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汉阴县人民政府>政务要闻>理论调研

理论调研

师徒帮带“六个一”活动 | 双乳村产业发展的几点认识和思考

作者:李锋 来源:县乡村振兴局 发布时间:2022-10-10 17:27
  我自2021年8月驻村以来,紧紧围绕第一书记职责任务开展工作,把建强村党组织、推进强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为民办事服务作为首要任务贯穿始终。通过书记遍访、参与村级事务,对双乳村主导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市场前景做了深刻了解,又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政策,从工作经验和发展形势实际出发,通过抓住主要矛盾、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目标的路径,对双乳村现阶段的产业定位、产业方向、产业规模、产业类型做了诸多思考,梳理归类后整理如下:
  一、双乳村产业发展现状
  双乳村位于县城以东22公里处,版图面积2.8平方公里。辖12个村民小组,1446户共4394人,其中:一般脱贫户114户284人,监测对象5户25人。双乳村背依凤凰山,环抱月河水,人口集中居住于月河川道,十天高速公路、平涧一级公路、阳安铁路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双乳村于2021年3月被汉阴县确定为首批乡村振兴示范村。全村耕地面积2400亩,林地面积160亩。成立了硒莲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福源猕猴桃专业合作社,已发展荷虾共养产业500亩,初步建成观光、休闲、旅游于一体的千亩荷塘田园综合体雏形。建成水肥一体化高标准猕猴桃园100亩,提升改造优质黄桃园50亩。主导产业以小龙虾、猕猴桃、莲藕为主,推行“三个一”产业发展模式,采取“集体合作社+企业+贫困户”运营方法推动“三变”改革。两家合作社采取土地出租、村民务工、发展产业、配股分红等措施,带动178户605人带资入社实现分红。保证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小龙虾产业从2020年投入40万元、营收23.5万元到2021年投入40万元、营收41万元,基本实现投入产出持平,稳步达到增收的目标。
  二、双乳村产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及问题
  国内经济衰退、疫情反复、灾害天气影响,对农业产业产生巨大冲击,通过对小龙虾、莲藕价格、市场、产量、劳动力成本等综合因素的分析评价,今年的农业综合产值有所下滑。按照当前高质量发展和产业改造、优化升级目标,结合双乳村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现阶段双乳村产业急需转变提升的四个事项进行如下总结:
  (一)村级合作经济组织经营管理差,收益分红少。双乳村小龙虾受养殖数量、规模的影响长期产量不高,还因缺水、水质差、虾苗质量、灾害天气等因素造成产量不稳定。小龙虾价格受市场行情波动,销售市场区域及范围,运输成本的影响造成出售到市场的价格低,每年实际投入成本大,产出收入收益小。综合诸多因素,市场行情、灾害天气都是人为无法控制的因素。只有通过转变经营理念,提升管理水平,开发利用资源,因地制宜,综合利用,充分利用荷塘、荷叶、荷花、莲蓬、莲藕、小龙虾的有效价值和使用价值,才能发挥效益最大化。在现有“荷虾共养”模式的基础上,探索综合利用荷塘优势,发展荷塘养鱼、闲置的荷塘水面养鸭、更换莲藕新品种、增加莲蓬收入实现多途径增收。以创建千亩荷塘3A旅游景区为载体,打造荷塘景区,开发荷塘景区综合利用价值。增加小龙虾垂钓、荷塘观光小火车、马家院子民宿、小龙虾餐饮街区,荷塘景区相亲大会等,走深度农旅融合发展,三产带动一产,提高荷塘景区综合经济效益。
  (二)提升完善双乳村千亩荷塘3A旅游景区的公用服务设施和配套游乐设施。建议将沈启贤将军故居、马家院子民宿、小龙虾餐饮街区、游客接待中心、农家乐、游乐场及游乐设施等项目纳入省市县镇重点项目建设范畴,包装设计、策划推介一批以“莲”文化主题的集民宿、餐饮、娱购为一体的千亩荷塘田园风光建设品牌项目,整体打造农旅融合发展的双乳镇千亩荷塘田园综合体,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项目资金支持,以及通过招商引资、招商合作、招商开发等多形式的开放发展模式共同建设千亩荷塘旅游景区。
  (三)延伸小龙虾、莲藕的产业链和价值链,提升农产品加工转化成果。双乳村自2010年开始种植莲藕,发展“荷虾共养”模式,以起步早、发展好、规模大(县内)培植了良好的发展优势。曾经开发过荷叶茶、荷叶酒、莲藕宴闻名县内外。期间也经历了不少的坎坷和无数的波折。总体来看,产业发展受资金限制,开发项目少,投资经营失败等因素仍处于起步阶段,保留延续发展下来的小龙虾、莲藕系列产品少,在过去“要数量不要质量,要规模不要效益”的错误认识下,主导产业始终未能发展壮大起来,实现较好的效益。这也促使我们重新审视和研判,开发小龙虾、莲藕的系列产品的方向和目标,结合近年来县镇项目支持发展,已建成双乳镇区域综合性冷库,小龙虾分拣深加工车间,为后期的小龙虾速冻食品加工、烘焙即食食品加工奠定了加工储藏基础。为进一步延伸小龙虾、莲藕开发利用的有效价值提供了条件,延长小龙虾,莲藕开发利用的利益链条提供了保障。

  (四)发展长短结合的产业,实现农业产业多种经营。双乳村现有猕猴桃100亩,黄桃园50亩,村组自留地200余亩。坚持因地制宜,综合利用,响应“稳粮扩豆增油”计划,在产业园套种玉米、大豆、蔬菜等农业经济作物,提升产业附加值。同时争取上级部门产业奖补扶持资金,为农业产业提供更多支持。发动组织村民参与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在原有油菜、水稻的收益外,增加玉米、大豆、蔬菜种植的收益,发挥村集体经济的经营管理水平,为后期的产业布局和产业规划形成有效的经营管理经验和实践依据。

  三、双乳村产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一)探索深度开发挖掘优势资源,实现资源开发利用最大化。坚持市场导向有序推进,采取分散经营、抱团发展的发展思路,充分尊重市场经济的供需规律、村情实际的自然规律,充分发挥市场经营主体带动作用,让产业走规模化、集约化、精细化、专业化道路,切实做大做强产业,实现互助互补多赢目标。鼓励支持双乳村籍在外创业务工能人和劝募乡贤回村创业,给足用活县镇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结合本村经济社会发展、自然资源资产等条件,围绕开发民宿、餐饮、娱乐、购物等业务项目,延伸小龙虾、莲藕系列产品开发,综合利用荷塘、荷叶、荷花、莲蓬、莲藕、小龙虾等资源,创办各类企业或产业专业合作社。
  (二)探索构建产业扶贫长效机制,实现强强联合、长短结合的发展模式。双乳村继续与江河村、集镇社区开展“三联”工作,以支部联建为核心,以产业联盟为路径,以资源联享为基础,打破村域制约,搭建村级产业互动共融、协同发展的互帮互助平台,形成抱团取暖、合作共赢的发展局面。推行“三个一”产业扶贫新机制,以硒莲、福源农业专业合作社为纽带,统筹解决集约产业发展土地、资金、技术、市场等问题,把脱贫户和农户组队抱团发展结成利益共同体,将配股资金注入产业合作社,实现配股分红。采取土地出租、村民务工、发展产业、配股分红等措施带动农户增收;依托村内四家社区工厂,为搬迁户和脱贫户提供240余个就业岗位,确保群众脱贫增收及集体增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