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情 调查心

索引号: xzfgzbmtjj-GK-2021-0011 发布日期: 2016-06-07 16:44
来源: 国家统计局
内容概述:
分享:

   土地,一直在我们脚下,不言不语,恬静淡然,默默地承载万物。半个多月来,“三农普”遥感测量工作让我再次领略到乡土中那一抹别样的风情。乡间小桥流水、鸡犬相闻,老乡精耕细作、忙碌穿梭,刚插播的秧苗尽显一派盎然,走田埂、翻山林、淌溪流,一切显得那么亲切自然。这熟悉的场景让我不觉回想起家乡的种种,记忆犹如潮水般涌来。

 

童趣——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我的家乡,一个离镇上20公里山路的小山村,山路崎岖,交通不便,记得小时候去一趟镇上“赶集”就是一件大事,大人要换上体面的衣服,小孩老早就期盼好几天。自上了高中之后,回家就少了。高中假期少,记忆中腊月二十八还在补课,大学寒暑假基本就是去南方打工,而后,大学毕业,武汉工作三年。似乎冥冥中自有天意,在外学习工作近十年后,历练一圈又回到了生养我的地方。儿时的记忆中,那片清新朴实的土地不仅养活了全村200多口人,还为我们的童年提供了无穷的乐趣。春日里与玩伴拿着铲子满山遍野掘草根,在比谁挖得多之后,用水洗净,吃起来比麦芽糖还甜;夏天清晨,在长竹竿的顶端插一根绕成一圈的柳条,柳条上裹满蜘蛛网,趁清晨有露水捕知了,一抓一个准,不消一会儿就收获满满;秋日里打谷场上谷垛里捉迷藏,头上、脖子里、衣服上沾满稻草,个个变成“稻草人”样,回到家里免不了被大人一阵责骂;冬天从家里偷出红薯,在野地里挖坑埋着,上面烧一堆火,一群人围着火堆焦急地等待红薯出土,有时候甚至火还没完全熄灭就迫不及待地挖出来吃,那时红薯的芳香四溢令人觉得世上再没有比这好吃的东西了。

 

成长——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路遥先生的一部《平凡的世界》,给了农村孩子无穷的精神动力,小说中孙氏兄弟的勤劳果敢,用双手开创生活新局面的故事令人动容。几乎所有的语文老师都会推荐孩子们读一读这部小说,可以说她是那个时代农村读书人的精神食粮。“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成长就意味着责任与义务。母亲身体不好,记忆中不管寒暑每天早上都是大姐早早起床烧水做饭,冬天水缸里的水结成冰块,大姐要轻轻将冰块敲碎然后舀到锅里烧水。农忙时放学我和姐姐都是快跑回家,大姐做饭,我和三姐就跑去地里帮忙,三姐收割,我那时尚不会娴熟地使用镰刀,只能将稻谷抱给爹捆成一捆。不忙的时候,我们姐弟就满山遍野寻找可换钱的野生作物,清明过后是掏蜈蚣、揪牛抵头(学名叫夏枯草);夏天用竹笼子在田沟里捉鳝鱼;秋天就是摘金银花、野菊花;冬天就趁着天气好,进松树林里薅“松毛”(松树针脱落干枯,易燃,农村用作引火柴)。我干的最多的活要数放牛了,那时农村生个男孩就说生个“放牛娃”。记忆中同龄人夏天暑假基本没什么事,每天除了看看电视,就是在池塘里游泳。我呢基本上与老人和牛为伴。一天除了回家吃饭中午休息,基本上都在山上。记得那时候下午电视里正在播动画片《灌篮高手》,同龄人都在家里看地津津有味,那时的内心是多羡慕啊。所以,后来在大学里将《灌篮高手》看了好几遍,才算了了儿时的心愿。虽然那时没看成电视,但是却获得了另一笔财富。和村里的爷爷奶奶一起放牛,他们总是能讲一些很新奇的故事,故事内容大多关于孝道、勤劳、因果。听故事时,一天就过得飞快,放牛也不是那么无趣了。耳濡目染之下,渐渐学会了很多“本领”。识节气,知农事,至今二十四节气我还记得清清楚楚。而他们故事里的人和事,教会我明是非黑白,知敬畏廉耻,他们的故事正确引导了一个稚嫩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感恩——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今年清明,我和堂哥回到家乡祭祖,发现村里的人都搬出去了,仅有的几位长辈依旧异常热情。细问之下了解到,他们儿子都在靠近镇上的新农村买了房。但是他们却过不惯镇上的生活,也不愿麻烦儿女养老,还是回到村里种几亩田,时不时还能接济下儿女。恍然间觉得他们就是这土地的代表与延续,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细想之下,不得不对这片土地怀着由衷的敬意与感激。她养育的儿女给我的成长提供的帮助还少吗?隔壁的姑妈不仅照顾父亲成家,还为我们姐弟的成长操碎了心,每每有好吃的都偷偷塞给我们;大伯家的四个堂哥,靠着自己的努力,在汉正街从“扁担”(武汉汉正街挑货的劳力)做起,如今均在武汉安家立业,他们在父母生病期间毫不犹豫的供我上学;三个姐姐为了供我读书,将学习的机会让给我,早早外出打工;父母劳累一辈子,刚刚在镇上安置下来,却在我大学即将毕业时因病双双去世;求学过程中,各个阶段都能够遇到好老师,他们给予我的鼓励余音在耳;我生命中最重要的爱人,岳父岳母,他们在我的人生最低谷的时期给我鼓励,给我信心;还有入职以来,各位领导及同事对我的关心与教育,让我迅速适应新环境。心里压着这沉甸甸的恩情,谈报恩还为时尚早,唯有将这一份感恩转化为责任与担当,砥砺前行。何其幸甚,一年前,通过国考又回到了家乡,从事调查工作。我本鄂北山区一放牛娃,如今有幸成为一名公务人员,更要感谢这片土地孕育的一切。淳朴善良的亲情,不屈不挠的品质,让希望的种子终于破土而出,焕发出勃勃生机。

 

前行——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

 

  从武汉回到随县,参加调查工作一年来,有了更多的机会与这里的乡土人情打交道。在接触中,他们的淳朴与热情,尽职与负责,时常令人感动。实割实测时,老乡丰收时的喜悦,让人感受到他们简单的幸福;为了不耽误账本录入时间,万和镇辅调员王书记一路跋山涉水,冒雨骑着摩托车几十公里给我们送账本,尽显基层调查人的本色;在推进电子记账过程中,住户科的邹敏而同志怀着七八个月的身孕,坚持入户讲解推广,可谓“巾帼不让须眉”;农村科的邵纳新同志,将近50岁还身兼财务报账员、农产量调查员等多种职位,他的身影一直坚守在一线调查路上;三农普外业调查工作,从队领导到队员,从老同志到年轻同志,从早上六点到下午六点,全部奔赴田间地头,顶烈日、淋风雨,半个月来未有一人“掉队”。他们身上的每一份朴实与坚守,严谨与务实,都加深了我扎根这片土地,扎根调查事业的决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家乡的那片土地带给我的不仅有童年的乐趣与欢笑,还有朴实与坚韧,宽厚与包容,更有源源不绝的精神财富。我坚信,带着这份坚韧与感恩的心砥砺前行,用脚步丈量,用汗水浇灌,无悔青春终将绽放在调查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