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汉阴县人民政府>政务要闻>理论调研

理论调研

国企带镇村 携手共富路

作者:成海艳 来源:安康市人民政府网站 发布时间:2024-01-05 12:54

  汉阴县聚焦县域经济发展难、农村集体经济壮大难、农民群众增收难等问题,以发展特色经济、联农带农经济、集体经济为主线,创新推行“国企带镇村”发展模式,探索以政府注资、国企控股、镇村集体参与等集体资本参股控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盘活用好扶贫项目资产为主的乡村资源,打造集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于一体的综合性经营服务平台,推动国企、镇村、市场主体和农户优势互补、抱团发展、良性互动、共建共享,助力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村集体经济壮大、农民持续增收目标,打造“三联”工作机制升级版,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2022年11月至今,县乡村振兴集团及子公司累计实现经营性收入4107万元,净利润365万元,该模式带动全县142个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性收益实现10万元以上(其中14个村(社区)经营性收益达50万元以上),27个村分红41万元,1432名群众实现了就近就业,人均增收2863余元。汉阴县提前超额完成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壮大培强”工作任务受到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通报表扬。


  建强一个平台,助推发展规范化

  组建运营实体。按照“1+10+N”的总体思路,发挥国企“帮扶”优势,实行“以强带弱、县带镇村”。组建汉阴县乡村振兴集团公司,各镇成立10个镇级子公司,村集体经济组织入股国企。集团以资金和经营性资产入股控股,镇、村集体经济组织以经营性资产入股占股,收益按公司章程约定分红。

  完善治理结构。依照《公司法》等相关法规,制定公司章程,设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营管理层。出台《汉阴县选派科级领导干部到县属国有企业任职暂行办法》《汉阴县县属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任职暂行办法》等规定,先后选派4名科级领导、12名非科级人员到县镇公司担任管理人员,建立经营管理人员薪酬激励机制,激发乡村振兴集团和各子公司企业活力和内生动力。建立公开招聘、人才引进等制度,招引一批懂经营、善管理,业务精、作风正的人才参与公司日常经营管理。目前,集团及各子公司共有员工73人。

  强化运营管理。乡村振兴集团指导各镇子公司确定主营业务、年度年经营计划,打造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加强企业资产负债监测预警和国企举债约束日常管理,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制度,切实管好国有资本布局、规范国有资本运作、提高国有资本回报、维护国有资本安全。聘请农技顾问、法律顾问、金融顾问等专业团队,点对点开展出诊式服务,护航企业发展行稳致远。


 聚焦“五大振兴”,助推发展实体化

  紧盯乡村“五大振兴”目标,以盘活用好扶贫项目资产为主线,拓宽国企经营范围,提升企业运营效益,推动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推动产业振兴。将全县涉贫类价值4.2亿元、630处经营性资产,按照资产权属分别注入县乡村振兴集团及各子公司,交由国企运营,扩大资产规模,增加引资融资投资能力,让更多发展要素向产业聚集。按照市场逻辑、闭环思维和项目化运营的方式,以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为主线,聚焦深挖优特产品价值、推动延链补链强链等重点任务,通过自主经营、联合经营、委托经营等方式,做大做强富硒粮油、富硒茶叶、富硒果蔬等特色产业,打造出更多的具有汉阴品牌拳头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探索将国企业务向新能源、智慧农业、直播带货等新领域新业态延伸,推进数字化转型,实现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大力开发和承接家政服务、物业服务、养老托幼、医养康养服务等项目,确保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集团增利。

  推动人才振兴。建立健全国企与陕煤、建行、东航等企业人才交流机制,通过集中培训、外出培训、挂职锻炼等方式,培养壮大本县国企、农村实用人才、新型职业农民等各类人才队伍。发挥国企优势,加大与“新村民、新乡贤”协作合作力度,促进优势互补、发展共赢。积极主动承接乡村振兴实用人才培训,纳入县人才工作培训计划和政府购买服务范围。依托汉阴县零工服务中心和县创智人力资源公司,整合县、镇、村三级人力资源,围绕镇村重点项目建设、产业服务、建筑施工、资产运营等重点,精准对接劳动力市场需求,帮助提供就业岗位服务,带动更多农民群众转化为产业工人和服务业从业人员,实现高质量就业。

