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阴县“国企带镇村”模式入选中国改革2023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
12月13日,“中国改革2023年度案例征集活动”主办单位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经过近半年案例征集和多轮次专家评议,发布“中国改革2023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名单,全省共12个案例入选,“汉阴县创新推行“国企带镇村”发展模式”为全市唯一入选典型案例!
2021年以来,汉阴县聚焦扶贫项目资产管护难、农业产业发展难、村集体经济壮大难、农民群众持续增收难等问题,创新推行“国企带镇村”发展模式,以“1+10+N”(即:县乡村振兴集团为龙头,10个镇子公司为平台、N个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主体参与)的股份合作方式,推动国企、镇村和农户优势互补、抱团发展,实现特色经济、联农带农经济和集体经济突破发展,探索出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乡村“五大振兴”、全民共同富裕新路径。
乡村资产变现金融资金。以盘活乡村资源资产为抓手,将脱贫攻坚期间形成的642处5.03亿元经营性资产、1956处14.39亿元的公益性资产,统一由集团及子公司运营管理,再以自主经营、委托经营、合作经营等方式,吸纳市场主体参与经营,切实打通乡村资源资产变资本、资金渠道,激活乡村沉睡资源,有效破解经营性资产融资难、经营难和公益类资产管护难、作用发挥难,实现乡村资产保值增值。截至目前,集团资产总额5.61亿元,获市场化融资1.03亿元。
乡村发展高质量可持续。以做大做强富硒食品、生态旅游主导产业为主线,坚持发展全链条,按照“国企做两头、村集体经济组织做中间”模式,精准联结市场、乡村、农户,推动产业发展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着力破解产业发展小弱散、联农带农不够强等问题。富硒猕猴桃、富硒茶、蚕丝被、汉阳蒸盆等一批“国企牌”优质农产品远销省内外,营收800余万元;打造出三柳田园综合体、双河口古镇、漩涡格兰篷帐篷营地、花栖玥民宿、盘龙桃花谷、花遇湾牡丹园等一批“国企牌”网红“打卡地”;高标准建设京东物流陕南产地智能供应链中心,将解决全县8.5万亩果蔬保鲜仓储难题、带动2000余名农户就业增收。盘活搬迁社区231户农户和京东仓储物流中心屋顶资源,分布式光伏和充电桩项目成为农民增收新渠道。
乡村面貌有颜值有内涵。以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关键,积极承接特色小镇建设、乡村旅游综合开发、庭院经济、垃圾清运、污水处理、绿化美化等建设项目,建设美丽乡村;将新民风建设、“三沈文化”、红色文化注入运营项目和产品,弘扬文明新风。成立县零工服务中心、创智人力资源公司和10个镇子公司“零工驿站”,精准对接镇村重点项目建设、产业服务、建筑施工、资产运营等劳动力需求,发布就业岗位信息2.25万个,精准提供就业岗位2000余个。
2023年,乡村振兴集团及子公司营收入达4107万元,净利润365万元,上缴税金113.38万元;带动85个村分红182.9万元,全县142个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性收益达10万元以上,其中50万元以上14个村;带动4000余名群众实现就近就业,人均增收3500余元。汉阴提前超额完成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壮大培强”任务,喜获市级通报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