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汉阴县人民政府>政民互动>政协委员提案

政协委员提案

关于办理县政协九届二次会议第4号提案的函

作者:佚名 来源:汉阴县农林科技局 发布时间:2018-07-27 09:29

张龙斌等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强对传统农业产业项目支持力度、重振支柱农业产业项目雄风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你们对我县农林业产业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通过对油菜、蚕桑、拐枣等三个传统产业进行了调研,分析了影响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总结了主要做法,提出了推进产业发展的有效措施。

  一、影响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分析

  (一)全县油菜籽常年播栽面积16万亩,影响生产效益的主要原因:一是播种育苗和移栽期间阴雨连绵,造成化苗、苗弱、高脚苗,移栽期延迟,错过高产播栽期;二是冬春干旱等不良气候影响,冬季苗势差,春季返青慢,分支、角果数及粒重减少;三是劳动力成本增加。

  (二)蚕桑产业是我县的传统产业,全县留存桑园面积3.8万亩,去年蚕茧产量810吨,较前3年平均明显下降。影响蚕桑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一是蚕茧价格下跌,市场持续疲软,影响了蚕农的积极性;二是劳动力外出务工,产业发展缺劳力严重;三是丝绸产品市场需求减少,蚕茧生产量不足,加工企业高成本低产量经营,投入产出率低,使产加销失调。

  (三)拐枣果实形态似万字符,故称其树为万寿果树。果实熟透可生吃,果肉多浆,无果核,种子裸露在果肉之外,味浆甜略有甘涩,亦可做汤,汤味独特醇香。在我县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但规模不大,去年全县拐枣面积1.66万亩,产量1.56万吨。发展较慢的主要原因:一是没有实施规模化发展,目前群众均以房前屋后、田边地坎栽植为主;二是产品开发滞后,全县培育颐品庄园1家加工企业,产品标准和品牌研发工作有待加强,目前主要是群众小作坊利用拐枣烤酒,加工转化能力有限;三是拐枣生产周期4年以上。

  二、主要做法

  (一)加大培训,营造氛围。将传统产业实用技术作为科技培训的重点内容,结合职业农民培育和科技常下乡等活动,年组织培训150场次,6500人次。

  (二)抓点示范,技物配套。在凤堰古梯田等主要景区,通过规划引领,提供良种、有机肥料等技物配套扶持,年扶持资金80多万元,建立油菜高产创建示范面积2万亩,2017年在漩涡镇双河村引进多彩油菜良种,建立油菜特色种植展示;在平梁镇清河村,建立以油菜为元素的大美汉阴文化展示。坚持在涧池镇五坪村、蒲溪镇响洞河村、平梁镇新四村、双乳镇新塘村等蚕桑产业示范村,开展小蚕共育、桑园改造等技术示范,提升产业技术创新;筹措资金万元,采购良桑种苗,在铁佛寺镇四合村、蒲溪镇胜利村建立良桑示范基地。引进拐枣良种2万株,在观音河镇观音河村、双乳镇江河村等建立300亩拐枣示范点。

  (三)培育龙头,带动发展。培育了金福海、金阳光等两家油脂加工企业,百瑞缫丝建丝绸加工企业1家,圣桑果桑加工企业1家,汉阴县颐品庄园拐枣酒加工企业1家。近年来,主要通过抓龙头、促加工、塑品牌、扩销售,产业化经营带动产业稳步发展。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为了更好地提升传统产业规模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在你们宝贵提案建议的基础上,结合我县农业产业建设工作实际,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项目争取。加强与财政、发改、水利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加大涉农项目争取,通过财政资金扶持,撬动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资本投资传统产业建设,建立多途径投融资机制,为提升传统产业规模效益,提供投资保障。

  (二)强化宣传引导。每年结合油菜花节、职业农民培育等工作,深入广泛宣传农业产业政策、传统产业实用技术,为农业经营主体和广大群众通过政策、技术、信息和市场服务,促进传统产业提质增效。

  (三)实施政策激励。一是坚持把油菜、拐枣、蚕桑作为产业扶贫的重要内容,纳入产业奖补;二是严格按照生态林建设、退耕还林政策要求,把符合政策要求的地块,规划编制成生态林建设和退耕还林项目,逐年给予支持;三是坚持推广油菜保险机制,保险费统一由县财政承担,提高油菜产业抗灾害能力;四是整合资金,继续对重点景区周边沿线村组提供油菜良种,提高油菜花的观光机制,促进农民增收。

  (四)做强龙头企业。一是引导金福海油脂公司,整合缫丝资源,加大投资,实施技改,扩大加工能力,实现提质增效,力争通过2-3年努力,将金福海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升为国家级。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培育新型传统产业龙头企业,实施产加销一体经营,促进传统产业持续发展;三是积极推广龙头+合作社+基地+电商发展模式,通过“公司做两端、合作社带领农户做中间”,推行订单生产,确保农民在生产中获得实惠。

  最后,再次感谢你们对我县农林业产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



汉阴县农林科技局

2018年7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