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汉阴县人民政府>政务要闻>部门动态

部门动态

县委编办:学习“千万工程”经验 奋楫乡村振兴

作者:叶秋晨 来源:县委编办 发布时间:2024-03-27 09:33

  在秦巴腹地深处,汉阴县平梁镇清河村如同一颗镶嵌在陕南大地上的明珠,这里山峦叠翠,溪水潺潺,气候湿润,土壤生态,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使得这里成为陕南地区成片成规模的柿子产区。

  汉阴县委编办自包联平梁镇清河村以来,立足村情实际,围绕柿子特色产业布局,强化柿子产业发展,持续扩大种植面积。截至目前,清河村柿子种植面积800亩,其中百年以上古柿树原生态留存266棵,是清河村柿子产业发展的基因宝库和“活化石”。


  产业重塑焕新生,柿乡千年展宏图

  “柿树千年古,秋风万点红。人家烟火里,山色夕阳中。”在汉阴县平梁镇清河村,一棵千年古柿树矗立村中,见证了无数的历史沧桑,这棵古柿树被誉为“柿寿星”,树龄超千年,高大挺拔,枝叶繁茂,每到金秋时节,红柿挂满枝头,宛如一串串红灯笼,为这个小村庄增添了几分古朴与神秘。

  汉阴县委编办按照县委、县政府总体发展思路,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依托本土资源特色,以柿子产业为重点,结合柿文化,围绕“柿寿星”,做足产业兴盛大文章。多次前往陕西渭南富平县、山西运城稷山县等地考察柿子产业发展,分批次引进富平尖柿、余姚吊红、牛心柿,共计30000余株,建成柿子产业园800亩,为解决柿子产业发展难题,加强产业园区管护,汉阴县委编办定期邀请柿子专家到村实地指导病虫害防治,同时结合庭院经济,利用房前屋后、田边地边栽种柿子树,打造“房后有柿园、檐下挂柿饼、墙上绘柿画、路边有柿树”的千年柿村美景。在发展中,平梁镇清河村按照部署要求,发挥优势,补足短板,力争一产优起来,二产强起来,三产旺起来,鼓励让更多绿色、生态、健康的清河柿子摆到群众的餐桌,摆上超市的货架。


  农旅融合共奋进,大美清河促振兴

  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深入挖掘百年柿树、古槐树、青龙桥、青岩寺等民俗历史文化,开展“特色休闲养生”旅游模式,促推“生态度假+产业观光+禅修康养+研学体验”有机结合,铸造清河村乡村振兴文化之“魂”。此外,平梁镇清河村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成功打响“清河花谷、千年柿乡”名片,为进一步提升清河村柿乡知名度,实现园区、景区打造目标。今年以来,平梁镇清河村认真贯彻落实“千万工程”示范村建设要求,在规划引领、产业发展、农旅融合、乡村治理等方面持续发力,带动产业、庭院、餐饮持续增收。

  走进汉阴县平梁镇清河村杨景宇农家乐,庭院里的环境干净整洁,旁边的柿子树也在春分后吐出了新芽,屋里的桌椅摆放整齐,厨房里正在制作的农家饭飘香四溢,浓郁的乡土味给人熟悉亲切的感觉。杨景宇在之后的交谈中笑呵呵地说道,“现在我们清河村打造的越来越好,来游玩的人也越来越多,桌子每天都是满的,有的预约都预约不上,自从吃上了‘流量饭’后,口袋里的钱包是越来越鼓”。这正是清河村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深入开展“农文旅”融合的生动实践,好模式蹚出好路子,让资源“变现”,让价值“凸显”,让老百姓真真切切得实惠。


  软硬兼施优环境,和美乡村入画来

  汉阴县平梁镇清河村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坚持乡村振兴二十字方针,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韵”统一规划,建成通组联户及产业路20余公里,对村1-6组共计4.2公里主干道采用沥青路面进行改造升级,形成旅游观光彩虹道,修建文化广场、胡家院子1个,绘制党建、特色产业、庭院经济主题墙绘1800平方米,建设花坛200余个,新安装柿子路灯166盏。结合“扫干净、摆整齐、去淤污、改旱厕”村庄清洁行动,以村组农户为主体,以村庄公共区域、道路沿线、河塘沟渠、农户庭院为重点,发挥各级党员干部带头作用,动员广大群众主动参与,基本完成改厕、改圈、改水和整治房前屋后“脏乱差”工作,以绣花功夫绘就“千万工程”幸福底色,农村人居环境实现了从干净整洁有序到宜居宜业的“大提升”。

  基础建设跟得上,文化环境更得抓。汉阴县委编办紧跟民生实事“风向标”,不断汇聚文明风尚正能量,在打通引导群众、教育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上用心、用情、用力。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抓手,通过多级联动,协调统一,多角度丰富精神文化内容,打造“五清清河”党建品牌,建设清廉村居十大节点,开展万千家训进万家,建立《村规民约》新章程,引导群众树立文明意识,养成良好习惯。多年来,持续开展“五美庭院”“好媳妇、好婆婆”“自强标兵”等评选活动,以先进模范引领道德风尚,大力培育淳朴民风、良好家风、文明乡风,引导村民自觉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中来,描绘乡村振兴“新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