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汉阴县人民政府>锦绣汉阴>人文汉阴

人文汉阴

吴家花屋:传奇家族的精彩乐章(一)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7-01-05 15:00

    明末清初,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及接连不断的战乱、瘟疫、天灾,导致四川、陕南一代人口锐减、田地荒芜,据史料记载:“康熙初年,陕南很多地方人口‘较昔之盛时尚不及十分之二三’,当时,自然条件较好的汉阴县,县城‘破颓者仅存十余间’, ‘荒榛茂草遍城下,虎狼夜食鸡犬,居民不能息也’ ”。

    人口的锐减,土地的大量荒芜,严重影响到清政府的王权统治,为稳固政权、自清顺治六年起,清政府便相继颁布《垦荒令》等相关法典,除对地方官员招抚流民入川陕安置及拓垦土地有功者进行奖励升迁外,还给予迁徙流民垦荒种地以税赋减免等多项优惠政策。

    在清政府统一的移民政策及强制手段的驱使下,祖居湖南长沙善化县的第十四代孙吴上铨、吴上铭弟兄于乾隆二十四年投奔先于乾隆二十一年在汉阴厅堰坪铺杨家湾杨健侯家帮工的堂兄吴上锡。吴上铨兄弟同在杨家帮工至乾隆二十七年,吴上铨因病去世,时年仅二十七岁,吴上铭亦只有十八岁。得知兄弟离世的噩耗后,长兄吴上钟带着年仅十三岁的小兄弟吴上钢前来奔丧。当看到堰坪漫山遍野肥沃的土地上处处长满灯芯草、遍地都是浸水坑时,吴上钟认定堰坪是一个适于开田造地种植水稻的地方,遂决定留居汉阴堰坪铺,在恳请杨健侯同意其弟兄三人为杨家帮工的前提下,于奔丧结束后带着两个小兄弟返回长沙,打点行装之后兄弟三人再次来到杨健侯家帮工。

    那时的堰坪位于大山深处,几近荒芜人烟,由于当地人“不谙沟泄法,待雨以田,无雨则田石”。大量的土地杂草丛生、灌木蔽日,吴上钟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请求杨健侯能否让他们开种一些荒地,杨健侯不以为然地告诉吴上钟兄弟“你们看上哪里的地块,随便你们挑选”。得到应允的吴上钟,白天带着两个兄弟给杨健侯帮工,夜晚便在堰坪的坡坡坎坎上修起了梯田。一晃几年过去,吴上钟兄弟三人已经修建了大量梯田,并且积累了相当家产,于是新建房屋自立门户从帮工的杨健侯家搬了出来。而这时的同门堂兄吴上锡也在堰坪站稳脚根,并且动工修建了竹园堡子大庄园,成为堰坪富户之一。此后,由于杨健侯后人多为不屑浪荡公子,不久将家产毁败一空,吴上锡便收购了杨家全部田产及庄园。

    闻听吴氏兄弟在堰坪发迹的消息后,故乡湖南的叔祖伯父、弟兄子侄上下四代约80多户近千人口分别于乾隆三十年前后开始大规模迁移至堰坪、东河、漩涡孙家湾、邓家湾等地居住,此后还陆续有迁入。随着吴氏家族湖南移民的不断涌入,加之后世子孙的生育繁衍,吴氏家族成为凤堰区域内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他们在凤堰区域内与少量土著人一道垦田造地、开渠挖堰,从乾隆年间至嘉庆、咸丰、同治年间,世代拓垦耕耘不辍,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最终开垦修建了凤堰区域内堰坪、东河、黄龙三大板块连片梯田,总面积达1.2万亩。由于凤堰区域的人满为患,可供开垦的田地已被占用殆尽,于是,吴氏家族的势力向外扩张,他们纷纷向漩涡的金星、田堰、发扬,汉阳的大坝、渭子溪等地移居,并在这些地区开垦修建了大规模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