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汉阴县人民政府>政务要闻>理论调研

理论调研

汉阴县兴隆佳苑社区 推行“三联”工作机制调研与思考

作者:佚名 来源:汉阴县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22-07-27 16:28

  一、背景动因

  脱贫攻坚结束后,面对新形势下农业产业跨村发展、资源要素跨村流动、搬迁群众跨村居住的新情况新动向,汉阴县按照市委安排部署,积极探索实践,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大目标下,推行以“支部联建、产业联盟、资源联享”为主要内容的“三联”工作机制,并把平梁镇兴隆佳苑社区作为推行“三联”工作机制示范点,搭建基层党组织互动共融、协同发展的互促共进平台,形成抱团发展、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发展良好局面,为抓党建促巩固脱贫成果、促乡村振兴,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有效方法路径。

  平梁镇兴隆佳苑社区是汉阴县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社区之一,社区占地面积60.62亩,安置来自周边6个镇搬迁群众443户1756人,党员17名。社区建成后,搬迁群众跨村居住、远离故土,缺乏生产所需土地资料,362.4万元产业发展资金闲置待用,群众养蚕传统技术无处施展,存在“两头跑”情况。为破解土地资源对社区发展的制约和新建社区组织力不强等难题,平梁镇党委统筹协调,将有技术、有资金、缺土地兴隆佳苑社区与班子弱、缺技术的西岭村以及有土地、缺资金的兴隆村党支部结成区域化联建对子,推动联建三方优势互补、抱团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组织人事报等先后深度报道。

  二、主要做法

  (一)做实支部联建,提升支部组织力。一是开展支部帮带。联建三方每季度召开党建联席会议,共过组织生活,共商联建事宜,共同观摩成效,共育后备力量,建强党组织和党员人才队伍;建立村与村“联动考核”,按照联建主体和联建对象6∶4的比例设置考核分值,将双方联建承诺事项完成情况作为联动重点,增强联建紧密度和实践性,达到思路一致、行动统一、发展同向。二是推动大事共商。围绕“乐业才能安居”,联建三方精准摸排各村劳动力数量、共同召开院落会、小组会、楼宇居民会,走访了解群众产业发展意愿和需求,确立了“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富民强村发展思路,将社区群众擅长的蚕桑产业作为联建发展的主导产业。同时围绕乡村振兴,共同研究制定三个村《乡村振兴计划》,将“十四五”市县发展重点任务与联建村(社区)发展相结合,明确阶段性目标任务,细化年度工作措施,分期推动联建产业提质扩量。三是带动难事共解。围绕联建产业发展目标,共同开展土地流转、纠纷化解、技术引进、市场运营等工作,既注重团结一致研究对策,又实行分工分业、协同共进,有力扫清发展障碍。

  (二)做强产业联盟,提升发展竞争力。一是共育主导产业。兴隆佳苑社区牵头组建注册登记蚕桑产业专业合作社,组织社区443户群众将产业发展奖补354.4万元入股合作社,西岭村、兴隆村通过集体资金入股、土地资源入股、带资入社的方式成为合作社社员,筹集资金610.4万元,共同推进产业组织、协调、建设、生产、加工、销售等工作,1期流转土地1500亩,配套建成标准化养蚕工厂20个,2期、3期计划还将分别流转1000亩,致力建设西北蚕桑种养优质产区。二是延长产业链条。按照“联合建设、集体管理、招商运营”原则,对养蚕工厂实行对外招商,同步免费配套养蚕台等生产用具,为每个养蚕工厂分别搭配30—50亩桑园,蚕桑合作社按照每个养蚕工厂每年1.8万元定额收取外包费用,盘活桑园和养蚕工厂;配套建成林下养鸡场2处,套种土豆等矮秆作物,提高亩产效益;与引进的制茶企业(陕西嘉木田园公司)展开合作,将丰产期产量过剩的桑叶用于研制桑叶茶,提高原材料附加值,推动产业链向中高端攀升。三是服务区域发展。对接安康市蚕种厂,主动谋求开展蚕种研发、生产、配销工作,建成安康市蚕种厂平梁分厂,服务汉滨、汉阴、石泉等周边县区蚕产业发展,首年养殖中系、日系等品类种蚕茧206张,订单配销安康市蚕种厂,研发种蚕茧收入110.8万元,占比蚕桑合作社集体经济收入达到47%,区域带动性不断增强。

