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德育课“沸腾”起来

——汉阴县以全学科育人开展德育工作纪实

索引号: 发布日期: 2020-06-18 11:25
来源: 安康日报
内容概述:
分享:

  5月22日中午,汉阴县凤台小学副校长汪毅等来了从安康赶来的器乐老师王怀长。随后,他们签了一份30节课的合同:包括王老师在内的7个人,每周到凤台小学来上两节管弦乐社团课,学生不花一分钱,而学校给他们7个人,每人每节课支付300元。

  一周4200元,这在只有1805名学生的凤台小学,不是一个小数目。而学校却认为,这笔钱花得很值。“虽然学校有60%以上都是留守儿童,很多孩子都没见过萨克斯、单簧管这些乐器,但谁说他们就不能接受高雅一些的音乐熏陶。”

  在记者看来,这便是该校乃至汉阴县很多中小学校德育主任、校长所秉持的想法:德育工作不是一次德育课、一次活动的专属,要让每一个孩子,在每一次活动、甚至每一节课中都有所收获。

  其实,这仅仅是汉阴县德育工作的一扇窗口,从中能够看到该县从幼儿园到高中,殊途同归的探索实践,以及最终指向的一脉相承的目标——让德育课沸腾起来。


  怎样让“德”扎根学生心灵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怎么让抽象的德育教育具有可操作性,真正让“德”扎根学生心灵?

  2014年起,汉阴县精准施策开始探索实施“德育作业”。经过几年持之以恒的强力推进和探索,“德育作业”以燎原之势在全县各中小学普及推广,成功构建了架构完整、导向明确、操作性强的“333德育模式”,得到了广大师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认可。

  据了解,新模式的“333”体现为三层,即家庭、学校、社会层面;三类,即实践类、知识类、成果类;三段,即一二年级为低段,三四年级为中段,五六年级为高段。相当于升级版的“德育作业”,比之前更加细化、具体化,操作性更强,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更具有针对性。2016年该典型做法在全省中小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场会上分享推广,2017年被教育部评选为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优秀案例。

  为在全县上下构建齐抓共育的“大德育”工作格局,汉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加强顶层设计,描绘德育蓝图。一是制定印发了《汉阴县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实施意见》《汉阴县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施方案》,通过制度保障,分类明确标准,出台评价细则,加强资金保障,打造了中小学幼儿园一体化德育工作体系。二是建立部门联动机制,推进家校深度融合,整合综治、妇联、公安、文旅等职能部门资源,最大程度开发利用好校外德育教育基地。三是深入探索“党建+思政+德育”融合育人的新思路、新途径,成立德育工作室,组建科研团队,开展课题研究,加强培训和研讨,汇聚党员教师、德育工作者、少先队和团委辅导员、思政教师、班主任等“五支队伍”的德育力量。进一步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专业化、规范化、实效化,全面提升广大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如今,全县各学校以“德育作业”为抓手,结合学校实际,按照学生成长规律,汉阴县已探索出一条涵盖幼儿、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的中小学德育教育新路径,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在具体行动之中。城关一小聚力实施“五大教育行动”着眼于培育时代新人;恒大小学构建了班队一体化“8+6+N”生态德育体系,让学生在思考、创新、实践活动中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平梁小学“礼尚仓廪”创客空间,为载体打造“六馆一园”,让孩子们在特定气质下动手实践,乐享其中。涧池初级中学以“养成教育、感恩教育、书香教育”和“乡邑浸润、乡贤浸润、乡风浸润”的“3+3”德育模式为初中生蓄能把舵导航;汉阴中学通过“三级五化”德育模式,为高中学生做好人生规划和职业规划,关注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建立。真正实现了德育工作在全县城乡学校齐头并进,百花齐放。


  德育教育该怎样做

  “学生在学校做的每一件事,上的每一节课,都是德育过程。”面对新形势下,如何开展德育教育,汉阴县实验中学校长张敏说出了自己的观点。

  他认为,德育工作不只是开展德育课程,而是将课程德育化,让德育渗透进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去,做到全学科、全方位育人。

  “在学校,老师会教导学生杜绝浪费,尊重师长,同学之间和睦相处,这是德育工作。语文课不仅能给学生教授文学知识,还能让学生在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树立正确理想信念;数学课不仅能教会学生数学知识,还可以让学生用理性思维、逻辑思维为人处世,等等,这也是德育工作。可以说,学校里的每项工作都是德育工作。”张敏说。

