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阴:以“高标准农田”托底粮食安全
为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汉阴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先后争取项目资金近1.5亿元,新建“田成方、树成行、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11.56万亩,累计达到17.27万亩,占全县27.2万亩耕地(三调耕地数据)的63.5%,有效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生态环境,提升粮食生产能力,也为全县粮食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
坚持规划引领,充分尊重民意。项目立项前,先从项目储备库中选择项目镇进行竞争立项,遴选出来的项目镇进行农民意愿调查,根据民意确定项目实施镇,且在勘察设计后将结果交村委会签字确认,完善项目实施方案,报经上级部门批转后,依据批转方案实施。
严格项目管理,确保工程质量。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工作理念,坚持“严”字当头,围绕工程建设的全过程落实监管措施。一是严格落实“五制”。在项目实施全过程认真落实项目法人、合同管理、公开公示、招标投标、工程监理等五项制度,为高质量完成项目建设提供机制保障。二是加大工程质量检查。监理单位每天对施工现场采取旁站、跟班,做好当天监理日志,加强现场施工质量检查验收,把好工序监理关,做到面对不合格工序坚决不予验收并责令返工。三是严格执行工程变更。在建设过程中严格要求按照图纸施工,如遇设计图变更和工程量调整,征求项目区群众意见,达成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项目区镇村代表一致同意,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
立足村域实际,强化建后管护。一是制度先行,健全管理机制。我县先后制定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后管护办法,并坚决做到明确管护权限、明确管护人员职责、明确管护经费、明确管护要求,不准擅自对项目区的中小沟建筑物进行改造、不准重型车辆通过、不准随便乱取土乱种植、不准堆放杂物“四明确、四不准”。二是多措并举,落实管护资金。按照“谁受益、谁管护,谁使用、谁管护”的原则,通过从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增耕地指标调剂收益、项目资金结余、村级公共运行经费、村集体经济收益、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等方面筹集资金。三是科学管理,做实管护工作。积极推广经营主体管护模式,对已经进行土地流转并成立专业合作社的土地流转范围内的设施,由村委会与专业合作社签订管护责任书,在流转期内,该区域的设施管护由合作社负责。对未流转土地范围内的设施,由所在村委会落实人员维修、养护和管理。
据悉,2023年,汉阴夏粮种植面积7.81万亩,总产1.72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31%、3.47%,实现了大灾之年不减产。下一步,汉阴将积极探索以建促管机制,在建好农田上做文章;以权定管机制,在落实管护上下功夫;以补强管机制,在激励奖补上聚合力;以督保管机制,在责任清单上补短板;以用带管机制,在用地效益上求长远“五项机制”,不断强化建设和管护能力,切实提升耕地利用效率和产能,为实现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