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治班的楷模 默默耕耘的典范
汉阴县第二届道德模范推荐候选人胡学娟先进事迹
索引号: | 发布日期: | 2013-08-15 20:18 | |
来源: | 县委宣传部 | ||
内容概述: |
“生命到底是什么啊?我们出生,我们活上一阵子,我们死去。一个人,如果每天只忙着挣点工资换口饭吃,是没有意义的。通过帮助学生成长,也许可以提升一点我生命的价值。”她——一个普通的乡村教师,21年来用行动实现着生命的意义。
现任汉阴县红星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师兼班主任的胡学娟老师。在乡村工作了21年。21年来,她一心扑在工作上,取得了显著业绩,受到师生和家长的一致赞誉。个人于1998年、2004年两次获得县教学能手的称号,2005年获得市教学能手的称号,并且陆续有论文获奖。她的教学研修课题《通过师生共读共写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研究》,已被陕西师大校地共建研修组选中,现在已在全县范围内进行推广提升。
她教书育人,爱岗敬业。当她看到当今的社会,人们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狂奔不止,特别是留守儿童、单亲孩童因为人文关怀的缺失,道德理想的空虚,亲情的匮乏,他们得不到心理的指导和情感的慰藉,感到孤独无依,她甚是焦虑。2010年9月她开始了《通过师生共读共写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研究》,希望通过此项研究能引领孩子健康成长,弥补孩子心灵的空缺。 这项实践研究就是在道德人格发展理论的指导下,利用“新教育”的儿童课程——晨诵,午读,暮省,并以追求高效课堂为学科的追求目标,师生共同书写一间教室的成长故事。形成有自己个性特质的教室文化 。她营建班级文化,制定了班级愿景、班级口号、班训、班级主题诗,并结合本班情况制定了班级公约、班歌等。她带领学生晨诵——让诗词开启黎明,师生共同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她和学生开始了经典书籍共读,用以净化心灵、提升境界、陶冶情操;她和学生进行“暮省”——在反思中成长。
几年来,所带班的学生因为接触了这些美好事物,在智力背景、精神面貌、言语能力等方面都发生了良性变化。孩子的学习成绩连年在全镇领先,现在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蕴,不但能够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低段、中段背诵优秀诗文的篇数,而且阅读总量也能达到并超过课程标准规定的90万字,还有的学生尝试着自己编童话故事、写小诗,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得到了提升;所带班级连续三年被评为学校“优秀班集体”;三年来,学生能够拥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能够与人和睦相处,拥有一颗悲天悯人的心,感到了学习是一种快乐,知道了怎样做才能成为一个“好学生、好孩子、好公民” ,“书香班级”正在带动“书香校园”的形成。三年来,她积极和家长进行家校沟通,给家长写信。有的家长给她回信说“胡老师,感谢你教给我的育儿方法,在你的引导下孩子爱上了学习,爱上了看课外书。”程倩倩在作文中写道:爸爸这一星期都没出去打牌了,原来他被我借回家的《狼王梦》给迷住了,他还让我从班级书柜给借几本书回家。周围村子的家长带着孩子慕名而来,把娃转到了这个班;成家豪等家长真诚地说“胡老师,您可千万要把我们的孩子送毕业,如果您调走了,调到哪里,我就把孩子转学到哪里。”
她是学生们的知心朋友,特别是留守儿童和特殊家庭孩子的“心灵导师”。如班上的石红倩同学是一名不幸的女孩,父母在其三岁时离异,她随其父,而父亲又患了精神病,她和年迈的爷爷奶奶靠政府的救济过日子。这孩子有时还要挨父亲的打,经常受到惊吓。从一年级起,她就心疼这孩子,她给孩子送去了学习用品,经常自掏腰包给孩子买书看,还掏钱让孩子的奶奶带孩子到西安看病。孩子的奶奶流着泪说:“多好的老师啊!我们的孩子有福气啊!”班上的孩子看老师这么做,也学着老师的样子向石红倩伸出了关爱之手,使石红倩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这种班级的温暖、团队的力量、老师的关爱,深深地溶入班级同学的血液中。
她努力让每个孩子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宣告大写“我”的存在。每一学期末,她班上的每个孩子都会领到一份对应自己生命特质的奖项。她特别关注班上一名心里有阴影的留守儿童程加劲。因为平时很少看见这孩子笑,他也从不主动说话;脸上常有被指甲掐的疤痕;一根毛线、一个石子都会玩半天。通过他的监护人了解到,孩子的爸爸妈妈为了还修房子欠的债常年在外打工,她奶奶在家又要做农活,又要照看他们俩兄弟,他爷爷又得了胃癌,所以,孩子不听话就是一顿打。了解清楚后,她采取了很多措施,渐渐地孩子脸上有了笑容, 看到孩子的变化她感到很欣慰。程加劲的奶奶逢人便说“我的孙子遇上了一个好老师!真是我家的恩人哪!’
她努力做到“己立立人、己达达人”。她把这几年写的教学日记拿出来和老师们分享;把自己读过的、值得阅读的好书借给同事阅读;把治班经验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同事。她在网络建立了“点灯人”这一学习型组织,她想通过这种方式推动汉阴县的教师进行专业书籍的共读,引导新父母们进行亲子共读,为父母义务提供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
她总认为她为学生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事,再平常不过。她愿意这样付出,再辛苦也是“衣带渐宽终不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