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日报丨汉阴:特色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连日来,在汉阴县铁佛寺镇集中村的撂荒坡地,一场“兴产业·促振兴”的主题党日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党员干部们挥锹铲土、扶正树苗,将黄桃树栽种在希望的田野上。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汉阴县铁佛寺镇锚定产业兴镇目标、聚焦产业富农主线,通过丰富产业类型、优化产业管护、构建产业链条、释放产业红利,让老百姓吃上了“产业饭”,在产业振兴的赛道上跑出了乡村振兴“加速度”。
铁佛寺镇境内生态良好,适宜农业产业发展。镇上确定了猕猴桃、蚕桑、香椿、花椒四项主导产业,发展面积已达4000亩。接续乡村振兴后,该镇沿着产业振兴的路子,按照错位发展、农旅融合的思路,巩固壮大原有产业、适当增加其他产业。镇政府将11个村(社区)划成4个主导产业带和多个附属产业板块,即猕猴桃、蚕桑、香椿、花椒中的每一项产业分别在2个村以上分布,保证产业覆盖到每个村。在此基础上,该镇坚持种养搭配、合作社经营与农户自主发展结合,近两年又以村集体的形式种植蜂糖李450亩、天麻1000亩,养殖肉牛70多头、水产8000多尾;动员农户栽种瓜果苗木8000株、畜牧养殖5000头,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大产业格局。
该镇强力推进产业联盟壮大和产品精深加工。用“三联”工作机制,把11个村(社区)党支部结成4个产业对子,联建对子间实现了劳务用工互补、农技指导共享、农副产品捆绑外销,同步建立起合作社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了同类产业抱团取暖的完整链条。
许安全是通过“归雁”经济回引的创业成功人士,今年四月,他在铁佛寺镇四合村创办了全县首家蚕丝被厂并投产。截至今年秋季,该厂面向全镇的专业合作社和蚕农收购蚕茧1.8万斤,通过就地抽丝和纯手工工艺制成高品质蚕丝被1000余床。这一生产线的建立,标志着该镇正式建立起从桑园管护到养蚕卖茧再到蚕丝制品生产的蚕桑全产业链。
该镇在管护资金和人力有限的情况下,通过用好奖补资金,探索推行了反租倒包、套种增利等管护机制,调动了农户参与产业管护的积极性。
今年八月,汉阴县猕猴桃标准化种植管理现场推进会在铁佛寺镇合一村召开,要求全县推广该村的零成本、高效能管护经验。合一村党支部书记冯友国在交流发言中表示,村上通过反租倒包、套种增利,让农户热心管护,成本逐步下降,猕猴桃长势喜人。“在合一村管护模式的推动下,全镇1040亩猕猴桃园的管护成本同比压缩70%,其他产业的管护成效也显著提升。”该镇分管农业的干部马文佩自信地说道。
面对今年的严重旱情,农作物大幅减产。铁佛寺镇积极开展抗旱保秋、以秋补夏工作,完成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2400亩,全镇发展林下养鸡4000只,生猪出栏200头,累计增加产业收益近150万元,有效减少了产业损失。此外,该镇的蚕桑、香椿、花椒等产业今年也赚得“第一桶金”,蚕茧销售额突破90万元,售出干鲜香椿500斤、青红花椒200斤,为村集体经济创收100万元。
上一篇:安康日报丨2022年11月07日第6版:经济特刊[ 11-07 ]
下一篇:安康日报丨双乳镇推进作风建设走深走实[ 11-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