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阴县气象局 汉阴县发展和改革局关于印发汉阴气象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的通知

索引号 xzfgzbmzfb/2022-0775 公开目录: 规划计划
公开责任部门 政府办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汉气发〔2022〕2 号 成文日期: 2022年01月18日
有效性 有效 公开日期: 2022-01-24 11:02
政策解读:
  • 【文字解读】负责人解读 | 汉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关于《汉阴气象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解读
  • 分享:

    各镇人民政府,各相关部门:

      《汉阴气象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已经县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汉阴县气象局

    汉阴县发展和改革局

    2022年1月18日



    汉阴气象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


    前言


      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气象工作关系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做好气象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第一个五年。依据《全国气象发展“十四五”规划》、《陕西气象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安康气象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及《汉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部署要求,围绕推动汉阴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制定《汉阴气象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以习近平总书记对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和来陕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根本遵循,提出了“十四五”时期汉阴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工程和保障措施,是汉阴开启更高水平气象现代化的总体蓝图和行动纲领。规划期为2021年至2025年。


    目录


      一、“十四五”时期汉阴气象事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一)“十三五”时期汉阴气象事业取得显著成绩

      (二)“十四五”时期汉阴气象需要解决的薄弱环节

      (三)“十四五”时期汉阴气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二、“十四五”时期汉阴气象事业发展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发展目标

      三、主要任务

      (一)夯实智慧气象发展基础,构筑现代气象业务体系

      (二)融入全县重大战略布局,构建现代气象服务体系

      (三)深化气象领域改革,构建现代气象治理体系

      四、重大工程项目

      (一)气象防灾减灾救灾工程

      (二)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工程

      (三)智慧气象服务示范工程

      (四)专业气象能力提升工程

      (五)气象台站功能提升工程

      五、“十四五”期间气象事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二)强化科技支撑

      (三)强化政策保障

      (四)强化开放合作

      (五)强化依法管理


      一、“十四五”时期汉阴气象事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一)“十三五”时期汉阴气象事业取得显著成绩

      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迈上新台阶。十三五期间,汉阴共建成24个多要素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站,乡镇覆盖率达100%,多要素观测站占比提高了50%。建成了2套大气负氧离子监测设备、5套云海实景监测设备、1套乡镇视频会商系统和主要河道视频监控系统,成功构建了集气象、行业和社会观测于一体的综合气象观测业务。设立了18名乡镇气象观测设备管护扶贫公岗,设备运行保障能力显著增强。2020年汉阴县国家气象观测站实现了全要素的自动化运行,且综合气象观测业务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标志着汉阴气象观测业务实现了高质量发展。

      气象预测预警能力显著增强。建立了从零时刻到月季年,涵盖基本气象要素、灾害性天气的无缝隙预报业务体系,实现了从站点、落区预报到数字格点预报的跨越。2020年暴雨预警准确率达到89%,强对流天气预警时间提前至38分钟以上,气象预报预警准确率稳步提升。实施多灾种气象预报预警工程,完善部门联动联防机制,加强气象与自然资源、应急、农林科技、水利、交通、卫健、机场等部门的业务合作,开展不同行业气象预报预警,进一步提高灾害防范能力。升级全省气象广域网带宽省-县20M,数据传输效率明显提高。

      气象服务保障能力明显提升。面向防灾减灾救灾,坚持做到严密监测、准确预报、及时预警,有力应对暴雨、高温、干旱、连阴雨等灾害性天气,持续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等重大突发事件气象保障。重点聚焦预警信息“最后一公里”问题,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提高到93.7%。自主研发了汉阴县气象防灾减灾综合地图系统,并投入业务化运行。主动融入生态文明建设大局,全力助力汉阴县2019年荣获“中国天然氧吧”创建地区称号。建成平梁地面标准化固定人影作业点1个,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能力大幅增强。强化为农气象服务建设,编制了汉阴县气候资源和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实现了陕西省一体化农业气象业务平台的本地化应用,面向80%以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了直通式气象服务。高质量完成了基层气象风险预警标准化建设试点工作并在全省气象部门进行了经验推广。

