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阴县三季度农业生产有所回升

索引号: xzfgzbmtjj-GK-2022-0061 发布日期: 2016-10-28 10:58
来源: 本站原创
内容概述: 汉阴县三季度农业生产有所回升
分享:

汉阴县2016年农业生产依托现代农业园区、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不断壮大魔芋、莲藕、食用菌等特色产业基地,巩固提升蚕桑、烤烟、茶叶、油茶、核桃等特色产业发展水平,为富硒食品产业发展提供原料支撑。农业部门不断加强业务管理和工作落实力度,全县三季度农林牧渔业生产取得了明显成效。三季度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6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5%,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8.2亿元,同比增长3.8%。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速和增加值增速均较上半年提升0.2个百分点,农业总产值增速和增加值增速均居全市第一位。

一、农业生产特点                                                                                       

1、农业经济稳定增长 

三季度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6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5%,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8.2亿元,同比增长3.8%。其中:农业产值为8.4亿元,同比增长5%;林业产值0.39亿元,同比增长6.8%;畜牧业产值4.13亿元,同比持平;渔业产值0.35亿元,同比增长2.6%;农林牧渔业服务业产值0.35亿元,同比增长5.5%。三季度蔬菜平稳发展,蔬菜面积达到11.87万亩,增长1.44%;蔬菜产量17.3万吨,增长4.6%。畜牧业生产回升,全县猪出栏24.7万头,同比下降1.8%;出栏牛0.9万头,增长0.5%;出栏羊4万只,持平。肉类产量完成2.08万吨,同比下降1%,禽蛋产量完成0.48万吨,同比下降7.7%。

2、粮食种植面积平稳扩大  预计全年粮食产量达10.6万吨

随着国家和县委、县政府陆续出台一系列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农民粮食生产积极性稳步提高,全县粮食种植面积平稳扩大。2016年粮食播种面积为39.2万亩,同比增长0.2%。预计全县粮食产量达到10.6万吨,同比增长2.51%,其中:夏粮总产达到2.6万吨,同比增长1 %。秋粮生产在收获前属于正常年景,气候正常,雨水适中,秋粮总产达到8万吨,同比产量增长6.6%。增长评分原因是:5—7月份,全县雨量充沛,光照适宜,田间技术管理措施得当,无明显病虫害发生,水稻田间个体发育充分,群体适宜;早茬玉米灌浆乳熟充分,晚茬玉米拔节正常。8月份全县高温降雨较往年偏少,不利于病虫害发生,水稻和早茬玉灌浆充分,获得了丰产,但晚茬玉米受伏旱天气影响,籽粒灌浆不充分,产量略有下降。

3、多种经济作物保持平稳增长

今年以来,我县各地在确保粮食生产稳定的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积极调整和优化种植结构,农业生产向效益型方向发展,农民种植经济作物的积极性明显提高。2015年全年蔬菜类种植面积11.9万亩,同比增长1.4%。前三季度蔬菜产量达到17.3万吨,同比增长4.6%。油菜籽产量达到2.8万吨,同比增长1%。茶、果、药农产品全面增长。三季度茶叶累计产量为0.1万吨,同比增长22.5%,园林水果产量达到2.0万吨,同比增长9.6%,中药材产量达到0.6万吨,同比增长7.38%,核桃面积达到9.3万亩,增长19%,板栗8.3万亩,增长2%。
    4、畜牧生产有所回升

今年以来生猪价格持续走高,最高点达到22元/公斤,当前维持在19元/公斤,养殖场户每出栏一头肥猪盈利至少400元以上,盈利水平较高;中秋、国庆双节的影响,猪肉需求逐步回升。同时,全县生猪规模养殖场的转型升级、生猪产业联盟的提质增效、畜牧产业扶贫的扎实推进以及汉阴金硕养殖公司等一批重点项目的建成投产有力地推动了生猪产业的发展。前三季度畜牧生产呈现,饲养量呈现“两升两降”,全县三季度畜禽出栏有所回升,但存栏略有下降。三季度生猪饲养46.7万头,同比下降1.1%,牛饲养3.7万头,同比下降0.5%,羊饲养8.8万只,同比增长0.4%,家禽饲养205万只,同比增长0.8%。出栏有所回升。生猪出栏24.7万头,同比下降1.8%;当季出栏6.0万头,同比下降0.7%。牛出栏0.9万头,同比增长0.5%,当季出栏0.3万头,同比增长2.4%。;羊出栏4.0万只,同比下降0.1%;当季出栏1.3万头,同比增长1.3%。家禽出栏85.1万只,同比下降4.2%,肉类产量2.1万吨,同比下降1.2%。

5、水产品发展势头良好

我县全面推进水产健康养殖,大力推进现代渔业建设,渔业生产保持持续稳定发展,渔业经济运行总体态势良好。前三季度水产品产量0.5万吨,同比增长19.8%。

二、当前农业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前三季度,我县农业发展稳中有进,但仍存在以下问题。

1、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基本农田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虽然近几年基础设施有所改善,但是现有的水利设施仍然满足不了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

2、资源环境的约束日益加剧。受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变化等多种因素影响,全县耕地面积减少的趋势不可逆转,部分地区耕地质量持续下降,特别是农业污染治理难度大,农业生态环境依然脆弱。汉阴县出现工业和基础建设用地与农业发展的矛盾,影响了生态环境。

3、生猪养殖抵御市场价格波动能力较弱、畜牧业生产存在疫病风险、市场风险和环保压力仍然是制约畜牧发展的重要因素。

4、农业产业化程度还较低,大多数农产品主要以单一原料和初级产品生产为主,产业链短,亮点、重点不突出;缺乏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知名农产品品牌,抗御风险和开拓市场的能力较弱,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对农户的带动能力不强。

5、园区龙头企业品牌打造力度不够,没有形成品牌优势。

四、近期农业发展的对策与思考

1、扎实做好秋冬播种和冬季农业开发,努力夯实明年夏季粮油稳定发展的基础。一要稳定面积,力争夏粮面积稳定,二要提高单产,三要改善品种,四要提升效益。大力开发冬季农业,扩大冬种蔬菜、马铃薯等作物种植,增加市场供给,促进增产增收。

2、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态环境,现代农业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扶持,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和补贴机制建设上需要进一步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增强灾害防御能力,确保旱涝保丰收。

3、稳步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汉阴是亟待开发的“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旅游宝地,促进农民增收,要积极探索以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旅游为农民增收新的突破口,提升一批农业旅游、农家乐精品接待点,营造良好的农业生态休闲环境,进一步丰富内涵、扩大功能、完善配套、优化服务和规范管理,形成精品农业旅游线路,促进汉阴休闲观光农业更好更快发展。  

4、畜牧部门要密切关注生猪生产形势变化,实时掌握生猪市场价格动态,不断提高预警预测能力,及时发布市场预警信息,指导养殖场户合理安排生产。理性补栏,适时出栏,避免生猪价格大起大落,规避养殖风险。

5、坚持环保第一不放松,科学合理发展生态养殖。要处理好畜禽规模养殖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按照“猪—沼—园”循环模式,大力推广生态养猪技术标准,走标准化、生态化、特色化的发展新路。同时,要增强业主和养殖户的环保意识,增加环保投入,鼓励和支持农业、林业、加工业和特种植养殖业利用规模养殖场的废弃物进行农作物种植、林木栽培、生产有机肥,变废为宝,延伸产业链。

6、倾力搞好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紧扣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目标,全力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引领全县现代农业发展。进一步加大龙头企业培育工作力度,借助互联网优势,搭载“互联网+”电子商务平台打造名牌产品,引导园区企业全面建立市场营销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