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阴县旅游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办理县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第119号建议的函
汉阴县旅游发展委员会办公室
建议的函
刘远琴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建设长红村生态旅游景点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汉阴县旅游产业发展工作在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打造陕南重要休闲度假中心和乡村旅游基地”的目标定位,以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为抓手,通过强化资源保护,挖掘文化内涵,拓展营销渠道,延伸产业链条,提升服务水平,汉阴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有效带动了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发展。
一、汉阳镇及长红村现状概况
汉阳镇地处巴山北麓,汉江南岸,汉阳镇因位于汉江之南故曰“汉阳”,与“汉阴”相对,集镇临江而建,占地7.5平方公里,西与石泉县毗邻,南与双坪、西乡接壤,东与漩涡镇相连,安康市生态旅游黄金线——541国道穿境而过,汉江库区、大瀛湖治理区贯穿全境,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取水区,是汉阴县西南重镇,是大汉江旅游经济带汉阴段的重要节点。区位优势明显,自古商贾云集,素有“小汉口”之美誉。汉阳镇长红村隶属汉阳古镇,与石泉县燕翔洞景区毗邻,生态环境保护较好,在我办充分调研以及与汉阳镇研究论证后,认为长红村具备一定的乡村旅游开发基础。
二、打造“汉江画廊”为汉阴南部山区带来发展机遇
十三五以来,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超前谋划,提出“一心两带三线”旅游产业布局,规划沿汉江541国道打造“汉江画廊”旅游经济带。经过充分调研论证,制定出以生态旅游为纽带,以沿线打造一批旅游景区、农业园区、民宿驿站、房车营地等资源业态为重点,连通石泉、汉阴、汉滨、紫阳等县区的产业发展规划,着力打造大汉江旅游经济带。该经济带的建设,将为我县地处南部山区的汉阳、漩涡两镇带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2015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已将南区沿江经济带建设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强力推动,随着541国道的建成通车,结合您的建议,将为我县在“汉江画廊”旅游经济带规划建设中抢得先机。
三、精准定位,为汉阳镇乡村旅游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在面对机遇的同时,我办按照旅游对基础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的要求,结合实际,认真对汉阳镇、长红村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总结出在发展中存在的不足,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资源差异性小,涉水资源受喜河水电站影响、面对石泉涉水项目冲击性大;二是起步晚、基础设施配套滞后,可提供服务项目少;三是建设资金缺口大、招商引资乏力,导致景点及可参与性项目缺失,“留不住客”。为突破发展瓶颈,精准定位,助力村民脱贫增收,结合您的建议,现提出以下工作措施:
1、精心策划争取旅游项目。由县旅发办牵头,汉阳镇配合,精心策划1-2个重点旅游项目,完善项目相关前期审批手续,由旅发办负责,积极向省市主管部门汇报争取,争取项目早日落地。
2、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完善。由汉阳镇牵头,以建设“汉江画廊”旅游经济带为契机,以建设美丽乡村为抓手,以助力脱贫、带动增收为目标,积极争取市县财政、扶贫、交通、水利、旅游等部门项目资金,逐步推进镇村基础设施建设。
3、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由汉阳镇牵头,以产业扶贫为基础,积极策划、包装一批能落实、能创收的中小型旅游+产业融合项目,鼓励本地能人大户、返乡青年投资创业,积极开展引导、培育、帮扶,力争打造一批稳得住、留的下的产业项目,逐步带动农民脱贫增收。
4、以打造节点为近期目标,在“吃和购”上做文章。以乡村旅游优秀目的地为远期目标,以打造541国道重要节点为近期目标,由汉阳镇牵头组织,县小吃办、电商办、旅发办配合指导,按照县政府《关于汉阴县乡村旅游经营服务提升实施意见》(汉政发〔2017〕17号)文件精神,结合当前实际,加大乡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积极组织号召长红等村及专业合作社,以541国道全面通车为契机,以汉水美食文化为依托,以用餐服务、山货采办服务、停车休憩服务为重点,向前往凤堰古梯田景区、石泉、紫阳、汉滨旅游景区的过往游客,提供“高速服务区”式驿站服务,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助力脱贫攻坚。
最后,衷心感谢您对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同时希望您能一如既往地关注和支持汉阴旅游,携手共创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