在田上”。实施“村社合一”促集体经济,确保“户户共参与”。以村支“两委”+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模式,合力发展村集体经济,着力打造猕猴桃产业园和大闸蟹养殖示范基地,带领全镇群众齐心脱贫攻坚。以村集体经济利益为基础来助力基层社会治理,强化村民自治与德治的力量。目前,该镇各村集体经济发展呈现良好势头,加入专业合作社的农户越来越多,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越来越高,干群关系越来越近,形成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良好氛围。

胡海波,今年28岁,母亲2009年患癌去世,留下了两个妹妹和年迈多病的父亲,家庭生活相对拮据。2016年,依托政府政策扶持开始实施养殖脱贫计划,通过辛苦工作并依靠镇园联盟销售模式,他不仅顺利实现了脱贫,今年收入还达到了24万元,真正实现了“脱得了,稳得住,致了富。”

加强法治宣传,把“法律送到家中”。发动全镇“三线人员”担任好政策宣讲员、矛盾纠纷调解员、大事小事办事员的角色,利用脱贫攻坚工作开展契机宣传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信访矛盾纠纷调解、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等政策法律法规,打通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提高群众知法、懂法、用法、守法意识,不断健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

60岁的粟泽兴是铁佛寺镇四合村的村干部,自从村上组建了乡贤会调解组织,他就自愿加入了这支队伍,主要负责调解群众的矛盾纠纷。曾为了调化解两家纠纷花了长达三小时耐心调解,最终使得问题有效解决。

铁佛寺镇党委负责人称“乡村振兴战略是全方位、全局性的乡村发展方案,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建立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321”乡村治理体系,并且只有‘三治并举’,广大群众对我镇,甚至我县的平安建设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才会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