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鹅养殖赋能汉阴产业扶贫
从江苏到陕西,这群大花鹅的背后是一个有关苏陕协作、有关江苏干部促进陕西基层发展产业、帮助陕西贫困地区“输血”的故事。
东西部扶贫协作带来的是新项目,更是新思维。李勇刚摄
2019年11月,新一轮苏陕协作挂职干部、江苏省溧阳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夏国中来到陕西汉阴挂职县委常委、副县长,和他一起来的还有溧阳干部俞春荣。
一个星期后,考察结果出来了:溧阳汉阴两地自然气候特征相近,陕西汉阴的山地林下资源非常适合鹅产业的发展。

随着汉阴农产品不断进入溧阳市场,更多的“头回客”成了“回头客”,汉阴产品受到了越来越多溧阳消费者的认可。有一组数据可以佐证,开业不到3个月,公司销售额达300多万元,2020年底有望突破1000万元。
优鲜到家对汉阴农产品的大力输出吸引了养殖户高俊俊的关注,40岁出头的他是当地蒲溪镇盘龙村三马合作社的负责人,此前主要以养鸡为主。
高俊俊主动和优鲜到家公司接洽,希望自己的鸡产品也能销售到溧阳市场去。
优鲜到家负责人为他介绍了养鹅的产业,并告诉他这个市场在溧阳缺口很大。通过探讨养鹅技术和分析成本收益,高俊俊决定变化养殖思路,在汉阴规模化养鹅。
为了提高他的养殖积极性,同时也为了打消他的顾虑,优鲜到家和溧阳市驻汉阴联络组一起帮他从江苏联系养殖技术人员,同时在约定成品鹅采购标准的基础上,和高俊俊签订保底收购协议,并给预付了回收定金。
一系列操作给高俊俊吃了一颗“定心丸”。

鸡舍改鹅舍,养鸡改养鹅。在经历了育雏、育肥的全过程后,第一批成品鹅于10月16日运抵江苏溧阳。溧阳市场反馈回来的消息说:这批鹅比往年从东北外调的品质还要好,秦巴不愧好山好水。
许多人问高俊俊这第一批鹅的收益咋样,高俊俊笑而不语。他岔开话题说:通过第一批养鹅,掌握了技术要领,成本控制心里也有数了,对市场行情也更加清楚了。
今年国庆节刚过,高俊俊又从外地新预订了一批鹅苗。他说明年开春后要改造棚舍,购置孵化器,打造一个集育雏、养殖、生鲜为一体的综合生产基地,再带动一批贫困家庭来入股。他的野心是要在西北区域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江苏挂职干部的项目引进和高俊俊的大胆尝试,让当地许多人看到了一个不错的前景:一只鹅,一头连着贫困地区,一头连着广阔市场。
盘龙村的群众则说,江苏干部带来的鹅产业,让部分贫困群众更广泛地参与进来,积极主动地依靠自身努力有尊严地实现脱贫。
今年9月23日,优鲜到家在汉阴县成立产业发展联盟,目的就是把优秀经营主体联合起来抱团发展,形成资源互补共享。夏国中特别指出说,将来林下养鹅在汉阴成规模后,因为有联盟的协调,联盟成员可以不用担心量多伤价、滞销等问题发生。
为了让更多的汉阴人关注鹅产业发展,今年8月底,汉阴县投入苏陕协作社会捐赠资金20万元,对有意向发展鹅产业的7家养殖合作社提供两批次免费鹅苗,由畜牧兽医部门提供技术指导。优鲜到家汉阴公司则与养殖户签订统一回购协议。
与此同时,为保证汉阴贫困户脱贫不返贫,优鲜到家要求养殖合作社优先录用贫困户,从而增加他们的劳务收入。此外,优鲜到家采取将雏鹅赊给贫困户散养再回收的方式,让贫困户能从中赚取差价。
对于这些做法,当地群众和养殖户纷纷称赞:江苏干部就是想得周到。
夏国中对于这个产业很是看好,他说,随着成规模的鹅养殖合作社、养殖户慢慢增多,鹅的餐饮、食品加工企业必将随市场导入当地,到时候稳定的鹅产业链也将会在汉阴应运而生。

如今,随着许多汉阴农特产品走进溧阳人的日常生活,一道名为“板栗烧鹅”的菜肴也在不经意间上了汉阴人的餐桌。溧阳和汉阴两地人的饮食习俗已经相互交融。前不久,在西安创业多年的汉阴人邹杰听到家乡正在发展养鹅产业的消息,迅速赶回汉阴了解情况,他找到夏国中,说自己也想回汉阴养鹅。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今天的汉阴,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相信,可持续的市场加上可保证的品质,花鹅养殖一定会成为汉阴一个新的扶贫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