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汉阴县人民政府>政民互动>人大代表建议

人大代表建议

关于加快全县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议

名称 关于加快全县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议
办理部门 县民政局 处理状态 已办结
签发人 徐春明 签发日期 2024-07-09 发布日期 2024-07-15 类别 B
正文   陈乾志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快全县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议》。
回复

  首先感谢您对“养老服务体系”的关心和关怀!

  一是老年大学基本情况。汉阴老年大学分校由安康市委老干部局批准,2011年9月在县委老干部局挂牌,2012年9月,县委组织部在党校挂牌正式成立汉阴县老年大学。目前,现有县级老年大学1个,社区老年大学1所(新城社区慈善协会老年大学),课外活动场地1800㎡,其中室内教学场地3处,室外为分散教学的广场等大众场馆,配有钢琴1台,电子琴5台,书法视频教学直播系统1套,累计办学投入资金40余万元。2024年新增专业太极拳班、形体班、音乐班、柔力球班、书法班、诵读班、气排球班7个特色班级,开设普惠性、公益性课程,聘请退休教师、县书法协会会员、太极拳师、形体训练老师等10余人授课。目前县老年大学无专门编制,由汉阴县老干部活动中心代管,县财政每年预算4万元用于老年大学日常运转,每年老年大学学员积极参加各类文体展演、活动竞赛30余场,让广大老同志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切实感受了党和政府的关爱,增强了幸福感和获得感;二是城镇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及运营情况。我县辖10个镇138个行政村22个社区,总人口310054人,其中:城镇人口148531.农村人口161523.有60岁以上老年人口60601人,占总人口19.54%,(其中:城镇老年人口20604.农村老年人口39997.分别占老年人口比重34%和66%),自实施城镇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以来,依托22所城镇社区累计争取上级专项资金900万元建成15所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社区覆盖率68%,为稳步提升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水平,我局统一制定了标准化的社区养老服务制度及标识牌,并配备电脑、电视、空调、护理床、桌椅及老年人文化、娱乐用品,同时为每所社区养老机构配备1-2名社区专职工作人员,以社区服务中心为依托,为辖区内高龄、留守、独居失能老人提供简单的生活照料服务,集中了传统家庭养老与机构养老两方面的优点,让老年人在自己生活的社区就可以享受到方便的社区福利服务,既减轻了老年人及家庭的经济负担,弥补家庭养老的不足,又节省了养老福利资金的投入;三是加大招商引资,打造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大力推行“居家+社区+机构”嵌入式养老模式,利用社区中的公建配套设施,引进品牌和先进理念,加快市场化手段推动我县养老服务品牌化、规模化、连锁化发展,经过反复论证比较,我局分别于2020年12月30日和2021年12月24日将部分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和双乳镇小型养老院进行捆绑打包,按照公开透明、公平合理的原则,采取政府公开招选方式,成功引进同时具备养老和医疗服务的陕西反哺堂养老服务集团有限公司和汉阴县同济医养中心进行连锁化运营,由运营方为辖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洁、助医、助浴、助急和助行等有偿、抵偿和无偿的生活服务,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下一步将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加强对养老服务的宣传教育,大力弘扬“慈孝”文化,积极倡导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二是切实抓好各项扶持政策的落实,坚持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把优先保障孤老优抚对象及低收入的高龄、独居、失能等困难老年人为重点;三是要着力培育现代老年产业体系,坚持福利化和商业化同步发展,着眼满足社会养老需求,引导企业和社会力量开发和参与老年保健康复、生活照料、家政服务、社区活动等服务市场;四是要夯实目标,落实责任,主动担当,认真履行职责,进一步加强协作沟通,互相支持配合,切实形成合力,巩固“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居家和社区养老工作格局;注重对从业人员的培养和储备。支持引导职教中心开设养老护理、老年服务等专业,培养大批年轻、有专业技能的养老护理人员;壮大养老助老志愿者队伍。动员广大志愿者为老人提供送餐上门、洗衣、打扫卫生或陪医、陪护等服务,鼓励低龄健康老人与高龄空巢、病残、失能老人结对,开展邻里守望、生活照料、精神关爱等互助活动;七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各界对居家和社区养老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种媒体,大力宣传《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继续推进和完善对涉老案件的优先立案、优先审理、优先执行制度,制定和完善老年法律援助、司法救助和法律咨询服务等制度,有效预防和打击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今后,我们将继续强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提升居家和社区养老管理水平,力争让更多的老年人享受到更加周到、更加实际的养老服务,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的目标,推动全县养老服务体系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