  推动文化振兴。探索将国企经营服务向乡村公共文化领域拓展延伸,参与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服务活动,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将新民风建设元素注入乡村文化设施和各类文艺活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新风正气,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挖掘乡村文化资源、发掘农村文艺、民间艺人,发挥乡村文化服务队或社会文艺团体作用,培育文化志愿者队伍、整合社会资源支持,激发乡村文化活力,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有力支持。

  推动生态振兴。坚定不移践行“两山”理念,聚焦加快市域副中心城市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将全县涉贫类价值14.39亿、1780处公益性资产委托县乡村振兴集团管理,发挥好基础设施类资产作用,延续使用寿命,增加国有企业现金流。组织国企积极参与特色小镇、乡村旅游综合开发、农业公园等项目的规划、招引、建设和运营。积极承接农村垃圾清运、环卫保洁、污水处理、厕所改造、高标准农田、绿化美化、村容村貌提升等项目,加强农村生态保护与修复,保护和恢复农村自然生态,提高农村环境卫生水平。探索将国企业务向生态康养、中药康养、医养结合等领域延伸,打造一批康养游、乡村游、美食游、研学游、文体游等特色旅游产品,构建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的成长空间,确保实现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

  推动组织振兴。依托“三联”工作机制,加强国企与镇村党组织联建力度,组织乡村振兴集团及子公司与镇党委、村党组织,通过定期开展支部联谊、主题党日等各类活动,共商发展思路,共办产业基地,共解发展难题,共提发展水平。加强国企与镇村干部交流互动力度,定期选派优秀镇、村干部到国企挂职锻炼,倒逼各级干部学习经济发展、市场运营和企业管理等方面知识,全方位提升广大干部抓经济发展能力水平。探索将国企业务向乡村治理等领域延伸,积极主动承接治安巡逻、物业管理、信息采集等社会化服务,全方位、全领域参与乡村治理。


 健全四项机制,助推发展协同化

  坚持“分工协作、优势互补、互助互利”理念,充分发挥国有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等多元主体优势,促进三方实现“共富”。

  健全市场退出机制。县乡村振兴集团充分发挥控股股东的主导作用和帮带作用,制定集团及子公司发展战略,建立健全有序退出机制,在镇级子公司营收超过500万元,有自我发展能力时,集团公司市场化退出,不与镇级公司争利。

  健全联农带农机制。始终将带动农户增收放在首位,完善“国企+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农户以土地、房屋、资金入股公司或村集体经济组织,按照“保底+分红”增加农民的租金、股权分红等财产性收入;通过参与公司或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种植养殖增加经营性收入;通过在公司承接的以工代赈等项目建设过程中务工来增加工资性收入,实现就近就业、增收致富。

  健全分工协作机制。采取“国企做两端、村集体经济产业合作社做中间”理念,将国企公司的市场优势与镇村农产品的品质优势无缝衔接,国企发挥熟悉市场、产业聚集的优势,各镇村公司发挥组织联结和市场营销优势,建立健全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大户、农户捆绑型利益联结机制,为镇村农产品搭建产供销平台,吸纳群众务工就业,激发各经营主体活力,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健全示范引领机制。重点培育打造以集团子公司运营的双河口镇三柳田园综合体、双乳千亩荷塘基地、盘龙花谷、漩涡镇格兰篷帐篷营地、凤堰民宿等项目,不断更新完善配套设施,做好深度开发和服务拓展,促进餐饮、住宿、购物、自驾、康养、研学、娱乐等各种业态多元、深度融合,激活产业新动能。同时,强化对国企运营不同领域示范点的培育,加大亮点挖掘、典型宣传和对外推介力度,不断发挥示范带动效应。


  (作者系汉阴县委办公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