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汉阴县规模以上服务业运行平稳 问题犹存
2017年上半年,汉阴县规模以上服务业总体上呈现规模扩大、速度稳中有进的态势。规模以上服务业行业结构在增长中不断优化调整,部分行业贡献突出,成为全县规模以上服务业持续增长的动力,但影响服务业后续发展的依然存在,问题不容忽视。
一、运行基本特点
(一)主要指标稳中向好。上半年,汉阴县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4827.9万元,同比增长10.54%;营业利润696万元,增长12.57%;应付职工薪酬1818.9万元,增长22.63%;从业人员平均人数1184人,增长3.68%。
(二)其他营利性服务业稳中有进。上半年,全县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企业共计9家,实现营业收入1565.8万元,增长23.85%,经营状况良好,营业收入持续增长,为拉动三产服务业增加值提升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三)从业人数与应付薪酬同步增长。从从业人数看,上半年,全县从事服务业活动的从业人员平均人数1184人,同比增长3.68%。从应付薪酬看,上半年,全县规上服务业应付职工薪酬1818.9万元,同比增长22.63%。从业人数与应付薪酬同步增长,显示我县规模以上服务业的社会贡献不断增大;从业人员待遇的提高,也从侧面体现了我县劳动保障制度在不断完善。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行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虽然2016年年底新入库规上服务业企业增加,行业代表性有所增强,但从行业大类来看,除道路运输业、教育,其余行业调查企业数量较少,产业层次较低、结构单一,抵御政策变动因素、经济下行压力等风险能力弱。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较慢,服务业内部结构需进一步优化。
(二)新型服务业发展不足。从行业结构分析,传统服务业比重高;新兴和现代服务业比重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专业技术服务业、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居民服务业等行业每个行业只有少数的一两家企业纳入规上服务业,而互联网和相关服务、租赁业、体育等行业至今零入库,整体竞争力不强。
(三)服务业基础工作薄弱,有待进一步强根固基促成长。一方面问题存在于企业本身,作为服务行业缺乏突破进取意识,服务意识,不能积极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在行业中难以真正做到“服务”;另一方面问题是由于服务业分布范围广泛,涉及到各行各业,主管部门甚多,但没有明确服务业企业具体主管部门,无法有效地指导和管理服务业的发展。
三、对策及建议
(一)加强对企业自身发展力度的支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引导企业在加强自身服务水平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开辟新的市场,用各种特色服务吸引人群消费。比如引导道路企业开展包车租车旅游等服务,应对私家车快速增长,人们自主出行的压力;卫生企业推出健康体检,免费服务等项目吸引患者。提高企业开拓市场和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从而全面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二)加大企业培育工作力度。继续做大、做强现有企业,加大对重点企业的政策和引导,发挥重点企业的引领示范作用,形成一批竞争力强的服务龙头企业;选择一批主营业务突出,有潜质、发展状况良好的企业,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帮助企业做大做强。
(三)加强部门配合,确保“达标”企业应统尽统。一是工商、税务等部门,要加强沟通协作,为达到规模的服务业企业积极办理相关证照,尽早纳入统计范畴。二是实行优惠政策,鼓励个体经营转为法人企业。三是业务部门应积极主动与各相关部门沟通衔接,促使服务业统计工作有部门主抓主管,尽快形成推动服务业发展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