  (三)做优资源联享,增强群众获得感。一是基础硬件共建共享。树牢“一盘棋”思想,打破联建前各自为政、分散短小、闭塞保守的状态,联建三方通过项目联合申报、施工协调推动、矛盾分区处理、信息即时互通、资金捆绑共用等方式,共同推动完成土地流转、桑苗购销、水渠管道铺设、产业道路建设等工作,有效整合各类资源,使“单一村”发展优势得以充分释放,短板弱项得到有效填补。二是人文资源共建共享。注重扶智赋能,联建成立劳务公司,对三个村(社区)劳动力进行摸底,建立需求、派遣“两个台账”,实行统一技术培训、岗位推介、劳务派遣,带动闲散劳动力就业增收。注重扶志塑形,联合开展新民风建设,组织文艺汇演、主题活动、志愿服务、上门帮带等文化活动,用自力更生、独立自强、勤劳奋斗的优秀文化影响人、带动人、塑造人,有效疏导了部分人的“懒汉心理”,将三个村(社区)群众紧紧团结在一起。三是发展成果共建共享。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合作社每年按照“136”分红模式,即10%预留为产业发展风险金,30%为合作社集体收益,60%分给3个村(社区)的社员和集体经济组织,明确合作各方权利和义务,严格兑现协议承诺,减少和化解合作风险与矛盾,注重提高村集体经济成员在合作发展中的参与度,最大化保障其收益稳步提升,最终实现村集体、涉农企业、群众抱团发展、共同富裕。

  三、初步成效

  一是支部堡垒不断建强,有效衔接组织振兴。联建村(社区)党支部共同党建联席会议4次,研究解决大事要事难事15件,共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等组织生活6次,开展党组织建设交叉观摩活动3场次;西岭村党支部顺利完成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工作,实现村级党组织标准化县级达标村创建目标;兴隆佳苑社区党支部配强支部班子,建成活动阵地500㎡,社区被确定为全市易地搬迁后续扶持示范社区。

  比如,在组织共建方面,兴隆村是村级党组织标准化省级示范村,通过每季度到西岭村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带领两村部分党员互相开展观摩交流,协助指导西岭村处理矛盾纠纷3起,有效带动西岭村党支部组织生活规范化,加强了党支部对村级各类组织的领导,从而顺利实现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目标,并创建成为标准化党组织县级达标村。

  二是人才活力充分激发,有效衔接人才振兴。注重培育后备人才,交叉互派干部挂职3人次,其中2人成长为村(社区)“两委”干部;新发展党员5名,培育后备力量12名。注重盘活乡土人才,两年来,联建村(社区)共发掘培育蚕桑种养能手30余名,蚕茧和林下养殖技术能手9名,组织20余名党员代表、村民代表等赴外考察学习;引导3名就业带头人带动群众20余名外出务工增收。注重培育技术人才,共同招引市县蚕桑技术专家16名(其中国家级专家7名),有效指导联建产业从“0”发展到1500亩,自主研制省力化蚕台,获得国家专利认证;联建三个村(社区)先后开展群众性教育培训15场培训1200余人次。注重借力高端人才,搭载全县蚕桑主导产业快车,吸引了以钱永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校长)、苏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桑研究所所长)、张金国(安康市蚕桑中心专家)等为代表的高级专家教授到点指导。

  比如,在后备力量培育方面,实行互派干部挂职锻炼,选派兴隆村“两委”干部欧波、西岭村党支部年轻后备力量张春(女)两名同志到兴隆佳苑社区党支部分别挂职党支部副书记、产业发展指导员,具体参与社区工作,协助推动社区各项工作正常化、规范化。2020年,因挂职表现突出,欧波被选任为兴隆佳苑社区党支部书记,张春被选举为居委会副主任。

  三是联建产业蓬勃发展,有效衔接产业振兴。搭建发展平台,联建成立蚕桑产业专业合作总社,下辖3个村(社区)集体经济合作社分社,创新“一社五部”管理模式,分工推进蚕桑种养殖标准、技术、销售的统一。发展联建产业,建成蚕桑产业基地1500亩,标准化养蚕工厂20处5600㎡,智慧化小蚕共育室1处,林下养鸡场2处20000羽,联合安康市蚕种厂建成平梁分厂,成功研发优质蚕种,销往石泉、汉滨等邻近县区。延长产业链条,套种矮秆作物80亩,成功开发桑叶茶产品,完成嘉木田园和嘉木秀商标注册登记工作。

  比如,村企联合研发的桑叶茶,现已进行商标注册工作,桑叶售价为0.3元/500g,制成桑叶茶后分为100g、200g、500g三类包装,分别定价为128元、228元、398元。以100g桑叶茶商品为例,单盒售价128元,各类成本投入40元,净利润达88元,按照(强桑)亩产桑叶900kg的标准,其中可用于制茶的桑叶20kg,实现桑叶利润价值由540元/900kg/亩/提升至3520元/20kg/亩,亩产效益提升551.8%。

