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办理县政协八届二次会议第44号提案的函
胡斌等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提高劳动者素质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你们长期对汉阴县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汉阴职教中心承担全县中职学历教育、成人教育、短期技能培训三大任务,新校区占地面积60亩,规划建筑面积24199平方米,于2009年开工建设,2010年8月教学办公综合楼建成投入使用。现已建成教学办公综合楼一栋、礼堂餐厅楼一栋、塑胶运动场工程等,建筑面积30957余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0657平方米;实训大楼工程已开工建设,预计年底完工,学生公寓楼已经完成招标即将开工。校内已建成计算机操作实训室二个、电子技术应用实训室四个、机械加工实训室二个、电动缝纫实训室一个、护理专业实训室三个、学前教育实训室三个,装备了二个多媒体教室。在编教师47人,其中“双师型”教师12人,学历合格率98%,中高级职称19人。近三年累计完成中职学历教育招生1500余人,短期技能培训9890人次,充分发挥了职业教育在经济结构调整、劳动力转移、县域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在发展职业教育过程中,一是加强领导,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我县坚持把职业教育放在与基础教育同等重要的位置来抓,把职业教育招生工作纳入目标管理,作为对各镇年度综合考核的重要指标,采取强有力措施,推动职业教育快速健康发展。县委、县政府成立了由分管领导任组长,教育、发改、财政、农业、科技、人社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县职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政府统筹、教育主管、部门联办、各负其责”的办学机制,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定期听取县职教情况汇报、现场办公,研究发展措施,科学制定规划,整合项目投入,为职业教育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二是加大投入,夯实职业教育发展基础。一是认真落实职业教育经费保障。近年来,学校争取到了国家、省、市发展职业教育优惠政策的有力扶持,已累计争取建设资金3190余万元,主要用于教学办公综合楼、,食堂餐厅、运动场、公寓楼、实训楼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2010年开始,县政府免除了县内就读职业教育学生的全部学费,有力地推动了我县职业教育的发展。二是加强职业教育基础建设。在建成县职教中心教学楼、实训室等重点设施的基础上,目前正在建设学生公寓楼、实训楼,完善了教学仪器设备以及图书4000余册,现有功能和装备基本能够满足教学需求。并结合县域经济发展,开设了机械加工、电子技术应用、学前教育和护理四个专业,严格按照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开展教学。今年,学校围绕汉阴“陕菜之乡”建设,申办并重点建好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专业和烹饪实训室。三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师资是学校发展永恒的资源,学校从组建之初的12名教师发展到现在的47名教师,一方面是从基层学校招调的优秀教师,另一方面是从大学毕业生中招聘,并根据专业教学需要还从社会中聘请部分经验丰富的专业兼职教师。加强在职师资培训力度,学校先后选派近20名教师参加国、省级职教骨干教师及“双师型”教师培训,增强技能,更新观念,截至现在培养“双师型”教师共12人,整体上师资队伍素质明显提高。四是强化管理,增强职业教育发展活力。“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教办学方针,确定了以中职为主体,以联合办学和短期培训为两翼,以就业和升学为办学目标。坚持把教学管理、技能训练、就业服务作为发展职业教育的突破点,按照“中等职业教育规模稳中求进、全力突破‘人人技能培训’、大力发展成人短期培训”的思路,以优质全面的教育培训促进学生的就业创业。一是加强专业管理,做强品牌专业。坚定不移地走“立足汉阴、面向全市、走向全省”的专业发展战略,努力在热门专业上扩规模,在冷门专业上求突破,在特色专业上创品牌,在重点专业上提质量,促使教育规模与质量同步发展。目前,县职教中心自办专业与联办专业学生规模累计达1500人以上。二是毕业生就业渠道进一步得到拓展,积极探索创新,深入推进“校企一体”管理模式,坚持课堂教学中的传统培养模式与企业实践为内容的新型培养模式相结合,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管理培养形式,先后与青岛海尔集团、富士康科技集团(深圳)等8家企业签订订单式培养和定点就业协议,有效解决了学生实践地点和就业去向问题,实现了校企合作的双赢。
由于我县职业教育起步晚,发展较缓慢,但经过县委县政府不断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和支持,我县职业教育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人民群众的期望值还有一定差距,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思想认识不足,关心支持职业教育的社会氛围不够浓,《职业教育法》和国家规定的发展职业教育的许多政策措施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二是办学条件相对滞后,目前受拆迁钉子户影响,学生公寓楼无法开工建设,公寓楼工程、校园硬化及绿化工程尚有资金缺口800万元,实训设施条件距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依然有相当大的差距。三是职教公用经费投入不足,县级财力投入相对薄弱:四是专业实训教师缺乏,专业教师结构和数量不能适应职业教育发展需求:五是教学管理有待加强,教育观念及职业教学模式应该与时俱进,招生及就业应充分立足市场需求,专业设置面狭窄,不能满足更多初中毕业生学习技能的需要。面对以上问题和差距,我们将已干克难,从以下几方面办好我县职业教育,努力提高各位政协委员和广大人民群众对职业教育的满意度
一、加强学校硬件建设。在一期工程新建并投入使用的基础上,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力争进入省、市重点扶持和建设的学校,充分发挥县职教中心职业教育的骨干示范作用,综合协调,重点建设,适应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把职教中心打造成“汉阴县的技能型人才教育基地、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提高素质的培训基地,企业职工继续教育基地、成人学历提高培训等职业人才的示范基地”。
二、扩大职业学校办学规模。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继续做职业教育免费入学,使有意愿接受职业教育的初、高中毕业生免试入学接受中等职业教育,逐步实现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招生比例大体相当,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以上。
三、加强重点专业建设。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政策,在全力打造“人力资源强县”,由此带动二、三产业快速发展的趋势下,按照“政府主导、依托企业、多元发展”和“以就业为导向,以实践能力为本位”的办学方针,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坚持特色、培育品牌,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找准自身的定位。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联合办学等办学模式,大力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建立结构合理、灵活开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积极争取相关专业的设置及实训设备,重点打造好机电、烹饪、家电维修等专业。在现有骨干专业的基础上,再培育数控、电子技术应用等两个盟级骨干专业,做大做强烹饪专业,使之成为省级级精品专业。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职业教师素质,发挥教师作用,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使“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的比例争取达到60%以上,本科以上文化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占70%以上。同时聘请企事业单位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形成以在职教师为骨干,兼职教师为补充的高素质专业教师队伍。
五、围绕县域经济,加快人才培养。坚持职业教育为县域经济发展战略服务体系,建立县级职业技术培训多部门协作机制,统筹农业、林业、人社、扶贫等相关单位、部门的资源,把“阳光”工程、下岗再就业培训工程、扶贫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等涉及职业技能培训和农民工培训的专项资金捆绑起来培训,为社会培养更多“留得住、用得上”的技能型人才。
最后,再次感谢你们对汉阴教育事业的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