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上半年汉阴县农业经济持续向好
索引号: | xzfgzbmtjj-GK-2021-0029 | 发布日期: | 2021-08-22 15:56 |
来源: | 县统计局 | ||
内容概述: | 2021年上半年汉阴县农业经济持续向好 |
今年以来,汉阴县委、县政府以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持续推进“1533”发展布局,在认真落实耕地“非粮化”的基础上,持续抓好“三个一”产业模式,巩固提升猕猴桃、茶叶、蚕桑等特色产业,农业经济呈现持续向好态势。上半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4.47亿元,同比增长7.8%,农业增加值8.24亿元,同比增长6.8%。
一、农业经济运行特点
(一)夏季粮油喜获丰收。近年来大力推广种植优良高产粮油品种,加大农业生产技术培训,农作物生长无明显病虫害发生,为夏收粮油丰收奠定坚实的基础。2021年夏粮播种面积达7.74万亩、产量达1.66万吨,分别同比增长0.3%和1.1%,其中:马铃薯面积达5.81万亩、产量达1.3万吨,分别同比增长3.9%和4.3%。油菜籽播种面积14.02万亩、产量达2.33万吨,分别同比增长1.0%和1.6%。
(二)经济作物稳步发展。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经济作物,上半年经济作物以茶叶、园林水果和蔬菜为主。上半年园林水果面积达4万亩,产量达0.62万吨,分别同比增长19.8%和20.5%;蔬菜面积达8.55万亩,产量达10.76万吨,分别同比增长4.1%和1.2%;茶叶面积达7.94亩,产量达0.11万吨,分别同比增长23.3%和5.7%。
(三)牧业生产快速增长。今年以来,由于市场仔猪价格持续回落,市场生猪出栏需求量不断增多,大大地刺激农户养殖积极性。大批农户添槽补栏,规模养殖场户扩大养殖规模,全县牧业生产呈现快速增长势头。上半年猪、牛、羊及活家禽存栏分别达13.36万头、2.23万头、3.25万只和77.99万只,分别同比增长9.8%、2%、3.4%和4.2%;猪、牛、羊和活家禽出栏分别达10.74万头、0.46万头、1.59万只和32.01万只,分别同比增长21.6%、3.2%、8.3%和2.1%。
(四)渔业生产保持稳定。渔业生产在现有库塘养殖的基础上,永丰生态科技有限公司、三马公司、陕西潜虾水产公司、硒莲专业合作社等在涧池、蒲溪和双乳等镇大力发展稻虾、藕鳖、稻蟹、藕鱼养殖,上半年水产品产量达0.37万吨,同比增长3.4%。
二、存在问题
(一)农村缺乏青壮年劳动力。我县属于劳务输出县,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较多,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为老人和妇女,这部分人员相对来说文化层次偏低,接受新的农业科技知识能力较弱,对于现代农业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
(二)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不多。全县的农副产品主要以出售初级产品为主,特别是蔬菜、水果等不易存储,造成初级农产品价格上不去,农民难以实现经济收益最大化。
(三)牧业生产风险依然存在。今年以来,一方面猪肉价格持续下滑,毛猪市场价格从年初的18元/斤,下跌到目前只有7元/斤,部分规模养殖户存在压栏等待价格上涨。另一方面饲料价格上涨,特别是玉米从1.1元/斤持续上涨到1.5元/斤,养殖成本增加、利润空间变窄,养殖户的积极性会有一定影响。
三、建议
(一)加快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步伐。全县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虽已经初见成效,但是距离市场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进一步壮大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加大农产品加工企业招商引资力度,做深产业链,提高产业附加值。继续搞好生态旅游开发,依靠独特的生态优势、资源优势,打造农旅融合品牌,提高农业观光旅游业收入,促进农民增收。
(二)继续关注畜牧业生产。一是鼓励养殖户自繁自育,降低养殖成本;二是做好疫情防控,减少疫病风险;三是农业技术部门,继续做好服务,促使养殖户提高技术,增加收入。
(三)积极培育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近年来全县产业结构调整布局已经成型,全县的猕猴头和茶叶等现代农业产业已经初具规模,最急切的问题是要积极培育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和产品研发,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农业科技含量,促进一二产融合发展,实现农业经济效益整体水平提升。通过“企业+农户”的模式,实现农产品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优化配置,进一步推进农产品从初加工向深加工转变,实现农产品深加工的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优势,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同时带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促进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