      气象行政执法水平明显提升。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优化建设工程防雷许可的决定》(国发〔2016〕39号)、《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优化建设工程防雷许可的决定的通知》(气发〔2016〕79号)精神,积极主动与住建部门沟通协商,顺利完成部分行政许可项目交接和委托办理工作。依法开展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易燃易爆场所)、升放无人驾驶自由气球或者系留气球活动审批。联合应急管理局、住建局印发《关于加强防雷安全管理的通知》,将18家防雷安全重点单位纳入系统管理,建立责任权力清单,每年开展两次“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气象法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气象事业发展环境极大优化。汉阴县人民政府和安康市气象局签订《共同推进十三五汉阴气象事业发展合作协议》。县人大常委会首次评议气象工作。省人大常委会农工委来汉阴开展气象工作和气候资源立法调研。县政府2020党组会专题学习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气象职能法定化在全县10个镇得到落实。蒲溪镇被中国气象局认定为“第四批标准化气象为农服务示范镇”、城关镇水利站站长荣获陕西省气象局“重大气象服务贡献奖”。县气象局被认定为“第十二批陕西省基层应急管理示范点”,被县纪委评为党风政风行风“优秀单位”,连续两年在全县脱贫攻坚考核中评为“优秀”。

      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更加深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党的领导贯穿和体现到汉阴气象事业发展的各领域全过程,被县委宣传部评为“学习强国学习型党组织”。强化政治监督,落实“两个责任”,突出巡察监督重点,压实从严治党责任。2016年县气象局设立党组,坚持民主集中制,执行党组工作规则和重大事项集体研究决定,规范党内政治生活。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整治“四风”。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为汉阴气象事业率先实现现代化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台站文化建设取得实效。“十三五”期间,完成了汉阴县应急减灾指挥综合业务用房、汉阴县国家气象观测站迁建等基础建设项目,地方政府累计投入气象防灾减灾项目资金1171万元,汉阴县气象局硬件环境焕然一新,被评为全省气象部门“业务服务考核最佳县局”、“发展潜力最优县局”。汉阴中学“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在汉阴县国家气象观测站落地。大力弘扬“准确、及时、创新、奉献”的气象精神,凝练形成了“勇于担当、求实创新、观天为民、服务汉阴”的汉阴气象人精神,满足了气象职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1名同志代表陕西省气象部门参加中国气象局举办的“三八”妇女节先进女性事迹报告会。

      (二)“十四五”时期汉阴气象需要解决的薄弱环节

      “十三五”时期,汉阴气象事业发展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困难和瓶颈制约。一是气象服务供给不平衡不充分,难以满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精细化需求,智慧气象服务体制机制、内涵外延亟需完善和拓展。二是气象核心业务能力有待加强,与“无缝隙、精准化、智慧型”现代气象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建设要求相比仍有差距。三是气象精密监测水平仍需提升,气象监测站网的布局仍不能满足汉阴防灾减灾救灾的急切需求,新型探测设备的应用需要进一步增强。

      (三)“十四五”时期汉阴气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准确把握气象发展新形势,牢牢抓住发展新机遇。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气象工作重要指示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十四五时期,汉阴气象工作必须牢牢把握“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根本方向,牢牢把握气象工作关系“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战略定位,牢牢把握“推动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成气象强国”的战略目标,牢牢把握“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的战略重点,牢牢把握“加快科技创新、做到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的战略任务。

     防灾减灾的需求。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干旱、暴雨、大风、雾、霾等各种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气象及其次生、衍生灾害是汉阴最主要的自然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造成重大损失,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是防灾减灾的第一道防线,气象灾害防御依然是汉阴经济社会发展需加强的重要工作之一。

      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汉阴是限制开发的主体功能区,是南水北调重要水源涵养地,保护生态、加快发展、改善民生都是我们最大的责任。气象和生态环境息息相关,打造优美自然生态环境,气象服务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的需求。随着新时代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气象工作需要全面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最大限度地提高气象服务的针对性、专业性和满意度。

      汉阴重大战略发展的需求。十四五期间,汉阴聚焦“5775”总体思路,坚定实施“工业强县、开放活县、科教兴县、生态立县、产业富民”五大战略,统筹推进“七个现代化”进程,稳步提升“七个收入”。汉阴气象事业发展必须主动对标全县重大发展战略,主动融入到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提供全方位气象服务保障。

