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阴县2017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8年财政预算(草案)报告

索引号 /2018-0000 公开目录: 预决算公开
公开责任部门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成文日期: 2018年01月22日
有效性 有效 公开日期: 2018-01-22 10:03


汉阴县十八届人大

二次会议材料(3)

 

关于汉阴县2017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

2018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2018111日在汉阴县第十八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汉阴县财政局局长  李成全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现将汉阴县2017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8年财政预算草案报告如下,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7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7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全县财税部门在县委的坚强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紧紧围绕全县工作大局和幸福汉阴建设目标,主动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积极培育财源,狠抓增收节支,深化财政改革,强化财政监督,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较好地完成了县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批准的财政预算收支目标任务,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健康平稳发展做出了新努力新贡献。

   (一)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情况

2017年,全县完成市县口径财政总收入3.8111亿元,占市下达任务数3.5亿元(市年初下达任务4亿元,通过积极争取年终调减5000万元)108.9%,其中:国税部门完成1.3877亿元,占年初预算1.2亿元的115.6%;地税部门完成1.2559亿元,占年初预算9100元的138%;财政部门完成2855万元,占年初预算7300万元的39.1%;国土部门完成6424万元(不含土地出让应交税款),占年预算8500万元的75.6%;住建部门完成1262万元,占年预算1000万元的126.2%;水利部门完成178万元,占年预算240万元的74.2%;农林部门完成956万元,占年预算160万元的597.5%。全县完成省口径财政总收入3.07亿元,同比下降4.99%;人均财政总收入1242元,同比人均减少101元。

(二)全县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完成情况

2017年,本着做实县级财政收入的原则,通过积极争取市调减我县财政收入任务5000万元后,全县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775亿元(其中:镇级收入2329万元),占年初预算数2亿元的88.8%,较市下达收入任务2.275亿元减收5000万元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2255亿元,占年预算8300万元的147.7%;非税收入完成5495万元,占年预算1.17亿元的47%(本次主要调减的是非税收入)。税收与非税占比为69:31财政收入结构和质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比2016上升23个百分点(具体情况见表一)。

2017年,全县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20.7亿元,占年初预算数19.1亿元的108.4%,占调整预算数19.8亿元的104.5%,同比增长7.8%,其财力构成为:全县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75亿元,上级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收入8.2049亿元,上级下达专项资金(专项转移支付)收入9.5947亿元,调入资金2317万元,新增一般债券收入9200万元,上年结余271万元,减上解支出534万元。2017年,全县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7亿元比201619.2亿元增支1.5亿元,同比增长7.8%。全县财政安排民生支出17.57亿元,占全县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4.9%,其中:教科文支出5.6亿元,占全县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27.12%(具体情况见表一、表二)。

2017年,全县三公经费支出1470万元,比上年减少100万元,同比下降6.37%。其中:公务车辆购置及运行费用支出1145万元,比上年减少78万元,同比下降6.38%;公务接待费支出325万元,比上年减少22万元,同比下降6.34%;未发生因公出国(境)费用。2017年全县会议费支出258万元,比上年减少23万元,同比下降8.19%

(三)县本级财政一般公共预算(部门预算)收支完成情况

    2017年,县本级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5421亿元,占年预算1.8亿元的85.7%,减收2579万元(原年初预算1.8亿元,市调减收入任务5000万元),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0162亿元,占年初预算数6600元的154%,非税收入完成5259亿元,占年初预算数1.14亿元的46.1%(原年初预算任务1.14亿元,市调减收入任务5000万元)

2017年,县本级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18.47亿元(不含镇级支出2.23亿元),占年初预算17.5亿元的105.5%,占调整预算数17.96亿元的102.9%(具体情况见表三、表四)。

(四)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完成情况

2017年,全县政府性基金总收入完成1.0785亿元,占年初预算1.25亿元的86.3%(其中:县本级基金收入完成6023万元,上级补助基金收入完成2362万元,新增专项债券收入2400万元),上年结余结转基金收入110万元。当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0493亿元,占年初预算1.2662亿元的82.9%(其中县本级基金支出5731万元,上级补助基金支出2362万元,新增专项债券支出2400万元),收支相抵政府性基金年终滚存结余402万元(具体情况见表五)。

