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解读】汉阴县教体科技局关于《汉阴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 解读

索引号: xzfgzbmzfb-GK-2022-5360 发布日期: 2022-09-26 16:03
来源: 本站原创
内容概述: 【文字解读】汉阴县教体科技局关于《汉阴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 解读
相关文件:
  • 关于印发《汉阴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的通知
  • 分享:
      2022年9月23日,县政府办公室印发了《汉阴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以下简称“实施计划”),现就有关内容解读如下:
      一、背景依据
      为进一步发展全民健身事业,提高全县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水平和生活幸福指数,根据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陕西省全民健身条例(2021-2025年)》《汉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汉阴县教育体育和科技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计划。
     二、目标任务
      按照《实施计划》设定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显著增加,全民健身参与程度显著提高,人民群众身体素质普遍增强,全民健身组织体系更加完善,体育健身指导队伍不断壮大,体育+”模式推动汉阴多项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三、主要内容
      《实施计划》共分为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工作任务、保障措施4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十四五”期间全民健身发展的指导思想。第二部分为工作目标到2025年,健身场地、设施明显增加,县、镇、村分别达到县级“七个一”、镇级“三个一”、村级“三个一”的标准;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意识进一步增强,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显著增加,身体素质明显提高;基层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综合水平不断提升,建立覆盖城乡、比较完善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体教、体卫、体旅有机结合推动汉阴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健康有序发展。,第三部分为主要任务,主要为七个主要目标,一是加强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二是广泛开展各类群众体育活动,三是发展壮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四是体教结合打基础,五是体卫结合保健康,六是体旅结合促发展。
     四、涉及范围
      全县各镇、街道(社区),县直各部门(单位)。
     五、解决的问题
      (一)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显著增加。城镇社区建成15分钟健身圈。新建社区的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100%,农村公共体育设施覆盖率超过80%。公共体育设施开放率达到100%,各类体育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人均体育场面积达到2.4平方米以上。
      (二)全民健身参与程度显著提高。到2025年,全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3%以上,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60%以上。
      (三)人民群众身体素质普遍增强。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标准的人数比例达到93%以上,老年人、残疾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不断提高,与全省平均水平一致并长期保持。在校学生体质健康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97%以上。
      (四)全民健身组织体系更加完善。巩固提升10个镇文体活动站和县级体育社团、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组织更加健全,服务管理更加规范有序,体育组织网络向社区、村组织延伸,建好就近便捷的健身活动站点,每个村(社区)拥有2个以上晨晚健身活动站(点),全县全民健身活动站(点)超过200个。
      (五)体育健身指导队伍不断壮大。城乡每千人有3名社会体育指导员,每个基层全民健身站(点)有2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各级各类社会体育指导员总数达到1000名以上。
      (六)“体育+”模式推动汉阴多项事业健康有序发展。深化体教融合。完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保障青少年体育健康有序发展,加大体育传统特色学校以及体育教育人才的培养,用好本县体育人才,落实研学工作的有效推进;推动体卫融合。探索建立体育和卫生健康等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运动促进健康模式。举办群众赛事,宣传体育健身、康养理念,通过体卫融合推动全民健身常态化、生活化;发展体旅融合,结合汉阴本土地域文化、自然风光、旅游资源,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赛事活动,承办好国省市乒乓球、跆拳道、篮球、越野赛、钓鱼、自行车等传统体育赛事,助推汉阴经济、文化、旅游健康有效的发展。
      六、关键词解释
      (一)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每周参加体育锻炼频度3次及以上,每次体育锻炼持续时间30分钟及以上,每次体育锻炼的运动强度达到中等及以上的人,称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
      (二)15分钟健身圈:在城市社区,居民从居住地步行或骑行不超过15分钟范围内,有可供开展健步走、广场舞、球类运动等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场地设施。
      (三)社会体育指导员:指在竞技体育、学校体育、部队体育以外的群众性体育活动中从事技能传授、锻炼指导和组织管理工作的人员。可以合法从事指导、传授社会体育活动等的体育类职业,而证书就是上岗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