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汉阴县人民政府>政务要闻>镇情快讯

镇情快讯

城关镇:农旅融合产业兴

作者:张辉 来源:安康日报 发布时间:2023-05-24 08:32

  赏自然美食、品农家美食,汉阴县城关镇月河村乡村旅游在春夏交接季持续回暖。花开果熟宾客如织,庭院经济气象一新,乡村旅游活力四射,如今的汉阴县城关镇处处洋溢着奋进的激情,涌动着发展的热潮。

  近年来,城关镇坚持党建引领、产业为基、文化为旗、旅游为路,按照“一镇多元、一村一品”发展思路,积极探索“党组织+产业园区+休闲旅游”模式,发展中坝村2000亩猕猴桃、三元村1000亩高山绿茶、赵家河村2000亩蜂糖李、中堰村1000亩果蔬大棚、前进村1000亩黄桃、五一村500亩金丝皇菊、花遇湾500亩牡丹、新星村500亩花椒、三坪村500亩阳光玫瑰葡萄等集中连片的产业园,全面建设吃农家饭、住农家屋、享农家乐、购农家货“四位一体”的乡村旅游综合体,打造了春季赏花、四季有果的“现代农业+旅游观光体验”农旅产业融合发展新样板,先后成功举办徒步赏花节、农民丰收节、果蔬采摘节、“巧厨娘”大赛等当地民俗文化节,形成了民俗文化、乡土风味交融多元的产业发展格局,有力地带动了辖区群众增产增收。

  坚持因地制宜兴产业谋发展

  汉阴县城关镇地处汉阴县核心区域,常住人口10万余人,占比全县常住人口超过三分之一,由于地理环境优越,既是汉阴县工业、服务业经济发展的中心区域,又是粮油、果蔬生产的农业经济发展重镇。

  近年来,城关镇党委政府以“三联促发展”“镇园联盟”等举措,积极为辖区21个村8个社区搭建产业发展平台,加快推进农旅融合发展,“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结合美丽乡村行动,依托传统特色农业和科技大棚果蔬种植、特色规模养殖、凤凰山自然风光、“三沈故里·人文汉阴”民俗民情等资源,在广种富硒粮油的基础上,破荒整地、集中连片、因地制宜发展五一村金丝皇菊、牡丹园产业观光、中堰村民兵生态产业园农业观光、前进村百果园采摘观光等休闲度假产品,形成类型多样、特色互补、丰富多彩的系列乡村旅游产品,千方百计带动群众就业、增加群众收入,不断夯实乡村振兴基础。2022年累计带动1200余人就近就业,1750余户增收3000元以上,实现了乡村产业兴、群众能致富。

  坚持农旅融合让风景变“钱景”

  近年来,城关镇乘着农村旅游潮的东风,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方向,坚持“三个相结合”(产业发展与人居环境整治相结合、产业发展与植树造林相结合、产业发展与群众就近就业相结合),积极培育生态游、乡村游、观光游、休闲游、农业体验游等农旅融合产业,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重点推进荒山植绿特色产业、村落连线庭院经济、富硒农业田园风光等项目,坚持把产业发展融入生态治理中,盘活了绿色“家底”,激发了产业活力。杂草丛生的五一村荒坡地蝶变为宾客满园的花遇湾牡丹观光园,多年未耕的赵家河村撂荒地成为家喻户晓的蜂糖李采摘园,曾经农村地区庭院前“三堆五乱”被花团锦簇的庭院经济代替,“游魅力城关、赏浪漫花海、采高山绿茶、品四季瓜果”深入人心。

  农旅融合的产业发展方向牵引出助农致富的十足后劲,根植文旅的产业结构释放出乡村振兴的生态红利,真正实现了让青山变“金山”、风景变“钱景”。

  坚持“三变”改革创新发展

  带农致富,做实产业,农旅融合是有力抓手。但创新观念、革新思想、催动产业发展内生动力才是持续推进乡村振兴长期有效的举措。农村地区产业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捉襟见肘一直是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在汉阴县城关镇党委政府的连年扶植和引导下,辖区21个村8个社区采取“村村联、村社联、村企联”模式,深入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在资源整合上“做文章”,先后多家企业进驻辖区各村社区,在“党支部+村级合作社+企业+群众”机制下,搭建了将农村资源要素有效整合市场化的产业平台,通过供给改革和需求调控将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由城区和农村相向互融,产生了“飞地经济”“联姻经济”,一批农副产品加工厂、果蔬销售店、农家乐、休闲餐饮等相继落户辖区的农村和城区,通过“农村产、企业带、城区销”,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规模,还拓宽了群众就业增收路子,实现了农旅产业融合的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增收链拓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