(五)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完成情况

2017年,全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完成110.9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完成110.9万元,收支相抵,当年实现平衡(具体情况见表六)。

(六)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完成情况

2017年,预计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完成23415.12万元,支出完成19518.24万元。其中: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收入15595.44万元,支出13320.91万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1041.22万元,支出1159.9万元;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入6778.46万元,支出5037.43万元。

2017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相抵,当年结余3896.88万元,加上年结余18994.01万元,预计年末累计结余22890.89万元,符合社会保险基金资金管理和风险管控规定(具体情况见表七至表十)

(七)政府性债务管理情况

2017年共争取上级财政下达我县政府性债券资金2.56亿元,其中新增一般债券资金9200万元、小城镇世行贷款项目外债2400万元、新增专项债券资金2400万元、置换一般债券资金9800万元、置换专项债券资金1800万元。按上级文件规定,新增一般债券资金9200万元,纳入一般公共预算统筹安排;小城镇世行贷款项目外债2400万元,纳入政府性债务管理;置换债券资金1.16亿元,用于置换原政府性债务;新增专项债券资金2400万元,纳入政府性基金管理。

2017年底,全县政府性债务余额为10.65亿元,较2016年底9.53亿元增加1.12亿元(均不含供销企业政策性挂账1467.5万元和粮食企业政策性挂账2255万元)。其中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余额为10.19亿元,政府负有担保和救助责任的债务余额为4600万元。

(八)清理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情况

2017年我县严格按照中、省、市、县关于加快预算执行,切实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的相关要求,清理收缴财政存量结余结转资金6538.37万元,全部统筹安排用于扶贫、教育、保障性住房、三农、社会保障等民生急需领域支出。

   (九)财政投融资基金筹集有关情况

    为进一步拓宽资金筹集渠道,搭建财政投入和市场融资相结合、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相协调的多元化、多层次融资平台,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县财政统筹资金入股安康市财信融资担保有限公司6486.71万元,先后设立了农业经营主体贷款担保基金100万元、陕南移民后续产业发展基金400万元、金融扶贫担保基金1966万元、企业还贷周转基金3000万元、扶贫产业投资基金2000万元、股权质押增信基金900万元、中小企业发展基金100万元。目前,各类基金总规模达1.495271亿元。以上基金筹集因县级财力有限,加之遵照基金筹资管理有关规定,均暂未纳入财政预算,暂通过财政内部借款的方式进行筹集。下一步,将采取积极向上争取、统筹安排收缴存量资金、多渠道扩大社会融资等途径进行筹集,逐步归还原借款资金渠道,减轻财政压力。

二、2017年财政工作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抓机遇,强征管,财政收入质量明显提高。2017年,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财政收入增收乏力,税收收入占比纳入年度考核范围,全县财政收入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面对如此困境,全县各级各部门团结协作,不断强化征管措施,积极挖掘增收潜力,坚决堵塞征收漏洞,做到财政收入应收尽收。同时,抢抓全市调减财政收入的大好机遇,本着做实县级财政收入,努力提高财政收入质量的原则,积极向上汇报争取,2017年上级调减我县财政收入5000万元,全县税收收入与非税收入占比达到6931,较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

