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阴全面完成农村“千吨万人”水源地保护区划定
农村千吨万人水源地是指供水覆盖人口在1万人以上或日供水规模达到1千吨的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按法定程序和技术规范划定水源地保护区,解决了水源地保护区范围不清、边界不明的问题,为开展环境问题整治和提升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水平提供了政策依据。
县委、县政府始终将水源地保护工作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安排部署,印发了《汉阴县水源地环境保护管理办法》,明确了相关部门和镇村的责任。将水源地保护区划入禁止开发区范围,严禁建设一切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项目。编制水源保护规划,争取项目资金,提高水源保护能力。建立了环保、公安、水利联合执法机制,定期对水源保护区范围内游泳、垂钓、洗衣等破坏水体水质行为进行查处。每月定期开展水源地水质监测,并对外公布,让老百姓喝上放心水。编制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按照规范要求建成环境应急物资库,储备应急物资,使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和污染事故处置能力进一步增强。
县委、县政府全力保障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资金需要,2016年以来累计投资1500余万元,在水源地建设生活污水处理工程11处,新建污水收集管网10000米;配备生活垃圾转运车辆7辆,环卫保洁设施500套;新建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围网15.54千米,建设保护区水源涵养林500亩。在水源保护上寻求资金多渠道投入,引入市场机制,与省水务集团探索实现供水与污水处理的双向合作,由省水务集团负责出资实施。
县、镇、村全面排查,列出水源地环境问题清单并强力推进整改。投入县财政资金1000万元,用于观音河水源地保护区47户居民搬迁工作,完成了观音河区域敬老院92名五保户的搬离工作,采取A/O工艺一体化设备对7户零星住户生活污水进行分散式处理,生活垃圾分类收集,集中处理。拆除大木坝水源地保护区范围内旅游建设项目,对保护区范围内13户农家乐实施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