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汉阴县人民政府>政民互动>人大代表建议

人大代表建议

汉阴县自然资源局关于办理县十九届人大一次会议第43号建议的函

名称 汉阴县自然资源局关于办理县十九届人大一次会议第43号建议的函
办理部门 县自然资源局 处理状态 已办结
签发人 徐世平 签发日期 2022-08-02 发布日期 2022-08-03 类别 A
正文
  易昌武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快乡村振兴产业用地储备,为全县经济发展提供用地保障的建议》。
回复

  一、关于多向上争取发展用地指标

  近年来,汉阴经济发展占全市比重稳步增长,城镇化率增速较快,2019 年汉阴县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 45%,在安康各县中位列第四。正在开展的“三区三线”划定工作,我局千方百计向省市争取相应的建设用地规模及指标,初步划定的城市开发边界范围 21.24平方公里。其中,城镇集中建设区 1846.50 公顷,城镇弹性发展区 173.54 公顷、特别用途区 104.23 公顷。城镇集中建设区内部居住用地面积约526.79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28.02%,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面积约 97.72 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 5.20%,工业用地面积约 305.42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 16.24%,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面积约 420.73 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 22.38%,绿地与广场用地面积约 372.28 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 19.8%,其中公园绿地面积约 224.7 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 11.95%。通过对汉阴县 2010-2019 年常住人口镇化率的数据进行趋势预测、回归分析以及对汉阴县中心城区人口变化趋势、建设用地变化趋势的分析,2025 年县域城镇化率将达到 56%,2035 年县域城镇化率将达到 64%。2025 年中心城区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为 11.18 平方公里,2035 年中心城区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为 19.62 平方公里。

  二、关于进一步加强规划管控

  近年来,我局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坚持规划引领。在县、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和村庄规划编制中,根据村庄人口变化、区位条件和发展趋势等基本情况,尊重历史、尊重规律,尊重村民意愿,合理确定村庄分类和布局,明确撤并、保留、集聚等不同类型村庄的空间分布。优先利用村庄内部闲置和空闲土地安排村民住宅,尽可能减少宅基地占用农用地和生态用地,严格落实“一户一宅”。此外,我局在开展“三区三线”划定工作中先后多次征求各乡镇和相关部门意见,最大程度上避免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与城镇村及各类建设项目等矛盾冲突,为镇村最大限度预留发展空间。二是积极探索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优化城乡用地布局,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将布局零散、利用粗放的建设用地整理复垦为农用地(即拆旧),在保证农村发展用地的前提下,将产生的增减挂钩节余指标用于城乡建设(即建新),获得的收益返还农村,用于农民集中居住、农村基础设施等建设,助推乡村振兴和保障县域经济发展。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乡村规划管理,指导地方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施,做好乡村统筹集中建设的空间安排和用地保障,稳妥有序推进全域综合整治试点,规范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解决因水田指标“卡脖子”问题。

  三、关于力促用地审批提速增效

  每年初我局都下发国有建设用地报批计划通知,牵头了解县域各类建设项目用地需求,组织召开用地报批协调会,依照年度用地计划和过渡期国土空间规划,对需要用地报批的重点项目和民生实事主动对接项目建设单位和相关部门,协调解决难点、堵点问题,定期跟进用地报批资料省市会审进度,做到为建设项目提供优质高效服务。此外,根据《汉阴县人民政府关于划转第二批部门行政许可事项实行集中审批的通知》(汉政发〔2021〕8号)要求,用地预审、规划选址等相关审批职权已划转至县行政审批局,县行政审批局通过内部流转、踏勘图审、并联审批等手段及政务服务事项“红黄绿”三色管理机制,全县审批事项办理时限由4998个工作日压缩为1569个工作日,减少68%,特别是在工程建设审批领域,实现政府投资的审批类项目审批时间由原来的385个工作日缩减至88个工作日。下一步,我局将针对用地报批工作构建专人盯办、定期通报、台账管理模式。坚持审查把关,提升报件质量。坚持主动对接,提高报批效率。坚持主动协调,提高报地速度。促进项目尽快落地。同时,县行政审批局将继续提升用地审批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