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汉阴县人民政府>政务要闻>理论调研

理论调研

师徒帮带“六个一”活动 | 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认识

作者:曾凡溧 王勇 来源:县乡村振兴局 发布时间:2022-09-29 08:39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乡村振兴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其中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主要途径和长久之策。只有做到产业振兴,才能为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筑牢乡村全面振兴提供物质基础,实现乡村高质量发展。那么新时期如何推动乡村产业振兴,通过一年来的驻村工作,本人有以下几点认识:
  重视村集体经济发展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加村级收入,是当前各级党委政府正在积极探索的一个重大问题。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有利于稳定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一步增强农业的发展后劲,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集体经济发展的壮大了,就能更好地引导农民增加对土地的物质投入,引导农民科技兴农,从而增强农业发展潜力,使农业不断迈上新台阶。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才能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农村党支部要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必须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有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发挥作用才有可能。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有利于密切党群干关系,有利于农村社会稳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有利于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了强大的集体经济这个物质基础,才能更有力地引导农民群众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和共同理想,改善农村的人居环境条件,普及法律文化知识,提高农民群众的文化素养,兴办公共福利事业,更有效地破除陈规陋习,树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新的社会风尚。
  找对产业发展路子
  鞋子合不合脚穿着才知道,路子对不对头走着就知晓。发展村级经济关键是走对路子。然而,各村自然资源禀赋、劳动力条件及村集体经济基础等均不尽相同,这就需要我们各村按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和县上产业引导部署,因地制宜地选好产业路子,合理规划适宜发展的产业类别,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既不能好高骛远、不讲实际地“瞎折腾”,也不能守着资源的“金饭碗”却没饭吃。同时要科学推进各业态融合发展。村上要推进农业和旅游业融合的,以乡村农庄、家庭农场等为主体,重点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如漩涡镇凤堰古梯田、蒲溪镇盘龙村盘龙红桃产业园“三生盘龙·十里桃花”等农旅融合建设项目。它的整个发展的一个重要路径就是农旅富民,农业的发展和旅游的发展结合起来,让农业资源农业生产过程景观化,让旅游资源经济化。让农业和旅游相互促进相互依赖,共同发展相容相生;推进农业和工业融合的,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如蒲溪镇小街村陕西安康星旗富硒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公星村汉阴县益康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等,其依托当地特色小吃和富硒农产品为载体,通过与工业化、工厂化生产相结合,有效提升了产业附加值,增加了农户就业岗位,扩宽了农业发展路径;推进农业和商业融合,完善农村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如观音河镇中坪村在发展壮大猕猴桃、魔芋、中药材、金丝皇菊等特色产业的同时,积极发挥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作用,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实现了种植产业技术服务、产后销售的一条龙服务。
  用好衔接项目资金
  乡村振兴衔接资金项目作为巩固脱贫成效、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要坚持因地制宜、统筹规划,高标准、严要求管好用好衔接资金项目,有效确保效益发挥最大化,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一是在村级项目谋划上要因地制宜,突出“精准”。坚持依法依规依情、急难特重要性、公平公正公开、产业示范带动、资金保值增值、科学合理持续等“六项原则”,紧盯全县“南茶北果”的特色产业布局、乡村建设任务,精准谋划项目。二是项目实施要执行到位,突出“高效”。三是项目监管跟踪到位,突出“严格”。实行衔接资金项目要及时在村级政务公开栏公示项目计划下达、建设内容、资金来源及规模、绩效目标、效益发挥等情况,广泛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按照“谁管项目、谁用资金、谁编制项目绩效”的原则,进一步夯实实施主体责任,对上级相关部门督查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及时整改落实,从源头上防止违纪违规行为发生。
  培养更多田秀才、土专家
  乡村振兴,产业为基,人才为本。农村人才缺乏、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突出,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乡村振兴的重要瓶颈之一。为破解这一瓶颈问题,必须要坚持“乡村振兴、人才先行”的战略,把人才振兴放在乡村振兴的重要位置。村上要重点培育经营管理型、专业生产型和技能服务型“乡土人才”,引领小农户迈向大农业,让人才“软实力”变为发展“硬支撑”,构筑乡村高质量发展的人才生态福地。一是要把党建工作融入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和为农服务全过程,让党旗在“三农”一线飘扬。人才培养首先要从村干部和党员中抓起。村干部、党员要带头学技术、用技术,带领村民用技术发展壮大产业、持续增收。二是加强创新培训,培育新农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外出务工人员选择返乡创业,作为生力军,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本是乡村振兴重要的推动力量,要为返乡人员找到立足点、关键点和着力点,使其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中发挥真正作用。要结合当地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帮助回归创业者选准创业项目。要加强对返乡创业人员的服务和支持,不断提升教育、医疗等服务水平,解除回乡者的后顾之忧,严格落实各项优惠政策,让在外的各类人才想回来、愿意回来、真心回来,要充分发挥各类回归人才的引领示范作用,促进村级经济发展。
  用好帮扶力量
  定点帮扶单位作为乡村振兴的后盾力量,要充分发挥帮扶作用,发展壮大帮扶村集体经济,巩固提升脱贫成效,助推乡村振兴。一是帮扶单位与帮扶村之间要加强协作配合,无缝对接,凝聚共识,形成合力,进一步有机整合统筹资源力量,积极构建乡村振兴长效机制。二是积极发挥帮扶单位各自优势资源,破解帮扶村产业振兴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和痛点问题。尤其是在新型农业人才培育、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深化拓展消费帮扶、创新党建帮扶模式和发展特色产业等方面重点发力,为帮扶村产业发展注入持久动力,赋予新的动能。
  发挥好师徒帮带工作机制
  “师徒帮带”工作作为汉阴县大抓乡村振兴基层组织和人才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村级发展产业、提升经济中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要充分发挥好师徒帮带作用,利用“示范带动、经验传授、互动学习”等途径,取得“携手并进、产业发展、共同致富”的效果。一是通过师傅讲解产业发展的思路、群众工作的经验和生产技术注意事项,扩宽驻村工作干部的村级产业发展思路,提升村级产业发展工作方法,确保路子不跑偏,不绕远,跑得慢,二是通过师徒帮带形成新的产业发展工作合力,各方优势资源得到互补增效,推动产业发展更有效、更长效、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