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汉阴县人民政府>锦绣汉阴>人文汉阴

人文汉阴

吴家花屋:传奇家族的精彩乐章(三)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7-01-05 15:03

     在两手空空、举目无亲的境遇下,移居凤堰的吴氏先祖以过人的智慧与勤劳上演了家族传奇,他们开渠挖堰修梯田,建庄园筑寨堡,人丁兴旺、世代繁衍,培育了一大批能人志士,并将家族传奇演绎得更加精彩。

     当开田造地达到相当规模以后,他们将视线瞄向了经商贸易。民清时期,凤堰乃至陕南盛产漆、麻、耳、贝、桐(油)、竹、木材、药材,这些重要的轻纺、燃料、中药材及建筑材料在人口聚集的城市地区需求量大,而大山深处的凤堰地区所需的布匹、食盐、火柴、煤油等日用品则需外界供给。于是,吴氏族人便依托汉江发达的水运通道,在上起汉中下至武汉的三千里汉江沿线跑起了商贸,他们将凤堰区域内漆、麻、耳、贝、桐(油)、竹、木材、药材等源源不断地送往外地,将境外布匹、食盐、火柴、煤油等日用品运进凤堰。同时还在凤堰及堰坪铺(漩涡镇)开办了鼎兴久日杂山货、鼎兴堂货行(鼎兴堂百货行、鼎兴堂中药行、鼎兴堂山货行)、世兴魁山货行、世兴和日用百杂行、大兴永货行、义兴祥粮行、四合兴货行、鼎兴大货行、鼎泰丰货行等九大商行。

      富裕起来的吴氏家族不忘根本,他们与人为善、给人方便,多行善举,将兴教办学、修路开渠、赈济灾民等义举贯穿于自身生命的全过程。为畅通堰坪铺(漩涡镇)乃至梓龙、鳌头铺(上七镇)及至四川部分州县经凤凰山去长安的主道,乾隆末年,吴氏移民始祖吴上钟(字,万绿)捐资对途径凤堰的石坎子、林家铺子、香樟坪、正沟湾、鸦鹊岭等路段进行拓宽铺装。得到了官府的认可和百姓的赞誉,当地百姓称这条道路为“香樟坪要道”,《汉阴县志》记载:“吴万禄,捐貲百金,修堰坪铺香樟坪要路,以利行人”,彰显其德。

      清末民初,吴上铭后人吴春台将织布坊里织出的葛布进行变卖,并将变卖所得银两用于修建了茨沟至堰坪的干道堰渠,方便了当地群众生产。至今,茨沟堰坪两村群众称这一堰渠为“葛布渠”。

      在兴教办学方面,吴氏移民世代慷慨,从第二代移民先祖吴士成众兄弟起至以后各代,他们亦或变卖田产庄园,亦或斥重金先后捐资兴建或帮建了汉阴广仁社、汉阴育英书院、紫阳东来书院、岚皋书院等,他们在凤堰区域内兴办了大量私塾,并直接出资建成了漩涡中心校、汉阳中心校。

      大清光绪三年,汉阴及至陕南遭遇特大旱灾,饿死的尸体路边山野到处都是,见此状,吴家花屋主人——吴敦伍捐献大量钱、粮赈济灾民,当地民众赠匾“康疆逢吉”。光绪二十九年汉江发大水,汉阳、漩涡、汉王城被冲毁,曾任大保长吴正翮履勘赈济,义舍钱粮,多行好事于地方,民众赠匾“功在桑梓”。 

      一代廉吏吴学瀛于二十四岁时参加光绪丁酉科举,一举获得陕西拔贡第一名。按清廷律制,就任甘肃省金塔县知县,在任时清正廉洁,一心为民,民感其德,奉他“万民锦伞”,还为他刻了八面“清正廉明碑”。

      吴学瀛之孙子吴明洋、孙女吴明慧青年时期在安中上学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党的地下工作者,回到家乡兄妹两个大力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后在其舅父的引荐下来到延安,哥哥吴明洋在抗日军政大学深造学习,妹妹吴明慧在鲁迅文学艺术学院学习。吴明洋毕业后参加八路军,深入抗日前线,后牺牲在五台山;吴明慧解放后为国家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岁月依稀,先人逝去,作为承载世代荣华的吴家花屋也淡去了昔日的辉煌与光环,但深宅豪门的壮观与威严依然不减当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她默默地向世人数说着一个家族的传奇与精彩,这种传奇不仅见证了吴氏家族拓垦万亩梯田改天换地的伟大建树,也折射了中华儿女不畏艰难、生生不息、进取奋斗的民族精神。在这种伟大民族精神的支撑下,我们的民族才得以创造了无比灿烂辉煌的历史。2013年,汉阴县委、县政府对吴家花屋进行了全面的保护维修,并围绕移民文化主题深入挖掘、陈列展示,将一个家族的传奇与一个民族的精神演绎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