(二)抓重点、调结构县级财政保障更加有力。一是不断加大民生投入,在保工资、保运转的基础上,当年民生支出达17.57亿元,占全县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4.9%二是不断加大社会事业投入,大力支持了国土资源管理、计划生育、广播电视、防灾减灾、民政慈善、双创、安全生产、市场监管、信访维稳、档案史志、武装、工、青、妇、工商联、统战等社会各项事业的健康协调发展;三是不断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重点项目和实事工程建设的支持力度,先后对脱贫攻坚、易地扶贫搬迁实验中学、中坝小学、第三幼儿园平涧一级路、石紫岚路、县老年公寓、县救灾物资储备库、县人民医院、城市建设、月河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三沈文化产业园、凤堰古梯田等全县重点项目及民生支出予以大力支持,有力地促进了县域经济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三)抓改革、精管理,财政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不断深化预算管理改革,进一步完善全口径预算体系,提高了部门预算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年初到位率;全面推行部门预决算公开、预算调整公开、三公经费公开,增强了预算执行的透明度;全面推行公务卡结算及镇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有效防范资金运行不安全现象发生;不断加大对镇级财政的转移支付补助力度,有力缓解了镇级财政困难,保障了镇村组织的正常运转;全力推行公共资产一体化管理机制,进一步修订完善了政府采购、财政投资评审制度,积极推行政府采购空调、电脑等协议供货制度,出台印发了小型工程预算控制综合单价体系,政府采购和投资评审效率大幅提升。2017全县共完成政府采购项目1350个,采购规模累计1.65亿元,实际采购金额1.474亿元,节约资金1760万元,节支率10.6%2017年累计评审各类工程项目650个,评审预算总额14.59亿元,审减预算总额1.4亿元,审减率达9.59%。

(四)重监管、强约束,财政资金使用更增绩效。进一步加强财政监督,加大对扶贫、社会保障、生态环保等各类专项资金情况的监督检查,坚决制止挤占、截留、挪用专项资金和私设小金库等违纪违规行为的发生,及时纠正违法违规行为。积极清理盘活财政存量资金,严防财政资金“趴窝”、“挪窝”等现象的发生。不断强化预算执行管理,牢固树立勤俭节约、过紧日子思想。预算追加严格坚持县财政与县人大财经工委会审制,切实增强预算刚性约束力,确保财政资金安全高效运行。

   (五)强素质、优服务维护了干部队伍良好形象。始终坚持财政干部八不准十严禁一股通等廉政效能制度,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不断提高办事服务效率。进一步完善局机关纪律作风督查制度,不断增强干部自我约束力始终保持财政队伍严谨、有序、高效状态。充分利用“三项机制”,积极调动财政干部职工认真负责、敢于担当、勇于奉献的工作热情。精心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廉政文化活动,抓班子、带队伍、强管理、精业务、转作风、提效能,在全系统营造出了风清气正、廉洁高效、务实创新的良好形象,确保了财政干部、财政资金、财政工作三安全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县财政工作中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财政收入总量小,自身财力严重不足,财政支出对上级财政资金的依赖性不断增强;财源基础薄弱,缺乏骨干财源支撑,受政策性减收因素增多的影响,财政增收乏力;民生保障和重点项目建设等刚性支出逐年加大,财政收支矛盾日益突出;部分项目建设进度缓慢、部门存量资金较大,严重影响财政支出进度和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全县政府性债务沉重,举债和化解到逾期政府性债务压力逐渐增大,财政运行风险加剧;财政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等方面的投入与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很大差距,财政监管还需要加强等。这都将要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三、2018年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预期目标及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2018年全县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省、市相关工作会议精神,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引,深化改革为动力,脱贫攻坚为统揽,围绕“四大战略”、“1533”发展布局,继续加大财源建设力度,依法组织财政收入,积极向上争取,千方百计增加可用财力;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积极清理盘活存量,切实强化财政监管,不断深化财政改革,严控政府性债务,集中财力“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平稳、协调、健康发展。

(二)预期目标

——全县财政总收入计划完4.41亿元,增长10%

——全县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计划完成1.89亿元,同比增长6.5%全县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支出计划19.7亿元,当年实现收支平衡

——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支出计划完成1.3亿元,当年实现收支平衡;

——全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支出计划完150元,当年实现收支平衡;

——全县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计划完2.57亿元,支出计划完2.25亿元,当年实现收支略有结余,风险可控。

(三)预算编制管理的基本原则

进一步完善全口径预算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管理目标,坚持人员经费按政策、公用经费按定额、三公经费按限额、专项资金按规定、资产配置按标准、政府采购按计划的原则;坚持统筹兼顾、勤俭节约、量力而行、讲究绩效和收支平衡的原则。