  将德育工作融入学科教学和实践活动中常态化开展,让德育工作落地生根,也是汉阴县多个学校的共同做法。各学校通过落实各学段学生养成教育目标,抓实、抓细、抓小日常德育工作,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卫生习惯、纪律意识、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初中生处于人格塑造期,是德育教育的关键时期。”张敏说,在这段时期,学校更应将德育贯穿到实践活动中去,将学生带出校门去,“不能关着校门搞教育”。

  汉阴实验中学开设《生命探秘》课程,邀请县农林科技局专家,带着学生到户外去探究世界,了解、认识各种植物和昆虫。去年开始,该校还开设了职业体验课,让学生了解和体验不同职业的特点,引导他们成为社会好公民,同时也帮助学生进行未来职业规划。张敏认为,在现阶段,这些课程对于学生们来说是选修课,但未来进入社会,便会成为他们生存的必修课。

  在多年实践之后,汉阴县城关镇三元小学校长卓小瑜也对德育工作有了自己的看法:“让学生在学校成为一个好学生,在家里成为一个好孩子,在社会成为一个好公民,就是德育工作应该做的。”

  2018年秋季开始,三元小学推出了“1门国家课程道德与法治、1门整合式校本课程德育和晨检课、餐课、安全课、整理课4门德育微课”的“114”德育课程,让德育融入学生的日常。从一年级开始,老师每天都会给学生上4堂德育微课,每节课5到10分钟,教学生怎样保持正确的用餐礼仪,手把手教学生课前课后整理好课桌和书包,让学生随时随地保持安全意识。日复一日下来,大部分学生都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

  将德育内容融入课程、融入活动,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汉阴县开展德育工作的具体做法也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认可。据悉,本月下旬,全市德育工作推进会将在汉阴县举行。安康市中小学德育研究专家赵玉萍介绍,之所以将会议地点选在汉阴县,“是因为汉阴县德育工作走在了全市最前列。”

  “汉阴文化底蕴深厚,且重视教育发展。无论是‘德育作业’还是课程德育,都体现了五育并举、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思想洗礼,养成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真正做到了润物无形。”赵玉萍还介绍,在推进会上,各县区将通过交流和总结,互相学习借鉴德育工作经验,共同推动全市德育工作向前发展。


  德育课如何吸引学生

  5月22日上午,在凤台小学科创组办公室里,易昌炬和方喜两位老师正在调试3D打印机,打出印有“凤台小学”四个字样的模型。

  3D打印正是该校STEAM课程的主题之一。“STEAM课程来源于美国,是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多学科相融合的综合教育,能够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发现和思考问题。”易昌炬介绍,学校将信息课、科学课、STEAM课合并为科创课,一周4节。

  方喜说,可乐喷泉、电磁动力车、编程、3D打印等都是STEAM课程的主题,每次上课,学生们都既兴奋又好奇。

  “对于小学生来说,现在正是培养兴趣爱好的关键时期。这些科创课程,可以让他们认识世界、了解世界,从而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汪毅说,学校注意到孩子的个性兴趣需求,结合校本资源,通过引进及自主开发的方式,开设了体育、艺术、信息、科学、文学、STEAM、心理健康等6大类35门校本课程,以此来唤醒和激活学生的自主意识,充分调动学生自觉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据了解,汉阴实验中学除了开展集体活动之外,还开设了17个校本课程和17个社团,在满足学生多种多样兴趣需求的同时,也让学生能够走出校门,进一步了解世界。张敏告诉记者:“以前学校每次搞活动,只有一部分学生参加。所以现在我们开展活动如运动会、艺术节等,都是全员参加。因为我们想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都能有所收获,都能找到自己的闪光点。”

  太平小学开展低段英语教学及传统民俗工艺课程,草桥小学让“皮影”走进校园,涧池初级中学推行“养成教育、感恩教育、书香教育”和“乡邑浸润、乡贤浸润、乡风浸润”的“3+3”德育模式,汉阴中学根据基础性、发展性、丰富性三大类,开发涉及高中9大学科、地域文化方面的数学文化、K126书法、宇宙探秘、汉阴史等76门校本课程……各学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以此来激发学生对学习生活的热情,让学生拥有多样化的选择和发展空间,引导他们在增进知识、学习技能、实践创新中提升思想道德素养,全面发展。

  虽然立足汉阴,但该县的德育工作走出的路已经很远很远了。

  “德育作业”还在继续探索。卓小瑜告诉记者,在班级群里收集学生“德育作业”的完成情况,是各班班主任工作量最大的地方。如今,陕西省特级教师、汉阴县职教中心高级教师赖珍明解决了这一大难题,他们正在找人开发相关APP。届时,家长把作业完成情况发到群里,系统可以自动收集整理归档。

  在他俩看来,德育工作也能擦出智慧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