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阴县上半年农业生产形势良好同比增长4.8%
汉阴县紧紧围绕农业产业精准扶贫、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个目标,强化追赶超越意识,2017年上半年全县农业生产延续稳中向好的势头。全县上半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0亿元,农林牧渔业增加值5.19亿元,同比增长4.8%,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1.5个百分点,比上一季度提高0.7个百分点。其中,完成种植业增加值3.41亿元,增长5.8%;林业增加值0.12亿元,增长5.1%;畜牧业增加值1.34亿元,下降0.1%;渔业增加值0.17亿元,增长29.0%;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0.159亿元,增长3.3%。
一、2017年上半年农林牧渔业生产完成情况分析
1、上半年粮油菜喜获丰收
汉阴县2017年为夺取农业生产增产增收,制定出台了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奖励措施。由于政策落得实,措施过得硬,以及广大群众精耕细作,大力使用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充分利用耕地,调整产业结构,今年夏季粮、油、菜产量获得好收成,均创历史最高水平,农业产值达到5.20亿元,同比增长6.5%。
一是夏季粮、油、菜产量全面丰收,创历史最好水平。全县夏粮总产达到2.68万吨,比去年实际产量增长1.2%。油菜籽产量达到2.8万吨,比去年实际增长0.6%。蔬菜产量为11.7万吨,同比增长1.93%。
二是茶、果、药农产品全面增长。上半年茶叶产量为930吨,同比增长29%,园林水果产量达到7526吨,同比增长4.7%,中药材产量达到1943吨,同比增长4.7%。
2、畜产品呈现两升两降
上半年,汉阴畜牧业生产呈稳定发展的态势,主要产品产量比一季度有所增加,存栏增长,增幅比一季度有所回升。上半年牧业产值为2.94亿元,同比下降0.2%。
汉阴县2017年上半年畜牧业生产情况
|
计量单位 |
2016年上半年 |
同比增幅% |
2017年上半年 |
同比增幅% |
一、猪存栏 |
头 |
215274 |
-2.23 |
211158 |
-1.91 |
其中:能繁殖母猪 |
头 |
23570 |
1.42 |
25424 |
7.87 |
二、牛存栏 |
头 |
30045 |
0.82 |
30172 |
0.42 |
三、羊存栏 |
只 |
41707 |
3.23 |
41449 |
-0.62 |
四、活家禽存栏 |
万只 |
103.18 |
2.26 |
99.98 |
-3.10 |
五、出栏猪 |
头 |
186785 |
-2.17 |
184959 |
-0.98 |
六、出栏牛 |
头 |
6116 |
-0.29 |
6377 |
4.27 |
七、出栏羊 |
只 |
26986 |
-0.76 |
26504 |
-1.79 |
八、出栏活家禽 |
万只 |
52.24 |
-1.23 |
53.80 |
2.99 |
九、肉类总产量 |
吨 |
15460 |
-2.74 |
15338 |
-0.79 |
十、禽蛋产量 |
吨 |
1815 |
-1.57 |
1795 |
-1.10 |
全县上半年猪出栏18.5万头,同比下降0.98%;出栏牛0.64万头,增长4.27%;出栏羊2.65万只,下降1.79%,出栏活家禽53.8万只,增长2.99%。肉类产量完成1.53万吨,同比下降0.79%,禽蛋产量完成0.18万吨,同比下降1.1%。猪存栏21.12万头,同比下降1.91%;其中:能繁殖母猪2.54万头,同比增长7.87%;牛存栏3.02万头,同期增长0.42%;羊存栏4.14万只,同比下降0.62%,家禽存栏99.98万只同比下降3.1%。
3、林业生产减慢、渔业快速发展
上半年林业产值达到0.27亿元,同比增长6.0%。上半年造林面积为3.21万亩,零星四旁植树为95万株,木材采伐产量为0.85万立方米,基本与上年持平。
渔业产值为0.31亿元,同比增长29.4%。增长的主要原因:水产品产量为3554吨,同比增长2.3%。
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为0.28万元,同比增长3.3%。
4、农业园区数量和规模快速扩张
2017年上半年,全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数量达50个,其中已建成省级园区5个、市级园区20个、县级园区25个。新启动绿丰现代农业、高誉绞股蓝、观音河金丝皇菊、中坝猕猴桃、城关松桂园、长坝金银花、龙垭循环农业等现代农业园区8个。上半年新发展有机水稻、魔芋、茶叶、杜仲、苗木花卉等基地6090亩。全县现代农业园区规划面积达到19.014万亩,建设面积累计达10.339万亩。
5、灵活多样促进土地流转