      二、“十四五”时期汉阴气象事业发展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把习近平总书记对气象工作重要指示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新时代汉阴气象事业发展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准确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不断强化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在落实上级气象部门和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中发展汉阴气象事业,着力加强党的建设,推动汉阴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全力打造富强、活力、人文、美丽、富裕的锦绣汉阴作出更大贡献。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气象部门贯彻落实到位,确保气象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突出科技引领,顺应信息化、智能化趋势,聚焦气象核心技术,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提高气象自主创新能力,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

      坚持深化气象改革。全面深化气象改革,发挥好改革的突破性和先导性作用,加快完善适应更高水平气象现代化的体制机制,促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坚持协调协同发展。着眼于气象事业发展全局,做到软硬实力并重,统筹推进区域气象协调发展,发挥试点示范效应,促进资源共享,增强气象区域联合服务能力。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建成以服务国家、省市县战略为重点、趋利避害并举的气象服务体系,智慧精准的气象业务体系,开放协同的科技人才体系,规范有序的气象治理体系,形成高质量气象发展格局,气象核心业务显著增强,气象综合实力位于省内先进行列。

      1.总体目标

      在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的基础上,利用五年时间推进更高水平气象现代化建设。到2025年年底,建成满足需求、注重技术、惠及民生、富有特色,以智慧气象为重要标志的气象现代化体系,汉阴气象整体实力达到全省县(市、区)前列。灾害性天气监测率达到90%以上,空间站网密度达到9公里,天气预报准确率达到85%以上,24小时晴雨预报准确率达到92%以上,气象灾害预警提前量40分钟以上,气象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达95%以上,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保持在90分以上。

      2.主要指标

      (1)气象观测自动化站点平均间距9公里,多要素站(气温、降水、风向、风速)占比70%以上。

      (2)网格实况产品水平分辨率达1公里、时间分辨率达10分钟;0—3天网格预报产品水平分辨率达1公里、时间分辨率达1小时;延伸期预报产品时效达到45天、水平分辨率达5公里。

      (3)24小时晴雨预报正确率达92%以上、气温预报准确率达80%;月气候预测准确率达到75%以上。

      (4)主要灾害性天气预警准确率达90%以上,强对流天气预警信号提前量达40分钟以上。

      (5)气象数据传输能力,市-县带宽达到100兆。

      (6)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覆盖率提高到95%以上;基层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率达到100%。

      (7)年均公众满意度90分以上。

      (8)人工增雨作业影响面积达到70%。

      三、主要任务

      (一)夯实智慧气象发展基础,构筑现代气象业务体系

      1.建设精密气象监测网络。按照9×9公里网格优化气象观测站网布局,推进涵盖农业气象、生态气象、旅游气象、交通气象的气候系统观测布局和站网建设。强化移动观测设备配备,增强汛期、重要天气过程和重大活动保障等应急观测能力。强化综合气象观测保障,提升气象观测自动化保障水平。应用“天境”综合业务实时监控系统,提高综合气象观测数据质量和效益。

      2.构建无缝隙精准气象预报。建立无缝隙、全覆盖、精准化、智能型的气象预报预测业务体系,持续完善从分钟到年代际,从天气到气候及其影响的无缝隙网格预报预测系统。基于国家、省级、市级业务指导产品,建立0—2小时1km智能网格降水预报和突发灾害性天气落区预报,强对流天气预警提前量达到40分钟以上。基于秦智业务系统,优化完善县级一体化综合业务平台,并实现网格预报向文字预报、语音预报自动转换。发展基于影响的预报和基于风险的预警业务。完善重要气候事件、气象灾害风险、环境气象评估和预评估业务。建设宜居、宜业、宜游气候资源开发利用评估评价业务。

      3.发展智慧气象精细服务。推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逐步实现智能观测、自动感知、个性定制、按需推送、在线互动的气象服务供给新模式。健全农业、交通、物流、能源、旅游等重点行业专业气象监测网建设,强化多元数据应用。基于新一代移动通信、卫星的信息传播等技术,发展智慧预警信息发布业务,提升面向公众、特定地区、特殊人群、特别事件活动的预警信息快速发布能力。建立汉阴气象服务融媒体平台。

