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阴行政审批服务局获评“陕西省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先进单位”称号
日前,陕西省政府印发《关于表彰全省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的决定》,汉阴县行政审批服务局荣获“陕西省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先进单位”称号。
深化“放管服”改革,当好改革试点“先锋军”
作为全省首批实施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单位,按照精简、统一、高效、便民的原则,分两批将全县1589项政务服务事项和186项行政审批事项全部集中至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办理,在全市率先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全县政务服务事项办事环节由8367个减少至4491个,减少55%;集中审批事项办理时限由4601个工作日压缩至1896个工作日,减少59%;申请材料由1409份减少至526份,减少63%,企业群众办事更加便利。
简化审批流程,助力企业“轻装上阵”
深入推进“一门、一网、一次”改革,持续提升“最多跑一次”占比,先后共推出了852项“最多跑一次”事项和688项“零跑路”事项,政务服务事项网办率达90%以上。全面贯彻落实“多证合一”和“证照分离”改革,大力普及企业登记网上办、微信办,实现市场主体登记“零资料、零见面、零跑路”。大幅压减企业登记办理环节时限,将企业设立登记时间压缩至2小时以内,个体户登记10分钟办结,企业设立申报材料由10件压缩至8件,办理环节减少50%。
做优政务服务,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
围绕深化“放管服”改革要求和企业、群众的办事诉求,当好市场主体“店小二”,推行“不叫不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说到做到”的“四到”服务理念,为企业群众提供预约、延时、上门、全程帮代办等特色服务,实现“部门服务更贴心、企业办事更省心、业主经营更放心、客商发展更顺心、来宾生活更舒心”的“五心”目标,县域营商环境持续攀升。
推行集成审批,“一件事一次办”成为“新常态”
大力推进“一件事一次办”集成审批服务改革,结合汉阴事权特点,重点聚焦涉企服务事项,整合优化办事流程,推动关联事项“打包办”,整合多个部门、多个环节的事项,提升政务服务协同能力,发布38项“一件事一次办”服务套餐,形成了“一窗受理、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站联办、一次送达”的汉阴“一件事一次办”审批服务模式,切实提高了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设立企业开办专区,激发市场发展“新活力”
认真落实“放管服”和商事登记制度改革要求,以优化政务服务为基础,积极推进“证照分离”、“照后减证”、“一业一证”等涉企审批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在政务大厅设置“企业开办区”,引入工商、税务、印章刻制等相关单位进驻,不断优化审批流程、精简审批材料、压缩审批时限,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2小时以内,个体户登记10分钟办结,与企业开办相关联的印章刻制、银行开户均实现了“一站式”办结,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市场主体的发展活力。截至今年10月份,全县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3950户,同比增长41%,提前超额完成了市场主体培育计划。
实施“跨省通办”,开启政务服务“新征程”
探索实施跨省联办“一件事”改革,稳步推进“标准统一、相互授权、异地受理、远程办理、协同联动”的“跨省联办”政务服务新模式,先后同浙江省玉环和江苏省溧阳等多地市签订了首批20项政务服务事项“跨省联办”合作协议,深度融合线上平台和“政务专递”,实现了外出务工人员异地办理养老保险、新生儿落户、新生儿参保等事项不再“折返跑、来回跑”。
强化标准引领,增强县域经济“新动能”
以省级政务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为引擎,以创新为驱动,通过标准赋能、强化规范集成、优化简化审批流程,不断提高政务服务的集约化、标准化水平,为全县营商环境优化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2021年上半年:汉阴县成功引进外来投资项目42个,总投资64.3742亿元;续建合同项目15个,总投资87.052亿元,新建和续建项目到位资金合45.4706亿元,同比增长22.26%。深圳深港电子产业园项目、陕澳中医药产业园(一期)、陕南茶旅康养科技园等重大产业项目相继落户汉阴。
建立三级便民服务体系,打通便民利企“最后一公里”
聚焦镇村群众办事‘最后一公里’问题,建成了涵盖全县10个镇141个行政村和20个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的“上下贯通、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三级联动、规范统一、功能完善、服务配套”三级便民服务体系,形成“同一事项,同一流程,同一标准,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无差别”标准化的政务服务,切实解决了群众就近、就便办事需求。
下一步,汉阴将围绕打造“程序最简、审批最快、时间最短、服务最优”的营商环境为目标,强化责任担当,切实解决企业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为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富强、活力、人文、美丽的锦绣汉阴,奋力谱写“十四五”追赶超越新篇章做出更大贡献!
上一篇:汉阴垃圾填埋场二期建设项目顺利通过工程竣工验收[ 11-04 ]
下一篇:汉阴全面启动3至11岁人群新冠疫苗接种工作[ 11-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