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阴县粮食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索引号: 发布日期: 2014-11-06 08:47
来源: 本站原创
内容概述:
分享:

今年以来,我县县、镇两级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农业生产布局,积极推广农业生产新技术,全年粮食面积和产量平稳增长。2014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达到38.87万亩,同比增长0.86%,粮食总产量达到10.33万吨,同比增长0.8%。

一、基本情况

   汉阴县地处秦巴腹地,北枕秦岭,南倚巴山,凤凰山横亘东西,汉江、月河分流其间,316国道和阳安铁路穿境而过,除月河川道外,大部分为浅山丘陵,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5.1℃,常用耕地面积34.9万亩,辖14镇,179个村民委员会,8个社区居委会,2013年末户籍人口30.83万人。

二、2014年粮食生产稳步发展

1、2014年粮食播种面积达到38.87万亩,同比增长0.86%。

粮食播种面积虽然略有增长,但是粮食种植结构方面略有变化,扩大了玉米、豆类和薯类播种面积,小麦和稻谷播种面积略有减少。其中小麦播种面积4.43万亩,同比减少4.32%,稻谷播种面积10.87万亩,同比减少1.11%,玉米7.92万亩,同比增长2.35%,豆类播种面积2.86万亩,同比增长1.39%,薯类播种面积12.15万亩,同比增长3.46%。

2、2014年粮食总产达到10.33万吨,同比增长0.86%。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粮食拥有量335公斤。

(1)夏粮增产。夏收粮食总产达到2.47万吨,同比增长4.88%。小麦平均亩产达170公斤,比去年亩产增加9公斤,同比增长5.59%,总产量达0.75万吨,同比增长1.03%。豆类平均亩产118公斤,比去年亩产增加1公斤,同比增长1%,总产量达0.22万吨,同比增长5.83%。马铃薯平均亩产182公斤,比去年亩产增加4公斤,同比增长2.67%,总产量达1.42万吨,同比增长6.79%。

夏粮增产的主要原因:一是加快了小麦品种更新;二是马铃薯种植面积增加;三是大部分农作物都在高产期;四是加强了田间管理,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提高了农作物单产水平,所以今年夏收农作物产量全面增加。

(2)秋粮减产。秋收粮食总产达到7.86万吨,同比减少0.42%。

秋收粮食作物中玉米和豆类单产水平提高,而稻谷和红薯单产水平降低。玉米平均亩产259公斤,单产水平比去年增长6公斤,总产达2.05万吨,同比增长4.8%。豆类平均亩产196公斤,单产水平比去年增加10公斤,总产达0.19万吨,同比增长0.47%。稻谷平均亩产432公斤,单产水平比去年减少7公斤,总产达4.70万吨,同比下降2.66%。红薯平均亩产205公斤,单产水平比去年减少5公斤,总产达0.89万吨,同比下降0.06%。

秋粮减产的主要原因是在水稻和红薯的收获期间因受长期阴雨影响,导致部分水稻和红薯不能及时收获,从而导致秋粮生产有丰产不丰收的现象。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粮食生产靠天吃饭的格局依然存在。近年来虽然随着国家对农业奖补政策越来越多,农业基础设施也不断完善,但是由于受到地形地貌的限制,在作物需水时期如果天旱的话,现有的水利设施满足不了粮食作物生产的需要,影响粮食作物单产水平的提升;同时全县山区较多,如果收割季节雨水多的话,即使有大型收割机可以抢收,但是受到地形的限制,很多高山区的粮食成熟了也收不到农户家中。

2、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近年来随着全县工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工业用地占据了农业生产用地,使得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在有限的耕地资源中,出现了农业给工业发展让步的状态,这对于粮食播种面积的扩大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3、外出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加,对于粮食作物的生产有一定的影响。很多的年轻人不愿意呆在农村,愿意外出赚取更多的收入,农村剩下的基本上是老人和小孩,文化程度总体偏低,思想传统、保守,技术水平偏低,粮食单产水平较低;同时随着国家鼓励农民进城安家落户政策的实施,还会越来越多的土地闲置在那里无人耕种,也制约了粮食作物生产的发展。

四、建议

一是不断调整粮食作物结构。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居民生活饮食注重粗粮细粮搭配,因此要指导种粮农户不断增加玉米、豆类和薯类等杂粮的种植面积,合理利用有限的耕地,不断提高单产水平,在有限的土地资源里使得农民丰产又丰收,提高种粮农户的积极性,确保粮食生产的稳步发展。

二是加强耕地保护力度。在大力发展工业的同时,更要注重对耕地的保护。切实保护基本农田,坚决遏制耕地乱占乱建的现象发生,使有限的耕地用于种植粮食,不断增加粮食种植面积。

三是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在充分尊重农民主体的基础上,打破一家一户封闭式的经营模式,以种植大户带动散户的生产方式,促进农业规模经营,提高土地产出效益,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