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汉阴县人民政府>政务要闻>镇情快讯

镇情快讯

漩涡镇驻村干部“贴心”大姐扶贫记

作者:祝小康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7-06-09 08:48

  2017年2月,汉阴县漩涡镇东河村迎来了一位新“村民”——县农林科技局干部、驻村工作队员惠晋。


  村民们心里暗暗犯嘀咕,东河村贫困户众多,眼前这个娇滴滴的女同志,能为村上做些什么呢?犯嘀咕的还有诸多同事们,虽说她为人热情,办事公道,协调能力强,是大家公认的“贴心”大姐,可她能啃下驻村扶贫这块“硬骨头”吗?带着诸多的猜疑,她背着被褥,带着日用品,住到了东河村部。


  东河村两山夹一沟,有7个村民小组,450户,1690人,贫困人口占比30.8%。多年来,群众观念落后、道路基础薄弱、产业匮乏,虽地处凤堰古梯田景区核心,但村里经济增长缓慢,群众增收后劲不足。


  “既然决定干,就要干出个样子。”到村第一天,她暗下决心。


  她走进农家小院、田间地头与村民拉家常,了解群众发展意愿,与群众算细账、作对比、找差距,引导群众转变观念。几个月下来,结合脱贫攻坚数据清洗,全村131户贫困户,386人谁家有孤寡残疾,谁家有困难,一点一滴都烙在她的脑海里。


  农户要脱贫,产业发展是关键。如何发展主导产业,增加贫困户收入,她反复思考,为东河村勾勒出一幅打基础、兴产业、促发展的蓝图。


  “东河水田多,坡地闲置多,地处闻名省内外的凤堰古梯田景区核心区,具有发展农林产业和观光旅游的黄金优势。”惠晋向村里提出发展有机水稻种植、林果特色产业、农业观光旅游的路子,通过“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带动脱贫的计划。初开始,群众心存疑惑,经反复给贫困户做工作。2017年3月底,冯家堡子产业专业合作社、秦沪大米合作社、核桃合作社等3个合作社建立起来了。


  贫困户发展春耕生产、畜禽养殖没有资金、缺乏技术,眼看就要错过春耕时节,惠晋赶回单位与领导协商,开展向东河村贫困户募捐活动,现场筹集资金3.8万元,从办公经费中挤出5万元,为贫困户送去了500公斤水稻良种,有机肥3吨,技术资料500份,解决了贫困户技术和启动资金难题。


  依托东河村集中连片的土地优势,联络陕西秦沪农林科技有限公司扩大有机水稻种植、农业休闲观光产业基地。村里农民把闲置土地以700元一亩的价格流转出去,再返回到田里务工,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增收3000元以上。


  她积极协调成功人士吴青山,投资200余万元,流转五组闲置坡地,今春栽植脆皮李200亩,积极打造林果示范园,吸收29户贫困户113人入股经营,该品种生产期短,三年后就将挂果见效,据专家介绍,亩收益高达8000元。


  还预留核桃栽植地块200亩,探索发展林下魔芋100亩,动员贫困户开展牛、羊猪、鸡养殖3000余头只。


  该村通组路建设滞后,多家有合作意向的企业都因道路不通而搁浅。经她协调交通局开展5.6公里通组路的勘测设计,已招标开工,既方便了群众出行,也解决了产业发展的瓶颈。


  县农林科技局是部门帮包漩涡镇的牵头单位,她同时兼任联络员,镇脱贫攻坚指挥部的上传下达,督促落实,她样样参与其中。最多的一天,打了179通电话,随督查组到6个扶贫重点村跑了约80公里,她说:“这一天下来,耳朵嗡嗡作响,什么都听不到了。”


  5月16日,多次信访的村民吴大林家的电灯亮了,他的另外一块心病,儿子的上户口问题,也因为惠晋莉的贴心服务得到了解决。5月17日吴大林和他10岁的孩子住进了凤凰国际酒店,提前赶到的省DNA鉴定权威机构为他们做了抽血检测,打通了户口办理的“绿色”通道,在这背后,是惠晋莉悉心协调多个单位,连续三天操劳奔波的结果。


  “我也有儿子,作为一个母亲,我理解一个孩子因户口问题不能上学的失望!”她说。她今年6月就要高考的儿子多次责怪她,“别人家的孩子高考这一年都是一家上下全陪着,我是不是你们亲生的啊!”说起因忙于扶贫疏于对儿子的照料,她的眼睛里噙满了泪水,满脸的遗憾与惭愧。


  不理解的还有她的丈夫姜智鑫,惠晋4月13日驾车下乡途中,车掉进了路边的沟里,从车里爬出的惠晋向家里打电话时还心有余悸,“幸亏是翻到右边,要是翻到左边八米多高的山沟里还不知道是什么结果!”


  “开工没有回头箭!我选择了驻村扶贫,就一定要做好!”她坚定的说。


  惠晋洒下了汗水,付出了真情,赢得了信任,在她和其他驻村队员的带领下,东河村正焕发出勃勃生机。群众冯国忠说,有了党委政府的支持,有了包扶单位的真心扶贫,东河村人离脱贫的目标越来越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