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汉阴县人民政府>政务要闻>理论调研

理论调研

师徒帮带“六个一”活动 | 党建引领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的路径研究

作者:易昌武 胡紫璇 来源:县乡村振兴局 发布时间:2022-09-28 08:40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是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有效途径,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积极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成为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基层干部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平梁镇清河村按照县、镇“三联”工作机制总体部署,坚持“党建引领、区域协作、资源联享、全域发展”思路,积极探索产业带动、规范运营、人才带头等“多条腿走路”模式,以党建引领破解集体经济发展“短板”,不断激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动力,推动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壮大。
  一、产业带动——拓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径
  (一)结对联建促发展,资源联享促增收
  与二郎村、蔡家河村党支部结对联建,共同打造市级千亩烤烟示范园,实现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群众持续稳定增收。一是整合优质资源。以清河村集体经济组织为龙头,流转清河、蔡家河、二郎村集中连片土地共1200亩,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种植烤烟,由金叶香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农户提供订单和技术支持,协调服务。二是共建基础设施。积极向上争取资金项目,通过项目联合申报等方式,改建原清河烘烤工厂设施,新建烤房1处12座,烤房维护27座,配套烟夹25套,育苗大棚1处。三是共享发展成果。创新利益联结机制,支持农户依靠烤烟种植、流转土地和基地务工等方式获得收入,带动3个村356户村民增收致富。当前,烤烟园烟叶全面开烤面积达800余亩、入炉40余炉,烤烟产值预计达到300万元,人均总收入2万元以上,为集体增收15万元。
  (二)因地制宜亮名片,特色产业注动能
  今年,清河村“两委”及驻村工作队借助被纳入汉阴县庭院经济示范村的契机,将村域内现有200余棵柿子树全部挂牌保护,同时全力做好秋季柿树栽种准备工作,发动农户积极参与,提前确定栽种柿树的品种、数量、位置、密度和管护方式,预计在9月底10月初再种植1万棵柿子树,打造一张熠熠生辉的“柿子”特色名片,发展柿子特色产业,同时加快产业融合,以农业为基础,向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融合,强化农业“接二连三”,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接一连三”,加快休闲农业“接二连一”,打造“柿文化休闲观光示范村、庭院经济示范村、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村”。
  二、规范运营——夯实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土壤
  (一)规范管理“三资”
  结合村级集体经济“消薄攻坚”行动,清河村“两委”及驻村工作队对村级集体经济“三资”进行了全面摸底排查。以财务软件管理资金,用好“三资平台”;以信息台账管理资产,对村级集体资产进行资产清查,摸清现有资产情况,建立资产台账;以项目平台管理资源,开展农村闲置集体建设用地、闲置宅基地、村庄空闲地等综合治理,把闲置的、低效的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与项目建设和农村产业发展有效衔接,推动资源高效利用。
  (二)实行财务公开制度
  严格实行财务公开制度,将财务、涉农补贴、土地征收征用补偿等信息上墙公布,并通过印发到户、召开会议、运用APP、微信公众号等信息化形式进行公开,接受成员监督。村“两委”坚持以“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进行实际操作,让村民加入到村级集体事务的决策和监管中来,以确保集体重大事务的公开、透明。
  三、人才带头——厚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动能
  (一)培养“领头雁”
  2021年,清河村“两委”班子完成换届工作,班子成员在年龄、文化程度上较上一届有明显优化,提振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换届后,村“两委”班子在帮扶单位的组织下到平利参观学习,观摩美丽乡村建设及产业发展,开阔眼界,转变思维,解放思想,培养机遇意识和进取意识,提升经营管理能力。
  (二)壮大“主力军”
  整合“新乡贤”人员力量,建立“新乡贤”台账,积极引导乡贤投身乡村振兴事业,吸引大学生、退役军人、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致富能手到村上集体经济中干事创业,提供宝贵意见。同时,每季度结合新民风落地活动,大力表彰产业大户、自强标兵,营造比学赶超、向上向好的氛围,凝聚广大村民发展信心。
  四、当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
  (一)收入来源较为单一
  清河村受到发展条件的制约,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要素不齐,收入来源缺乏支撑。且大部分村集体土地资产价值低,开发成本高,难以带来直接效益。因此,建议坚持走农文旅融合发展道路,打造好“柿子IP”,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二)发展资金较为不足
  村集体经济积累不足,基础总体偏弱,缺少发展资金。建议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接天线”的作用,积极向上与帮扶单位沟通对接,争取项目和资金;村“两委”要解放思想,鼓励在外成功人士回乡创业,让社会资金和优势资源向本村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