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汉阴县人民政府>政务要闻>媒体关注

媒体关注

《新华社》报道汉阴县乡村振兴工作

来源:新华社 发布时间:2022-06-03 10:40
  5月27日,新华社以“秦巴山区,这是他们脚步轻盈的‘新生活’”为题报道汉阴县乡村振兴工作。
  傍晚,55岁的盘龙村党支部书记颜显琴迈着轻快的步伐,顺着新修的步道行至村里的观景台眺望:远处,群山逶迤、终年秀丽;近处,漫山桃园、累累果实。
  盘龙村是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的一个行政村,因地处秦巴山区,交通受阻、产业不兴,曾一度被贫困束缚。
  “脱贫攻坚时期,我们组织老乡种桃树、谋产业,每天忙得脚不沾地。”颜显琴回忆道。
  经过多年发展,观光路修好了,通村路铺平了,村里千亩桃园也逐渐进入盛果期。一切都在步入正轨,但颜显琴却感到有些力不从心。“比如,产业越做越大,村级财务管理首先就是难题,各项收支结余,村会计觉得复杂,我们也是外行,只能每次都从外面聘请专业会计,生怕出错。”颜显琴坦言,“靠经验和热情,组织群众我在行但要进一步把产业往前推,我急得白头发不停地往外冒。”颜显琴的“本领恐慌”,也是乡村振兴中不少村党支部书记的焦虑所在。汉阴县乡村振兴局局长李超说:“随着数亿元的扶贫项目资产确权到各个村,如何盘活这些资产,是摆在村党支部书记面前的难题。”
  解决难题,唯有不断探索。近年来,汉阴县根据村情不同,正在将脱贫攻坚时期成立的合作社逐步整合为联合社、企业,促进乡村产业壮大发展。
  盘龙村所在的蒲溪镇已成立汉阴发龙实业有限公司,公司由县、镇、村共同出资成立,占比不同权重的股份。蒲溪镇镇长叶建明说:“我们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进一步打破产业梗阻。”
  “我们村干部专注组织群众生产,维护村级环境,而销售果蔬、打造品牌等事项公司有专人来做。”颜显琴说,“现在得心应手多了。”
  精细化分工,让村干部们轻装上阵、施展才能;嵌入产业链条,让更多老乡腾出时间、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