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洪救灾科普知识(一)

索引号: 发布日期: 2013-05-25 15:59
来源: 安康科普网
内容概述:
分享:

    洪灾过后,往往引发各种疾病的传播和流行。这些常见的疾病有:伤寒、肝炎、霍乱、痢疾、感染性腹泻等肠道传染病;疟疾、乙型脑炎等因蚊虫叮咬而传播的疾病;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食用霉变食物而引起的食物中毒;与患有疾病的家畜如牛、马、羊、猪的接触机会增多,可能传播给人;长江中下游血吸虫流行区,洪水时钉螺面积扩大,接触阳性螺区疫水,易发生血吸虫病急性感染。这些疾病的临床表现分别是:
    1、伤寒:持续性高热、全身中毒症状、肝脾肿大、白细胞减少、相对缓脉(脉搏与体温不成比例)、皮肤玫瑰疹;还可有肠出血,肠穿孔等并发症。
    2、霍乱:以剧烈无痛性泻吐,米泔样大便,严重脱水,肌肉痛性痉挛及周围循环衰竭等为主要特征。
    3、痢疾:以腹痛、里急后重、脓血便,便次频为主要特征。
    4、疟疾:俗名“打摆子”、“冷热病”,多在夏秋季发病,病人大都突然发冷、发抖,面色苍白,口唇与指甲发紫。发冷停止后继发高热、头痛,接着就是全身大汗,体温又恢复正常。如此症状可间隔一到两天反复周期性发作。
    5、乙型脑炎:一般起病急,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热,恶心、呕吐、嗜睡,头痛。2~3天后出现昏迷、抽搐,颈项发硬,不及时抢救可导致死亡。
    6、流行性出血热:起病较急,发热是本病的首发和必有的症状。体温可高达39℃-40℃之间,热程多数为3-7天,有的可长达10天以上。一般体温越高,热程越长,则病情越重。多数患者在发热末期或热退的同时出现血压下降,持续约1-3天后,患者可出现肾脏损伤症状。
    7、血吸虫病:起病较急,有畏寒、发热、腹痛、腹泻、食欲不振和肝脾轻度肿大。反复多次感染血吸虫,大多表现为慢性血吸虫病。轻者无自觉症状;重者常腹痛、腹泻和粘液血便,并有不同程度贫血、消瘦、营养不良、肝脾肿大;晚期病人出现肝硬化、腹水及门静脉高压症;病人常因肝功能损害和上消化道大出血而死亡。
    灾区群众如果出现以上疾病的症状,应尽快到专业医疗机构接受治疗,并及时向相关卫生防疫部门报告。

    水灾之后注意防治皮肤病

    水灾过后,很多皮肤病也相伴而生,为此,专家提醒战斗在抗洪抢险一线的军人、干部群众和广大灾民,要注意防治皮肤病。
    一、丘疹性荨麻疹
    多由蚊虫叮咬引起,皮疹为黄豆、蚕豆般大小,呈梭形红丘疹、丘疱疹分布,患者自觉症状瘙痒。
    预防:注意驱蚊灭虫,皮肤卫生,不要裸露皮肤。
    治疗:用炉甘石洗剂、皮康霜涂于患处,也可同时口服抗过敏药物,如扑尔敏。
    二、日光性皮炎
    由于裸露皮肤在强烈阳光下暴露时间过长引起,暴露部位皮肤红痛、瘙痒、脱皮。
    预防:戴帽、穿长袖衫和长裤,趋阴避光。
    治疗:外用激素软膏,口服抗过敏药物。
    三、手、足、股癣
    由于天气炎热,皮肤长期潮湿、出汗,真菌感染所致,有传染性;手足癣患者的指(趾)间苍白、潮红、糜烂,掌、足面部有丘疹、水疱分布;股癣患者在其臀部或大腿内侧出现,多以红色丘疹、丘疱疹围成环状、半环状,周边境界清楚,中心呈褐色,可有皮屑脱落。
    预防:勤用清洁水洗澡,勤换衣服,穿干净衣裤,不要与有手、足、股癣人公用毛巾。
    治疗:保持患处皮肤干燥,外用抗真菌药物,如达克宁、咪康唑软膏等。禁用皮炎平等激素类药物。治疗时间要长,皮疹好转后仍应坚持用药2-3周。
    四、湿疹
    由于天气闷热、居住环境潮湿,皮肤出汗多,在水中浸泡时间过长,尤其是脏水污染皮肤引发,多以丘疹、丘疱疹较密集分布,周边界限不清,自觉症状瘙痒明显。
预防:勤用清洁水洗澡,尽量避免接触污水,减少在水中浸泡时间,同时,勤换衣服,穿干净衣裤。
治疗:保持局部皮肤干燥,减少创面摩擦,避免患处不良刺激(酸、碱性物质如肥皂,热水等),外用激素软膏。如湿疹处有水疱,可用炉甘石洗剂局部治疗;如湿疹处有渗出液、破损,可用冷开水、生理盐水、3%的硼酸溶液或1:8000的PP粉溶液局部湿敷。对于有阴囊湿疹患者,不能下水,勤换干净内裤,避免患处摩擦。
    五、细菌性皮肤病
    由于细菌感染皮肤引起,局部皮肤糜烂、脓疱、结痂、脓肿,可在体表散布。
    预防:注意个人卫生,防止蚊虫叮咬,皮肤破损。
    治疗:保持局部清洁卫生,皮肤破溃后有渗出物,外用2%龙胆紫(紫药水),待患处皮损结痂干燥后外用抗生素软膏,如红霉素软膏、百多邦等。皮损广泛或伴有发热的患者,应同时口服一些抗生素。
    六、痱子
    天气闷热、皮肤多汗、潮湿引起。
    预防:环境通风,保持皮肤清洁。
    治疗:外用痱子粉、痱子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