    四、2018年财政预算收支安排计划

   (一)全县财政总收入安排计划。2018年全县财政总收入计划4.41亿元增长10%。其中:国税部门1.6亿元,地税部门1.332亿元,财政部门3900万元,国土局9500万元,住建局1000万元,水利局255万元,农林科技局125万元。

   (二)全县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安排计划。2018年全县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计划1.89亿元(其中县本级收入1.7亿元镇级收入1900万元)增长6.5%,其中国税部门3300万元,地税部门1.1亿元(含烟叶税、耕地占用税、契税),财政部门3900万元,住建局500万元,水利局100万元,农林科技局100万元。主要收入项目安排是:税收收入1.328亿元,非税收入5620元。

按照分税制财政体制,2018年预计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财力计划为19.7亿元,其中:全县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计划1.89亿元,计划争取上级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收入7.73亿元,计划争取上级预算内下达专项资金(专项转移支付)收入9亿元,计划争取新增一般债券资金6500万元,暂列调入资金6200万元,上解支出1900万元。其中县本级财力18.02亿元,镇级财力1.68亿元(其中镇级收入1900万元,转补镇级1.49亿元)。

2018年全县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计划安排19.7亿元,分项目支出为:人员经费支出5.8728亿元;公用运转及重点工作经费支出6354万元;县级财政专项资金支出4.1918亿元;上级财政专项资金计划列支9亿元(具体情况见表十三)。

需要特别报告的是,在2018年财政收支安排计划中,新增一般债券收入6500万元和调入资金6200万元都存在不确定的因素,同时,2018年政府性债务还本付息支出8256万元,受当年财力影响,年初仅安排4930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3430万元,政府性基金支出安排1500万元);另外,教育、交通、社保、城市建设、农业、PPP项目等重点民生支出受年初财力影响,都存在一定支出缺口,尚无财力安排。

(三)县本级财政一般公共预算(部门预算)收支安排计划

2018年,县本级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计划1.7亿元增长7.9%。主要收入项目安排是:税收收入1.148亿元,非税收入5520元。

2018年县本级财政一般公共预算(部门预算)支出计划18.02亿元。支出项目计划安排为:人员经费支出4.967亿元;公用运转及重点工作经费支出4365万元;县本级财政专项资金支出3.6165亿元(含总预备费1000万元);上级财政专项资金计划列支9亿元(具体情况见表十三、表十四)。

(四)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安排计划

2018年,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计划1.3亿元,其中:县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1亿元,争取上级政府性基金收入3000万元。

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计划1.3亿元,其中:县本级政府性基金支出1亿元,上级政府性基金支出3000万元。

根据以上安排,2018年政府性基金预算坚持“收支平衡、不列赤字的原则,预计政府性基金累计结余为零具体情况见表十)。

(五)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安排计划

2018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计划150万元,其中:股利股息收入150万元。

2018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计划150万元,其中:其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50万元

2018年无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转移支付情况。

(六)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安排计划

2018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按照统筹层次和社会保险项目分别编制,做到收支平衡、略有结余。主要包括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3项社会保险基金。

2018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收入计划16472.68万元,支出计划15454万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计划1052.54万元,支出计划1145万元;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入计划8157.33万元,支出计划5928.68万元。

根据以上安排,2018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总收入计划25682.55万元,总支出计划22527.68万元,收支相抵,当年预计结余3154.87万元,加上年结余22890.89万元,预计年末累计结余26045.76万元(具体情况见表十至表二十)。

