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汉阴县人民政府>政务要闻>汉阴要闻

汉阴要闻

汉阴着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走笔

作者:冯友松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3-05-06 08:30

    日前,全省小学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大赛在西安落下帷幕,汉阴城关一小教师曹雅代表安康市参赛喜获一等奖,这是她继今年三月参加安康市第四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大赛获得教学特等奖和最佳教学设计奖之后的又一最高殊荣,在本次评赛中,该校有十余项教学成果分别荣获一二三等奖,其中曹雅老师的录像课获得省级一等奖,她同时也被评为“陕西省小学数学学科课改新秀”。此前,城关一小青年教师吴小红也斩获全市小学语文教师基本素养和公开教学两项一等奖。

    强国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近年来,汉阴县大力实施教育人才发展战略,加强“三支队伍”(教师、校长和教育行政工作者)建设,把教育人才的培养作为优化教育队伍,建成了一支政治过硬、师德高尚、业务精良、拼搏创新的师资队伍,为办人民满意教育建设幸福汉阴提供了坚实的正能量。

    强化领导,为教师素质提升提供组织保障。明确职责,组建务实高效的管理机构,成立以县教研室、电教中心、研训部、联片校本教研基地为业务管理的全县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教师业务素质提升工作的评估指导和技术支持,形成职责分明,任务具体,配合有力的服务体系。完善保障机制,出台《汉阴县名师培养实施方案》、《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发展规划》,制定“一年摸底选拔,两年培养指导,三年成长提高”的“三支队伍”培养目标,做到明目标、重过程、强指导、看成效;建立教学能手、教学新秀、骨干教师的奖励机制,在量化考核、职称晋升、评优树模、选拔任用中予以倾斜,提高教师的积极性。

    创新思路,多管齐下培育人才。大力推进“出名师、创特色、育英才、上水平”的行动计划,坚持以“盘活教育资源、加强区域交流、鼓励深造提高”为基本理念。一方面坚持多元培养,大力实施“青蓝工程”和“名师工程”,充分调用县内各种资源,致力于培养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学科名师,定期举办“教学开放周”活动,组织年轻教师参加优质课评选,通过传、帮、带和岗位大练兵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另一方面加强对口交流,先后与陕西师大、西安交大附中、学前教育学院、西安中学等多所省内名校结为对口交流学校,邀请教育专家、学者讲学和开展研讨活动,让一线教师直接聆听专家的声音,与专家面对面交流,分享专家成功经验,促使了广大教师的理论素养和专业层次显著提升。

    强化管理,为教师成长提供平台保障。一方面着力构建教师成长结构体系,指导学校构建“课改领导小组、校教研室、教研组、备课组”的四级校本管理机制和以教导处、教研组、备课组、教师个人为主体的四级校本研修网络体系,力求通过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方式统筹协作。另一方面全力打造教师成长培训体系,以“备好课、上好课、评好课、育好人”为总体目标,一年一个主题,统一安排,分类培训,形成合力。县教研室定期到校听课巡查,进行指导,提供新课标、新教材、教育科研方法等方面的培训支持;电教中心利用教育资源网为全县教师提供教学设计、课件等丰富的课程资源,全方位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电子白板应用技术等培训活动,开展教学示范、对口帮扶、送教到校等活动,发挥省市县级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在校本研修中的带头、示范、引领作用,建立校本教研员制度,学校固定2—3名兼职教研员,确保校本教研有专人抓、专人管、专人导。

    典型引领,确保教师成长取得实效。一是校级选拔,夯实成长基础,加强青年教师培训力度,教学新秀与青年教师结成对子,以老带新,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县局制定了《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实施方案》,分基础期、发展期、成才期三个阶段培养青年教师,让青年教师迅速成为教育教学骨干,按照“普通教师→教学骨干→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的序列,引入竞争机制,对教师评估认定,促进了教师专业修养质的提升。二是多种培训,提升专业素质,仅2012年组织“阳光师训送培到县”、国培项目、骨干教师培训、“名师大篷车”、校长、园长任职资格培训、新课标培训等项目累计达3131人次,培养县级中小学幼儿园教学能手128人,市级教学能手7人、省级教学能手4人,向省市推荐教科研论文300余篇,申报省级课题9项,市级立项课题60项,县级立项课题140项。各种培训方式让教师近距离地与名师交流、学习,感受名师风采,提高业务水平,营造出了见贤思齐的成长环境,共同提高的学习环境,人人能成才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