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汉阴县人民政府>政务要闻>理论调研

理论调研

推进数字政府建设 让城市治理更有温度更有智慧

作者:刘英华 来源:安康市人民政府网站 发布时间:2024-01-06 12:55

  按照主题教育计划安排,本文梳理借鉴国内典型案例和实践经验,通过实地调研、走访座谈、交流讨论等情况,深入分析我市数字政府建设的主要成效和存在问题,结合实际提出对策建议。

  一、国内数字政府建设实践经验

  (一)中、省数字政府建设顶层设计。2022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将数字政府应用场景归纳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保护、政务运行和政务公开”七大类。2021年11月省政府出台的《陕西省数字政府建设“十四五”规划》,高度契合地提出“全面推进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生态保护和政府运行等六个方面的数字化转型。”

  (二)先进地区建设实践和主要模式。从近年来数字政府发展进展来看,东部地区良好发展态势最为迅猛,中部地区紧随东部之后,而西部地区整体发展略为缓慢,涌现出以广东省、浙江省和贵州省为代表的三大模式(见图1)。


  1.“整体推进、管运分离”的广东模式。采取“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构建数字政府管理新体制,政府侧组建省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统一数字政府规划、标准制定、资源配置、业务协同、监督管理。企业侧由腾讯、联通等公司共同投资成立数字广东网络建设有限公司,为各单位统一提供建设运维运营服务。

  2.“以点带面、政企合作”的浙江模式。采用“政府牵引+社会参与”的建设运营模式,利用属地优势与阿里巴巴集团合作,建立市场化运作的混合所有制的技术运营公司——数字浙江技术运营有限公司,开发“浙政钉”“浙里办”等移动政务平台,全面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3.“国企操盘、数据融合”的贵州模式。采用“政府出资成立国有企业”的方式解决技术难题,打造贵州省大数据局、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中心、云上贵州大数据集团“三位一体”的发展格局,依托“一云一网一平台”汇聚全省数据资源优势,在大数据支撑数字政府建设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

  二、我市数字政府建设现状

  近年来全市数字政府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形成集基础支撑、履职能力、运行保障体系一体的数字政府总体架构(见图2)。


  (一)建设数字政府运行的保障体系。构建制度规则体系。先后出台印发市政务云管理暂行办法、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办法、政务信息系统迁移上云实施方案、政务云资源管理实施细则,制定《安康市数字政府建设规划(2023-2025年)》及实施方案,为“十四五”期间推进政府系统数字化转型提供总指南和总遵循。探索建立数字政府建设咨询专家库、政务信息化项目评审专家库及相应管理办法,强化人才支撑和智力服务。构建安全保障体系。在市电子政务外网平台的互联网出口统一配置防火墙、上网行为审计系统、网络运维审计(堡垒机)、负载均衡、运维安全审计系统等安全设备;对市政务云平台三个资源池统一建立健全网络和信息系统安全保障体系,调配精干技术人员实行7*24安全值守。构建运行保障体系。成立安康市大数据运营公司,建立统一的运维体系和运营绩效管理机制,负责政务云平台运维。全面强化数字政府“网云数”基础体系建设,实现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配套资金统筹管理,截至2023年6月底,全市累计建设光缆总长16.5万公里,光纤到户端口277.1万个,固定宽带下载平均速率达到73.21Mbit/s(同比提升11.9%),实现4G网络乡村全覆盖,5G网络镇办全覆盖、延伸覆盖38%以上行政村。

  (二)打造智能集约的基础支撑体系。构建电子政务“一张网”。实施电子政务外网改造增效工程,升级市级电子政务核心网络服务承载及保障能力,完成电子政务外网市级中心节点建设和县区节点的延伸工作,接入市级部门110个,实现市县镇三级全覆盖。打造基础资源“一朵云”。投资1亿元建设拥有12536核虚拟CPU、41TB内存、1536TB存储计算和存储能力的安康市政务云,由安康市大数据运营有限公司负责平台管理。市政务云可满足全市今后三至五年的发展需求,目前已有82个业务系统上云运行。搭建数据汇聚“一平台”。2018年以来,先后3次开展全市数据资源普查,建成安康市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和视频共享平台。截至11月,编制市级部门数据资源目录5648条,完成数据共享业务系统225个(其中市级共享97个,完成率97.9%;县(市、区)共享128个,完成率88.9%),形成数据接口129个、库表4784个、数据3.98亿条,超额完成营商环境突破年确定的80%任务。视频共享应用平台全量汇聚综治、城管、水利、公共安全、生态环保、医院、学校等领域监控视频4.2万路。《视频汇聚“一屏观全域”》获评2023全国数字城市创新成果与实践案例。提升市政府门户网站服务能力。建设“政策问答库”和“政策智能问答平台”,融通“安新办”政务服务网数据,集中提供教育、医保、救助等10个民生重点领域公共服务。市政府网站适老化改造获评全国首批互联网应用优秀案例。