五、2018年财政工作的主要措施

(一)坚持征管与争取并重切实增强县级财政保障能力一是科学预测收入来源,及时分解收入计划,完善收入考核奖惩办法,继续实行收入月评比、季通报、半年督查、年度考核奖惩制度,确保收入应收尽收;二是充分发挥财税库银联席会议作用,及时研究协调解决收入征管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完善齐抓共管机制,形成组织收入的强大合力;三是继续深入推进国地税联合管税,进一步完善税收征管手段,坚决堵塞税收征收漏洞;坚持“抓大不放小”的原则,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税源、难点税源、主要税种和重点收费项目的跟踪稽查和监管,不断提升征管水平;四是进一步落实各镇、各部门,县、镇两级财政内设机构在强化税收征管方面的协税护税责任和义务,完善建设项目立项批复、土地供给、工程报建、投资评审、资金拨付等涉税信息共享机制;加强支出发票财政财务报账审核,严格执行涉税项目依法申报纳税,从严落实收入流失违规问责、擅自减、免、缓,少征、漏征财政收入相应扣减单位公用经费等制度,杜绝收入跑、冒、滴、漏五是不折不扣落实国家扶持中小微利企业税收等优惠政策,该减免的减免到位,不该收的坚决不收。严禁新出台违规减免各类税收、政府性基金、行政事业性收费以及违规通过财政列支方式变相减免税费行为;六是继续积极盘活存量资金,发挥沉睡资金使用效益。加大县镇两级财政及各预算单位结余结转资金的清理收缴力度对项目实施及支出进度缓慢,收缴存量资金量较多的单位予以通报。七是继续加大向上争取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和项目资金的力度,围绕激励性转移支付、基础设施、产业转型、民生保障、生态治理等领域,超前谋划,加强跟踪衔接,确保争取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资金计划的实现,竭力为全县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和民生改善提供财力支撑

(二)进一步积极培植财源,夯实稳定增收基础。突出抓好财源培植,助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一是大力培育工商骨干财源、农业基础财源、城镇新兴财源,夯实财政增收基础,为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和收入质量的不断改善奠定坚实基础;二是加快对财源项目的策划、包装、申报、衔接,积极争取中省财政资金对纳税潜力大、带动就业广的项目的支持力度;三是加强财源制度建设的调研,进一步明确财源建设的目标、任务及工作重点,完善财源建设考核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镇、各部门抓财源建设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四是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通过财政资金杠杆撬动作用,进一步壮大县域经济造血输血功能。五是不断创新财政投入发展方式。通过积极盘活国有资产、建立各类发展基金、积极稳妥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通过收储土地、股权合作、委托运营、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建设、运营。充分利用国有公司平台作用,支持财政投融资公司、扶贫开发公司以及项目资金担保、参股、控股等方式进行多元化融资,撬动更多金融资本和民间资本投向全县重点项目及基础设施建设上来,不断提高县域经济发展承载能力。

