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阴县国土资源局关于办理汉阴县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第141号建议的函
彭进军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消除阳安复线建设南北交通要道涵洞隐患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阳安铁路二线是省政府与中国铁路总公司联建的国家重点工程项目,途径我县川道五镇,27个行政村,过境里程36.9公里,计划投资40.8亿元,项目的实施对提升西北、西南铁路运输能力,提高路网整体运输效率,助推汉阴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由于阳安铁路二线规划设计在阳安铁路既有线以北,从我县过境占用的是经济交通相对发达,人口比较集中的川道地区,不可避免会给沿线群众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尤其是您所提及到的铁路沿线群众南北出行问题,建议在建设期间必须协调到位,解决到位,消除南北交通要道涵洞安全隐患,减少将来群众信访隐患。对此类民生问题,各级领导包括建设、施工单位都高度重视。项目建设以来,县国土局一直把保障维护群众利益作为第一要务,并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
一、征求意见,修善设计方案。在工程开工建设前期,组织召开了沿线镇、相关部门参加的阳安铁路二线建设座谈会,建设单位、设计单位认真听取了沿线五镇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对设计方案的建议意见,之后,县政府安排沿线各镇对铁路二线建设途径的村、组造成影响的基础设施进行了摸底调查,并向中铁西安局第三指挥部报送了《关于阳安铁路二线汉阴段部分变更的函》,在此基础上,对阳安二线建设设计方案做了进一步的优化完善,工程设计对桥梁、涵洞(交通涵、过水涵)等基础设施采取与铁路既有线对应设计方式,即:铁路既有线设计是过水涵洞,铁路二线也设计为过水涵洞,铁路既有线设计是交通涵洞,铁路二线也设计为交通涵洞,以确保沿线现有基础设施运行的完整性,尽量避免或减少项目实施对现有基础设施的损毁。
二、突出问题,专题研究调整。阳安铁路二线自2015年开工建设以来,县协调办、沿线五镇针对群众反应强烈、问题相对突出的道路、水利灌溉等涉及民生问题,主动作为,现场勘查、优选方案,排查梳理,陆续分批次向中铁西安局第三指挥部报送了商请设计变更事项150余项。目前,已梳理出问题工作清单,明确了责任,限定了完成时限,正在逐一落实。其中,涉及增设变更交通涵洞有10处。要打通南北通道,在交通涵洞的增设、变更、建设上,不仅要对在建的阳安二线设计方案进行调整、变更,还要涉及到对铁路既有线申请增设,由于受项目投资主体、投资计划规模的限制和铁路部门管辖审批权限的原因,在问题解决上比较复杂艰难,但经过各方积极协调争取,目前,在我县境内阳安铁路沿线人口相对密集区域和交通要道确定增设了7处交通涵(铁路既有线和二线同时增设),分别是:城关镇的太平村(DzK298+345)1—4m的箱型涵、三元村(K300+155)1—4m的箱型涵、中堰村(K300+860)1-6m的箱型涵、解放村(K302+250)1-4m的箱型涵、涧池镇的民主村(K311+002)1-4.5m的箱型涵、沙坝村(K313+175)1-5M箱型涵、蒲溪镇的先锋村Dzk315+897处1—3m的箱型涵。改扩建1处交通涵洞。在双乳镇的双乳村(K320+160)改建1-4米箱型涵。另外,阳安二线在平梁镇的兴隆村(K294+318)、长坝村(K295+177)增建了2处交通涵(铁路既有线因技术原因无法增建),基本满足了铁路沿线群众生产、生活的出行需要。
下一步,我局仍然将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出行问题放在重要位置,超前思维,不懈努力,加大协调力度,加强路地合作,全力处理好我县境内因阳安铁路二线工程建设造成的群众出行问题,尽量消除未来隐患。一是加强衔接督促,将已确定增设的10处交通涵,落实到位,建设到位,尽快投入使用,方便当地群众;二是再一次进行排查,结合县、镇发展规划,梳理关键部位遗漏点,争取在建设期间,尽可能的增补进项目建设当中,为县域交通发展做些前瞻性工作。
最后,衷心感谢人大代表对阳安铁路二线汉阴段建设工作的高度关注,也敬请您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阳安二线的工程建设工作。
汉阴县国土资源局
2018年7月31日
联系电话:0915-527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