  (三)构建一体协同的履职能力体系。深化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生态环境保护、政务运行六大领域履职应用建设。在经济调节领域,建成经济税源一体化监控分析、公共资源交易、秦创原(安康)科技资源共享服务、投资在线审批和智慧渔业等平台系统,实现数字化辅助经济运行调节。在市场监管领域,建成食品安全监管、农业执法智慧监管和公共信用等平台系统,提升市场监管能力。在公共服务领域。紧盯“营商环境最安康”建设目标,建成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安新办”政务服务系统、公积金管理、不动产登记等信息系统,优化利企便民数字化服务,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在社会治理领域,建成数字城管、数字乡村、消防5G企业视频通话等平台系统,推动数字化治理模式创新,提升社会管理能力。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建成南水北调环境应急中心、地质灾害应急、山洪灾害预警、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测、空气质量网格化管理服务、天保工程管护平台(林长制平台)等平台系统,推动生态环境保护数字化转型。在政务运行领域,建成一体化协同办公(一期)、电子公文交换、政府网站集约化、智慧人大和智慧机关服务等平台系统,有力地提升政务运行效能。

  三、当前亟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体制机制有待完善。市、县两级均没有专门负责数字政府建设工作机构,职责分散在不同部门。市级数字政府统筹部门权限不足,市县两级协同推进机制还需进一步发挥实效,少部分单位存在重复建设和各自为战、未批先建等问题。

  (二)数据共享还需努力。市级层面数据基础制度还不完善,部分单位的数据共享观念、数据共享机制、数据供需对接依然不足,各部门提供的数据类型、数据标准、数据内容、数据来源、数据供需还不能完全匹配,数据共享应用存在实际困难。

  (三)政务服务还需提升。根据中期评估数据显示,全市政务服务平台各渠道累计注册用户为105.96万,占常住人口的42.47%,一定程度上还存在不会用、不好用、不愿用的问题,群众对网上办事知晓率和参与度还有待提升。

  (四)技术骨干相对较少。以市电子政务办为例,目前仅有3个科室5名在编干部负责全市数字政府建设相关工作,缺乏既熟悉政务运行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各县(市、区)相关职能分散,信息技术人员多为兼职。

  (五)中省数据很难回流。全市党政部门应用中央部委建设的业务系统228个、省级业务系统243个,虽然市县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但中省业务系统、行业专网没有进行数据回流,市级层面难以实现系统联通和数据共享。

  (六)城乡发展不够均衡。全市行政村当中数字基础设施和建设进度较好的“标杆型”和“引领型”占比较小,大多数村庄目前只开展了基础的数字乡村建设。由于资金难题,三大运营商在村级建设的通信基站、数字基础设施还没能得到充分利用。

  (七)数字建设亮点不多。体制机制优势还不够明显,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案例还不够多,以数字政府建设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还需努力。

  四、加快数字政府建设对策建议

  (一)持续加强顶层设计,全局推动规划建设。完善顶层设计。按照国家机构改革总体部署,加快大数据局组建步伐,明确市县两级数字政府建设组织构架、责任主体和职责分工,搭建上下联动、横向畅通的协调推进机制。推动规划落地。对标数字政府建设三年规划及其实施方案,量化、实化、细化督查力度、考核指标和赋分比重,全面完成数字政府建设任务。统筹项目建设。健全完善项目管理办法,坚决杜绝重复建设和低效低能的数字项目上马,全面消除市县两级未批先建、各自为战乱象。