(三)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着力惠民生保重点促发展继续采取项目支出进度评比、督办、通报等有效措施,倒逼加快财政支出进度,确保当年预算资金实际支出达到97%以上。在确保上级财政专项资金专款专用的基础上,紧扣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县级财政计划安排专项资金4.19亿元。其主要项目安排为:一是积极支持项目争取工作。继续加大对重点项目前期工作的支持力度,为项目资金争取和重点项目尽早开工建设提供前期经费保障。计划安排重点项目前期经费1000万元,用于项目策划、论证、规划设计、文本编制、项目申报、衔接争取等必要支出。二是进一步加大对财源建设的支持力度。计划安排中小企业产业发展基金1400万元,继续加大工业园区建设支持力度,完善功能配套补短板,全力推动园区不断发展;继续实行县域金融机构支持县域经济和企业发展增量贷款奖励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县域经济发展信贷投放量。继续加大对工业园区安置就业人员多、税收贡献大的企业的财信担保支持力度,充分发挥企业还贷周转金制度作用,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困难和问题;用足用活用好各类基金政策,培育新型市场主体,构建工业骨干财源、农业基础财源和商贸新型财源等财源体系。三是加大三农投入力度,推动脱贫攻坚,促进现代农业快速发展。计划安排1392万元支持汉双路、中坪旅游路等重点交通项目建设和县、镇、村道路日常养护和水毁道路维修;计划安排820万元支持贫搬迁;计划安排3000万元支持贫困村实施产业脱贫、改善贫困村基础设施条件;计划安排农业主导产业建设奖补扶持资金200万元,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发展,促进粮、油、生猪养殖等农业主导产业和魔芋、莲藕、茶叶等特色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村农民增收;计划安排美丽乡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配套资金200万元,促进美丽乡村和贫困村农村公益事业发展;计划安排540万元,支持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和卫生保洁,建设美丽乡村;计划安排100万元,用于支持互联网+”电子商务发展,繁荣城乡经济;计划安排创业就业基金100万元,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创业脱贫工作;认真落实强农惠农各项政策,及时足额兑付惠农补贴,维护全县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让党的好政策真正温暖民心;计划安排2577万元,保障村(城镇社区)干部报酬、计生专干、两长合一人员经费、公用运转及村级党建等经费的及时足额拨付。四是继续加大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支持力度,促进城乡统筹发展。计划安排3900万元(含基金安排)支持完善城市规划,推进县城重点基础设施建设、智慧城市综合管理信息系统项目建设、两租房建设、世行小城镇项目、龙岗公园及城镇亮化等市政工程建设,保障两场和城区环卫保洁正常运行;计划安排94万元,支持园林县城、文明县城、森林城市等创建活动成果巩固。五是支持教科文卫等事业发展。计划安排5740万元,支持汉阴中学、实验中学、中坝小学、第三、四幼儿园等校建项目建设,落实生均公用经费、两免一补、义务教育贫困寄宿生补助、特岗教师县级补助等教育民生工程资金配套,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计划安排1058万元,支持县级公立医院和镇卫生院推进医疗卫生体系改革,完善镇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落实计生事业民生政策,促进城乡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计划安排1620万元,支持凤堰古梯田景区、两湖两峡景区及县城旅游景区游客集散中心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三沈文化产业园沈尹默书法院展览馆布展等建设,不断促进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六是继续加大社会保障投入,计划安排5100万元,全面落实城乡低保、五保、养老、失业、优抚、大病医疗救助、困难群众临时生活救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高龄老人生活保健补贴、贫困残疾人生活补贴等民生政策,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基本民生保障能力。积极筹措资金,为推进机关事业单位、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并轨改革提供财力支撑。七是计划安排3430万元,用于化解国债转贷、债券置换、秦巴扶贫、卫八、卫十等政府性债务还本付息支出。八是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全力支持其他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加大安全生产、市场监管、盐务、体育、老龄、信访维稳、社会管理创新等社会事业投入,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进一步深化财政改革,不断提升财政管理水平一是继续推进预算管理改革,建立健全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全面实行部门预决算公开、“三公经费”公开和公务卡的使用,进一步规范公开内容,努力打造阳光财政。二是不断深化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镇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不断完善专项资金拨付“直通车”制度,提高“五级审批”、专项资金报账审核”办理时效,防止专项资金层层滞留、挤占、截留等违纪违规现象,确保资金安全高效运行。三是全面推进涉农资金整合改革。围绕脱贫攻坚任务,以摘帽销号为目标,以脱贫成效为导向,以扶贫规划为引领,以重点扶贫项目为平台,统筹整合使用所有财政涉农资金,撬动金融资本和社会帮扶资金投入扶贫开发,形成“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的扶贫投入新格局,不断提高扶贫资金使用的精准度和效益。四是充分发挥财政投资评审在专项资金绩效管理方面节支提效促廉的积极作用,加强财政投资项目预算评审管理,完善评审程序,坚持应评尽评,坚决执行对未履行财政投资预算评审的建设项目一律不办理政府采购,不予通过财务支出报销审核的规定,严肃查处人为“化整为零”肢解分解建设项目规避财政投资评审的违规行为,坚决杜绝建设项目“三超一改”现象,努力提高评审质量和效率,最大限度发挥好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效益。五是加强政府采购管理,严格采购审批,规范采购程序,提高采购效率,提升采购管理水平,增强采购节支效果。严肃查处“化整为零”肢解分解政府采购项目等规避政府采购审批监管的违纪违规行为。凡纳入集中采购目录以内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项目一律实行政府集中采购(工程建设项目严格按招投标管理)。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按照“摸清资产家底、加强资产管理、发挥资产效益”的原则,明确资产分级管理职责,定期开展资产清查工作,强化资产日常监管,推进国有资产管理公开透明、规范处置、保值增值。整合运营国有资产,以资产换资本,撬动金融资本和社会资金投入县域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进一步强化政府性债务监管,运用债务风险预警等手段,把债务控制在国家审定的债务限额内,切实防范财政风险。加大中省债券资金争取力度,统筹县级财政预算安排的偿债准备金,切实化解到逾期政府性债务。