      4.发展气象大数据应用。完善气象部门、行业和社会化数据的主动发现与收集机制,创建以智能化为代表的数据分析业务,形成以智慧化为特色的数据应用业务,强化以效果反馈为目的检验评估业务,构建直连直通、循环闭合的气象业务流程。构建网络、数据和业务一体的整体安全管理与风险防控体系。

      5.推进研究型业务建设。形成以数值模式应用创新驱动发展的研究型预报业务,并协同建成研究型气象观测业务和气象服务业务。实现业务人员从值班型向研究型转变,提高预报员对网格预报业务发展的参与度和贡献度,构建技术先进、布局合理、岗位优化、流程贯通、系统集约的研究型业务布局和流程。建立长序列标准化气候系统基本数据集,强化大数据融合分析能力。加强人工影响天气技术监测与预报预警技术的研发,提升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效果。

      (二)融入全县重大战略布局,构建现代气象服务体系

      1.筑牢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完善气象防灾减灾服务机制,建设重大气象灾害决策支持系统,提升突发事件预警信息精准发布能力。开展精细化气象灾害风险普查和区划,提升气象灾害信息挖掘、监测预警、风险评估。发展气象灾害风险预估、评估和预警业务,强化气象灾害和暴雨诱发洪水、山洪、地质灾害以及森林防火的风险信息共享、联合会商、预警信息发布服务。强化城市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风险综合预警能力建设。建立城市运行气象保障服务系统,开展面向城市供水、供电、供气、交通、卫生健康和智能管理的专项气象服务,为城市安全运行提供保障。建设新一代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构建精准、直达和广覆盖的预警信息发布网络。强化农村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建设,协助开展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能力示范县建设。强化气象科普教育供给能力,提升气象科普宣传教育基地建设水平。

      2.强化生态文明气象保障能力建设。提升气候变化应对支撑保障能力,增强大气环境遥感监测能力,加强生态环境气象监测、生态风险气象预警、生态经济气象支撑、生态治理气象保障服务。开展气候变化对重大工程和城市规划等的影响评估,打造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气候可行性论证、气候标志认证、卫星遥感应用等气候生态服务品牌。推进生态修复型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建设,继续实施人工影响天气“耕云”行动计划,开展常态化生态修复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开发“中央水塔”云水资源。发展精细化大气污染监测评估技术,强化大气污染防治气象保障能力。开展中国气候宜居城市等康养项目气象保障服务示范建设。

      3.强化乡村振兴气象基础支撑作用。继续实施乡村振兴气象服务专项,构建现代气象为农服务体系,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提升林下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防范能力,促进气象与农业产业发展、农村地区资源开发有机融合,构建与农业“三带三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农业气象观测站网。发展适应质量兴农、品牌强农的新型农业气象服务,构建汉阴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中心,开展以助力产业效益提升为目标的精细化农业气候资源和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全面提升汉阴乡村振兴气象保障服务水平。

      4.强化“数字汉阴”气象保障服务。围绕“数字汉阴”建设,提升涵盖气象业务服务和管理全链条、满足不同用户需求的网格化气象信息服务能力,推进智慧气象服务社会化,建成资源高效利用、数据充分共享、流程高度集约的智慧气象体系。

      (三)深化气象领域改革,构建现代气象治理体系

      1.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化气象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社会化为导向大力培育和发展专业气象服务。深化气象业务科技体制改革,以数据为中心重构集约贯通的业务流程,以科技为引领发展研究型业务。深化气象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深化气象部门“放管服”改革。以“双随机、一公开”和“信用管理”为基础,推进跨部门协同监管,强化信用评价的结果应用。全面落实气象部门中央和地方财政保障政策。

      2.加强法规标准建设。全面推进气象法治建设,建立气象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构建适应气象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利用大数据和气象标准加强对事业、企业、行业的服务和监管,推动形成标准先行、依标办事的行业氛围。建立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制度,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管理水平。建立健全政务、业务、财务等管理制度,完善管理制度“树”体系。

      四、重大工程项目

      (一)气象防灾减灾救灾工程

      1.气象灾害风险管控能力提升工程

      建设目标:依托县应急减灾指挥中心综合业务用房项目,建成综合防灾减灾救灾数字科普馆。进一步提升综合防灾减灾救灾科普产品的科技含量和文化内涵,实现科普资源的县内共享,建设特色科普教育基地。