  (二)整合全域海量数据,构建共享应用平台。从思想上打通。按照“共享为常态、不共享为例外”的原则,强化全市各级各部门“数据公有、共享升值”理念,扛牢数据共享主体责任,强力推进数据迁移上云和汇聚共享。从机制上贯通。探索建立以数据为核心、以项目为载体的数据采集、加工、汇聚、共享、分析、运用全生命周期的评价指标工作机制,促进数据共享工作良性发展。从业务上融通。通过建好平台、整合资源、对接需求、优化流程等,打破不同部门、单位之间数据壁垒,实现全市各级单位一个平台快速联动、一套系统协同对接、一组数据共享填报。

  (三)不断优化政务服务,提高利企便民水平。创新全生命周期惠企服务。围绕企业的全生命周期政务服务需求,提高企业开办、许可管理、不动产登记、企业融资、企业注销等全流程便利水平,推广陕西省涉企综合服务平台。激发营商环境市场活力。推进“证照分离”“告知承诺制”“一业一证”、高频事项“秒办秒批”等涉企改革,实现政务服务事项“一证通办”“一照通办”。全面提升政务服务平台能力。拓展政务服务“一件事一次办”事项范围,创新特殊人群帮办代办机制,开展政务服务线上线下场景的适老化和无障碍改造。

  (四)深化信息技术培训,提升全民数字素养。强化数字化信息化培训。健全干部队伍数字素养培训体系,加强同科研院所、数字企业的交流合作,设立一批实践教学基地,提高全市公职人员数字素养。优化数字人才选聘机制。创新柔性人才引进机制,鼓励采用购买服务的方式解决特殊、重难点等技术问题,完善数字政府建设决策咨询专家库,健全重大政策、重大项目专家咨询制度。提升全民全社会数字素养。探索将数字技能纳入职业教育体系,加强新成长劳动力群体的数字素养,构建数字人才队伍生力军。

  (五)探索数据回流机制,搭建纵向数据通道。积极向上争取对接。搭乘中省试点项目、部门重点项目东风,千方百计向上争取对接数据回流,建立纵向贯通的中省市县数据交换骨干通道。建立向下返还机制。增加数据资源考核中数据回流率指标,完善市级部门数据向县区返还机制,推动数据充分共享,让县镇两级基层政府的决策更为科学。做好数据安全管理。明确数据回流逻辑流程和数据分级,制定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做好数据安全技术防护。

  (六)补齐农村数字基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加快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以安康中心城区为重点的物联网感知体系建设,积极申报建设国家级数据中心分支节点,以更大力度、更快步伐推进5G网络、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建设。大幅缩小城乡之间数字鸿沟。加大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政策资金倾斜力度,积极引导电信运营商、金融机构、涉农主体投资农业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数字工厂、数字牧场、数字渔场、农业物联网基地建设,支持农业龙头企业扩大数字技术应用。推进公共服务更加均等普惠。探索创新教育、就业、社保、养老、医疗和文化公共服务数字化、便捷化、一体化发展模式,构建以工补农、以城带乡、以强扶弱的数字化转型新格局,补齐农村公共服务短板。

  (七)聚焦重点找准亮点,奋力开拓发展新局。探索政企协作运营模式。借鉴广东、浙江、贵州三省数字政府建设“政企合作”运营模式,厘清政府和社会资本的运营与使用权责,以长效运营和共建共治共享为原则,汇聚金融、信贷、企业等社会资本合力。可借助建行援建的资源优势,与建行深入开展数字政府建设合作,推动形成政企合作、开放合作、鼓励创新的数字政府建设投融资模式和商业运营模式。赋能企业加速转型升级。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杠杆撬动作用,加大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财政支持力度,引导金融、信贷机构放宽相关贷款、税收等优惠力度,加快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服务等全生命周期数字化转型,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推动全市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瞄准数字乡村打造亮点。结合汉阴县三柳村、汉滨区财梁社区、紫阳县权河村、岚皋县宏大村等数字乡村试点建设成果,探索具有本地特色的数字乡村复制和推广路径,搭建“市、县、镇、村”一体化的安康市数字乡村平台,以数字乡村建设赋能安康乡村振兴。

  (作者系市政府党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