   进一步强化财政监管,着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一是继续推进县财政部门与县人大财经工委、县审计局、县监察局等部门常态化联动监督机制,努力实现财政资金全过程、全方位的适时监控,杜绝管理漏洞,严防违纪违规行为发生,切实维护财经纪律。二是以推进项目建设,保障民生为抓手,突出重点项目和扶贫等重点民生资金监督检查,严查挤占挪用项目资金和民生资金缩水走样、虚报冒领、套取、骗取、贪污、挪用等违纪违规违法行为。三是加大会计人员素质培训力度,加强会计执法检查,提高单位会计基础规范化管理。严格账户开户审批管理,严查私设小金库、账外账行为,切实维护资金安全。四是认真贯彻中省市县出台的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各项规定,严格执行公务接待费、会议费、培训费三个清单制度,从严控制三公经费、差旅费、会议费及办公费等一般性支出,切实降低行政运行成本。严格执行村财镇管、村级零接待等制度,联合审计等部门加强村级财务的监管,推行村级财务收支审计全覆盖,切实规范村级财务收支行为。五是积极推行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绩效与专项资金设立、预算资金安排、资金拨付等挂钩,对资金使用无效或低效的专项资金,相应减少或取消预算。把提高资金使用绩效贯穿到财政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强化绩效目标管理,实行项目支出绩效目标全覆盖;在县级部门全面开展项目支出绩效自评价,县财政对重大项目和政策实施进行重点评价;建立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机制,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六是强化预算执行监督。坚持“有预算不超支,无预算不开支”,强化预算约束力,年初预算经法定程序批准后,除救灾等应急支出通过动用预备费解决外,其他无重大特殊原因,中途及年底一律不予追加。加强财务支出报销审核监管力度,完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防范违纪违规支出行为发生,对不符合相关规定的财务报销票据坚决予以拒付。对“三公经费”、差旅费及会议费等控管不严,违反规定扩大开支范围、提高开支标准,导致单位运转经费出现缺口、挤占、挪用民生项目资金以及事关群众饥寒冷暖的保命钱、救济款的一律实行从严问责制度,确保有限的财力向民生倾斜。七是集中财力办大事。紧紧围绕全县重点发展区域、重点民生项目、重点实事工程建设,严格执行项目资金管理各项制度,加大项目资金统筹整合力度,严禁随意新开支出口子,严防财政资金碎片化、低效益,严防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浪费财政资金,确保集中财力办大事。八是加大《预算法》的宣传贯彻执行力度,着力提高预算单位、预算管理主体责任意识。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管理,强化财务人员培训,提高财务人员业务水平,提高会计报表等信息报送质量。

(六)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打造人民满意的财政队伍。不断加大财政系统干部职工教育培训力度,提升财政干部队伍的政治素质、法律素质和业务技能;加强财政系统作风效能建设,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提高依法理财水平和服务大局、服务中心、服务发展的能力;加强财政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增强纪律意识、责任意识,主动接受监督,有效防控各类业务风险,确保财政干部廉洁和财政资金安全。认真贯彻执行《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努力把全县财务工作者和县镇财政干部职工,打造成为一支踏实肯干、作风正派、清正廉洁、奋发向上的干部队伍。


 


汉阴县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秘书处                2018年1月9日印

 


汉阴县2017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预计)和2018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附表.xls

2018年县对镇财政体制补助预算表.xls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