汉阴县2017年以转包、出租、转让、入股、互换等流转方式灵活多样化推动土地流转,上半年土地流转面积首次突破10万亩,达到10.77万亩。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农村劳动力的加快转移,土地流转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现阶段我县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是土地流转主体,流入农业龙头企业的面积3.09万亩,占流转面积的28%;流入专业合作社的面积2.69万亩,占流转面积的25%;流入家庭农场的面积2.74万3亩,占流转面积的25.4%;流入专业大户的面积1.47万亩,占流转面积13.6%。
6、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发展
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21元,同比增长8.7%,总量在全市10个县区居第2位,净增额400元,在全市10个县区居第6位,增速在全市10个县区居第7位。
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87元,同比增长8.4%,总量在全市10个县区居第4位,净增额1138元,在全市10个县区居第4位,增速在全市10个县区居第6位。
二、存在的问题
1、农业生产基础设施薄弱,抗灾能力弱。全县农业基础设施虽经这么多年的发展得以不断改善,但抗灾能力依然脆弱。
2、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市场竞争力弱。目前还未真正形成农村经济的规模化经营,农业园区、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处于初步建立阶段,还没有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3、价格起伏影响农业正常生产。种养业受市场价格、疫病风险、消费需求的影响,价格起伏,盈利空间缩小。
4、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滞后,拳头产品和优势产品少,产品附加值小,市场竞争力不强。
5、牧业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消费对生产的主导作用日益明显,产量和价格波动加剧,紧缺和卖难交替出现,畜牧业比较效益呈趋减态势;二是增产难度加大,蛋白饲料进一步短缺,畜禽养殖用地难、贷款难、技术人才短缺等问题日益突出,养殖业成本上升,数量扩张已不再是首要任务,行业竞争力削弱,发展的驱动力更加依赖于创新;三是养殖业风险加大,突发事件多,环保压力增加,疫情形势复杂,质量安全对消费信心冲击大,国际优质廉价畜产品对国内生产冲击越发明显。
三、推进农业生产对策及建议
1、加大科技培训力度,促进农业畜牧业持续发展。大力普及现代、标准化养殖和种植新技术,把新知识、新技术送到农户中,深化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畜牧兽医公益性服务公共财政保障机制,使人才进得来、留得住,促进汉阴县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2、加大投入,进一步完善农业投入保障机制。加大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形成多元化农业投入新格局,大力培育农村金融市场,为农民提供更便捷的融资服务。
3、稳步发展休闲观光农业。 汉阴是亟待开发的“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旅游宝地,促进农民增收,要积极探索以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旅游为农民增收新的突破口,提升一批农业旅游、农家乐精品接待点,营造良好的农业生态休闲环境,进一步丰富内涵、扩大功能、完善配套、优化服务和规范管理,形成精品农业旅游线路,促进汉阴休闲观光农业更好更快发展。
4、做好秋收作物的田间管护,确保秋季粮油获得丰收。秋季生产是全年粮食生产的重点,积极做好秋收粮油作物的后期田间管理,重点抓好水稻、玉米的水、肥管理,病虫防治,力求秋季粮油增产。
5、大力发展生态特色农业。坚持全产业链开发思路,着力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增收致富脱贫产业。
6、全力打好特色农业攻坚战。突出牵头抓总,强化协作配合,持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大力提升现代农业园区水平,积极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加快生态种养标准场(园)创建,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
7、强力推进农业园区建设。按照“整合大项目、培育大产业、建设大园区”的原则,全产业链打造精品特色大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