      建设任务:以综合防灾减灾救灾为元素,以汉阴特色文化表现形式为载体,充分运用多媒体声、光、电结合等新手段,营造出富有现代科技感的展示空间,并巧妙运用色彩变化营造特定的空间氛围。通过科学布局,让观众去参与、去体验、去对话气象。力求打造一个集科普、教育、游览为一体的新型科普展馆,更好更快捷地向社会各界普及防灾减灾救灾知识,提升防灾减灾救灾意识与能力,传递人与科学的关系。

      2.气象灾害监测能力提升工程

      建设目标:补缺、升级气象观测系统,构建以气象感知泛在网和气象观测基准网为基础,以气象物联网为纽带的智能气象观测网络。

      建设任务:(1)进行汉阴县国家气象观测站智能化改造,升级云能天观测设备,建设涵盖土壤水分、冻土等气象要素的自动观测网。(2)继续优化升级镇村气象观测站网布局,在监测盲区新建六要素气象观测站,推进北斗卫星数据传输方式应用。(3)继续开展智能化观测设备监控系统改造。(4)新建县级观测设备智能化诊断维修平台1套。(5)建成县级移动气象应急保障系统1套。

      3.气象灾害防御指挥能力提升工程

      建设目标:升级县气象灾害防御平台,打造基于云架构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立模块化、定制式、数字化无感气象服务体系,实现响应过程无缝隙切换,指挥决策及时、灵变。

      建设任务:(1)升级完善汉阴县气象防灾减灾综合地图系统,实现视频、语音、文本、舆情、即时位置等信息的实时接入,实现基于雷达回波强度的超阈值报警,以及自动短信警报功能。(2)建设三维暴雨灾害综合风险电子沙盘,在高精度三维地图环境下实现暴雨灾害隐患、基础国情、防灾救灾物资等信息与天气实况、预报预警的叠加展示。(3)在现有省级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的基础上,开发基于位置的预警发布功能,通过与运营商、文旅部门应急广播业务对接,实现受众用户预警短信精准靶向快速发布,结果及时反馈并呈现。

      4.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提升工程

      建设目标:争取申报中央财政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提升工程,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气象灾害类)工作。

      建设任务:(1)围绕山洪和地质灾害高风险区域,开展精细到村的山洪地质灾害气象要素监测试点,备份省市重点监测的地质灾害隐患区气象监测骨干站,增加视频采集单元,接入地质灾害监测数据(视频、信息发布等),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报预警研究,进一步完善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系统建设。(2)围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开展气象灾害致灾调查和评估,编制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

      (二)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工程

      1.大气遥感监测评估系统

      建设目标:提升针对大气圈层、大气遥感监测与分析评估能力。

      建设任务:(1)建设搭载高光谱成像光谱仪的无人机系统,及时掌握大气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变化趋势、潜在风险等,强化重污染天气预报预警业务,为推动汉阴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提供有力的科学决策支撑。(2)结合生态、气候等康养宜居指标,开展“生态+”特色气候县(如中国天然氧吧、康养宜居县、气候疗养县等)区域气候评价。(3)开展特色农产品(如茶叶、猕猴桃、富硒大米等)最佳气候种植区划,实施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把独特的气候资源变为特色农产品的附加值,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2.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能力提升工程

      建设目标:提升云水资源立体监测能力,优化和完善汉阴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站点布局,建立稳定常态化的人影作业队伍,提升人影作业安全监管信息化水平。

      建设任务:(1)围绕“中央水塔”生态水源涵养地等重点目标,开展人工增雨作业示范建设,在南北两山各增加1个人工影响天气标准化固定作业站点;(2)完成智能火箭发射系统自动化改造;(3)开展人工影响天气智能化作业指挥平台建设、作业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4)依托汉阴县通用机场,建设县级机场气象应用平台和科学试验基地,探索开展人工影响天气飞机作业。