  四是绿色效能有效释放,有效衔接生态振兴。发展理念革新,联建确立了走“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有效更新村(社区)干部思路理念、发展视野,改变了以往粗放低效、短小碎片式的发展方式。产业结构优化,建成蚕桑原材料生产基地、加工工厂,并拥有稳定销售渠道,形成产供销一体发展,同时发展林下养殖、农作物套种,提高亩产效益,改变单一结构收入状况。资源效率提升,1期流转的1500亩土地,70%为以往外地客商发展产业衰败的闲置土地,常年杂草丛生,流转后进行资源再整合再规划,扭转了土地闲置浪费的局面。

  比如,联建整合前,按照1亩地种植水稻、油菜的发展方式,一年两季种植,水稻、油菜亩产效益为1800元左右,联建整合后,2021年按照1亩地桑园养蚕4季次(1张蚕种,5600元/张)、马铃薯套种收获800公斤(2元/公斤,1600元)的发展方式,亩产效益为7200元,土地资源亩产效益由1800元/年提升至7200元,亩产效益提升300%,有效将自然资源转化为富民强村的物质来源。

  五是风气转变成效显著,有效衔接文化振兴。矛盾积案有效化解,联建以来,共同化解土地流转、治安纠纷等各类矛盾120件,其中化解兴隆村、西岭村长达10年以上信访矛盾34起件,其中20年以上矛盾纠纷9起,村风民风转变明显。文化载体不断拓宽,联建开展文艺活动7场次,建立健全“一约四会”组织12个,在社区建成服务群众“八大中心”,覆盖1756名群众生产生活。群众面貌焕然一新,三个村(社区)闲散劳动力由210余人减少到5人,降幅达到97.6%,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思想认识在群众之中生根发芽,“懒汉心理”和“等靠要”思想得到有力扭转,三个村(社区)农民人均收入增幅均在6.7%以上。

  比如,西岭村李某某,男,3人户家庭,常年赌博,依靠妻子一人就业养家,在联建带动下,村组干部多次上门劝说,邻里群众行为示范,带动到蚕桑产业基地学习养蚕,现已戒除赌博恶习,成长为一名人人夸赞的养蚕能手。

  四、经验启示

  县、镇、村普遍认为“三联”工作机制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抓党建促巩固脱贫成果、促乡村振兴的务实有效的好方式、富民兴村的好办法、长久发展的好机制,确保“三联”工作机制做深做实做出成效,必须坚持以下三点:

  (一)精准联建结合点,是确保联建工作落实见效的重要前提。按照“大联小、强联弱、川联山、近联远”的思路,开展城乡、村村(村含行政村、易地搬迁社区、城镇社区)、村企等基层党组织联建,首要找准自身优势和短板,按照各方发展所需,找准各方发展目标和利益结合点,着眼产业规模覆盖、产业链条延伸、优势资源互补和支部以强带弱等需要,推动结成一对一或一对多联建对子,有效防止“为联而联”“联不动、联不好、联不实”的现象。实践证明,联建对象必须要把各方利益的广泛实现作为联建合作的基础,只有找准结合点,各取所需,才能优势互补、高效协同,最大化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从而实现涉农企业、村集体、农户的三方受益,真正发挥联建的最大效力。

  (二)试点示范抓引领,是确保联建工作全域覆盖的重要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试点是重要改革任务,更是重要改革方法。创新推行“三联”工作机制,必须选取各个类型、不同行业和领域具有典型示范效应的联建对象,持续跟踪、精准把脉、动态提升,为全域推行提供具有可参考、可借鉴、可复制的宝贵经验和有益做法,确保机制作用发挥有效有力。实践启示,抓点示范、培育典型是推动改革创新纵深发展的科学方法和有效形式,为由点及面、整体提升发挥基础性作用,只有注重在实践中培树典型示范,突出把不同类型、不同特点和不同环境中的参与主体“搅活”起来,才能有效攻克乡村振兴中面临的不同困难和问题,高质量推进机制落实见效。

  (三)着眼推动共同富裕,是确保联建工作生机活力的精准定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推行“三联”工作机制,就是将区域间不同自然条件、不同人文环境、不同发展水平的群众凝聚在一起,满足不同群体发展需求,避免“各自为政”、“单打独斗”以及恶性竞争的出现,从而实现先富带后富,奋力实现共同富裕。实践证明,将共同富裕作为机制落实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能够发挥人民主体作用,广泛调动各方力量参与发展之中,让联建各方既当“主人”,又当“主力”,形成机制与联建各方的高度统一,不断健全完善机制,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