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阴2016年农业经济发展亮点纷呈现代农业再上新台阶
索引号: | xzfgzbmtjj-GK-2021-0001 | 发布日期: | 2017-03-01 16:27 |
来源: | 本站原创 | ||
内容概述: |
2016年以来,汉阴县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农业和农村工作全局,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追赶超越要求,出台三项机制实施细则激发干部工作积极性,实现了农业经济稳步健康、持续向上发展。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实现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21.84亿元,增长4、3%;实现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12.98亿元,增长4.2%;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和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均居全市第一位。实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745元,增长8.5%。
一、全年农业生产特点
1、农村经济运行态势稳定增长。从分季度看,农村经济上半年走低,下半年向好。一季度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36亿元,增长2.8%,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4亿元,同比增长3.5%,上半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77亿元,增长3.3%。农林牧渔业增加值5.10亿元,增长3.6%,三季度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6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5%,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8.2亿元,同比增长3.8%。全年实现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21.84亿元,增长4、3%;实现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12.98亿元,增长4.2%;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和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均居全市第一位。
从总量看,农村经济规模继续扩大。2016年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达21.84亿元,增长4.3%。其中:农业产值12.92亿元,增长6%,林业产值1.77亿元,增长7.6%,牧业产值3.04亿元,增长0.4%,渔业产值0.58亿,增长0.3%,服务业产值0.53亿元,增长0.2%。
2、全年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全县粮食总产量10.16万吨,比上年增长0.4%,其中:夏粮2.65万吨,比上年增长0.9%;秋粮7.51万吨,比上年增长0.3%。
3、畜牧业生产同比总体下降。2016年、生猪市场价格不断攀升,生猪养殖利润扩大,但量能不足,同比总体下降,下半年已向好。从出栏情况看猪、家禽减幅不大,羊、牛略增,猪出栏39.14万头,减0.2%,家禽出栏138.5万头,减3.5%;羊5.84万只,增1.7%;牛1.44万头,增长1.1%。从存栏情况看,后劲不足。生猪存栏27.59万头,下降1.9%;牛3.64万头,增1.4%;羊5.4万只,下降1.8%;禽127.59万只,下降1.6%。从主要畜产品产量情况看,畜禽产品略减。肉类总产量3.33万吨,减0.2%;禽蛋产量为0.73万吨,减4.4%。
4、特色经济作物规模不断提升。茶叶面积4.9万亩,产量0.1万吨,比上年分别增长14%和增长20%;园林水果面积4.12万亩,产量4.01万吨,比上年分别增长1.1%和增长5.2%;核桃、板栗面积为9.5万亩、8.5万亩分别比上年增长9%和3%。核桃、板栗产量为0.16万吨、0.33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8.1%和4.6%。蔬菜面积和产量为11.87万亩、19.29万吨分别增长1.4%和1.5%。
5、农业园区增效提高,增收能力显著增强。园区数量和规模快速扩张,效益显著提高。2016年新启动建设颐品庄园、中坪魔芋、双乳东风、尚典养殖等6个现代农业园区,全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数量达47个,其中已建成省级5个、市级16个、县级20个。流转土地14350亩,建设面积13700亩,全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面积累计达9.73万亩。
6、算清居民收入账 打赢脱贫攻坚首战
2016年紧抓“一城五园三带三产业”,精心谋划稳增长、优结构、惠民生、谋发展,采取多种措施稳定经济增长、促进居民增收。全县宏观经济总体平稳向好,城乡居民收入呈现稳中有升的良好局面。2016年,汉阴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263元,同比增长8.9%,高于全省0.4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745元,同比增长8.5%,高于全省0.4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000元,同比增长8.4%,高于全省0.8个百分点。
2016年汉阴县脱贫攻坚工作成效显著。汉阴县采取搬迁扶贫、金融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等一系列有效措施,着力改善贫困地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取得明显成效。城关镇新星村、赵家河村等村,涧池镇马鞍桥村等15个贫困村已稳定脱贫,脱贫8017户23928人。
二、存在问题
1、农民增收面临较大压力。2016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745元,同比增长8.5%,总量在全市10个县区居第4位比2015年退2位,净增额682元,在全市10个县区居第6位,增速在全市10个县区居第7位。农民收入受目前宏观经济下行的影响,增长压力较大。
2、农产品加工业依然较弱,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低,农业产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产业发展资金短缺。
3、粮食生产态势不容乐观。一是可种粮的耕地数量减少,优质耕地重点发展烤烟、核桃、水果等经济作物。移民搬迁、旅游设施等民生工程项目占用等因素导致有效的可利用资源的弦越绷越紧。二是粮食生产能力下降,从业人员减少,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较慢,生产用工大等原因使粮食耕作结构有从集约生产向单一生产持续发展的趋势,复种指数下降,播种面积降低,使粮食安全保障受到挑战。
4、生猪产业转型动力不足。一方面生猪结构转型中重点在加快规模化、标准化生产进行提升品质,提升效益,促使“过山车”式散养户、小微养殖场彻底退出市场,另一方面国家保护性生猪补贴减少,一些规模经营户资金不足,适应市场能力不强,加上环保、耕地乏力,纷纷转型退出市场。
三、几点建议
1、保障粮食有效供给。稳定粮食总产,提高单产,提升品质,构筑粮食安全保障红线,确保完成全年粮食总产稳定在10.5万吨以上。
2、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提升农业生产综合实力。制定各项优惠政策,做强做大做精园区实体企业,加快农业新技术和新品种在园区的推广步伐;鼓励园区科技创新,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生产绿色、无公害、有机农产品,实现全县现代农业发展新的突破。
3、不断提高农民消费能力和意愿。通过完善农村经营管理体制机制,使农民手中的“林权证”“土地承包权证”“房产证”等产权证“活”起来,提高农民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在打赢脱贫攻坚这场战役中,更加注重精准扶贫,着力提高农村居民致富能力,从而提高农民消费能力;在医疗、教育、养老等民生领域,进一步健全保障机制,逐步降低农民自付比例,从而使其在储蓄和消费的天平上,更加愿意站在消费这一端。
4、持续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充分发挥汉阴气候、环境和生态优势,进一步加强乡村旅游项目的规划、建设和宣传推广,提高农村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从而吸引更多的外来游客来汉阴农村旅游、休闲、度假,进而增强农村消费市场的活力。
5、破解农民增收瓶颈。一是发展特色产业促增收。二是加大再就业工程。运用“互联网+”,创建农村电商平台,加快农产品物流管理,推进三产服务业,努力增加农民务工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