      (三)智慧气象服务示范工程

      1.智能气象观测系统

      建设目标:建成智能气象观测大数据系统,以气象感知泛在网和气象观测基准网为基础,以气象物联网为纽带,构建智能气象观测网络,建设智能气象观测大数据平台。

      建设任务:(1)广泛应用卫星、无人机、相控阵雷达、风廓线雷达、微波辐射等新型探测设备和技术,建设全自动、广覆盖、智能化的气象观测网。(2)面向生态文明气象保障需求,推进生态气象观测站建设。(3)加密地面观测站网建设,由镇级观测提升为村级观测。(4)面向专业气象服务需求,推进农业、交通、旅游等行业气象观测网。建设适应智慧城市需要的城市精细化气象观测网。

      2.气象信息化支撑系统

      建设目标:构建立体高效、安全可靠的通信网络系统,气象网络带宽达到千兆。建成气象信息专有云平台,形成“云+端”业务模式新格局,完成气象专有云与“数字汉阴”的无缝对接,实现气象数据与汉阴大数据深度融合,成为部门间数据共享的先行示范。

     建设任务:(1)升级气象会商系统。基于“云”监控数据,本地化应用集业务运行监控、综合能力展示于一体的“陕西天镜”。(2)依托汉阴县应急(社会治理)指挥平台,开发智慧气象系统。

      (四)专业气象能力提升工程

      1.现代为农气象服务工程

      建设目标:围绕县域主导及特色产业发展,加强农业气象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气候变化背景下农业气象灾害防御,提升农业气象灾害服务能力。

      建设任务:(1)整合农业气象业务需求和特色农业服务需求,开发基于浏览器的综合性农业气象业务系统。(2)提升农田生态监测能力,建设农田气象、生态监测站网。(3)开展农业气象灾害评估服务,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气象服务覆盖面。

      2.交通保畅气象服务工程

      建设目标:完善交通气象服务体系,实现交通气象高影响天气监测能力和高影响天气风险预警发布能力的明显提升。

      建设任务:(1)逐步建设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交通气象灾害监测系统,形成十天高速(汉阴段)高速公路沿线高影响天气和要素的专业化观测数据集,并通过多种方式实时面向行业管理部门和社会公众进行发布。(2)做好拟建兰州-汉中-十堰高铁项目、汉阴-镇巴高速公路以及县域境内交通体系服务保障。

      3.防雷气象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建设目标:完善雷电资料综合应用能力,开展雷电监测及短时临近精细化预报技术研究。增强面向重点企业的防雷一体化气象服务能力。

      建设任务:基于大气电场仪为主的雷电监测网,结合雷达等资料开展雷电的监测、预报预警技术研究,形成相应服务产品,为重点企业提供雷电一体化气象服务。

      (五)气象台站功能提升工程

      建设目标:加强台站基础设施和优化环境建设,改善行政执法、管理办公和生活条件,构建和谐部门,促进汉阴气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建设任务:(1)加快汉阴县气象服务中心建设,主要包括气象灾害预测预警中心、人工影响天气中心、生态气象服务中心、交通与机场、现代农业气象服务中心、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六大业务平面;(2)完善气象台站的基础设施;(3)完成气象装备业务保障用房建设;(4)完成职工公寓建设。

      五、“十四五”期间气象事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强化各级党委政府对气象事业发展的组织领导,把气象事业发展纳入县政府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健全各部门统筹协调的气象事业发展工作领导体制,协调推进各项重大任务的具体实施。

      (二)强化科技支撑

      坚持气象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凝练气象事业发展“十四五”重大技术研发任务,坚持以智能网格预报、卫星雷达等新资料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应用为关键和根本,着力加强气象科技创新,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和推广应用。

      (三)强化政策保障

      建立稳定的气象事业发展经费投入机制,全面落实财政部印发的《气象部门经费保障实施办法》,深入推进《汉阴县人民政府安康市气象局共同推进汉阴气象事业高质量合作协议》实施。

     (四)强化开放合作

      加强与发改、财政、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农业农村、林业、应急管理等多部门的合作,推动气象事业发展“十四五”重大工程项目落地实施,对规划确定的重点任务给予政策倾斜。

      (五)强化依法管理

      深入贯彻《气象法》,强化气象标准的执行和监督检查。规范执法程序,加强普法宣传,树立气象法治意识,营造与气象改革发展相适应的社会氛围。强化规划引领和约束作用,推进项目带动发展。


      附件:汉阴气象事业“十四五”规划重大项目一览表


    附件


    汉阴气象事业“十四五”规划重大项目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