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汉阴县人民政府>锦绣汉阴>人物故事

人物故事

【大师风采】沈尹默与于右任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19-02-12 09:53
  沈尹默先生早年和关中老汉最知名的于右任相识,于极推重他的书法,说沈的书艺精绝无比,是三考出身的大方之家。而自己仅是下海的票友而已。于对诗、词、曲非常喜欢,所以常和沈尹默、章行严、汪旭初、卢冀野诗词酬唱,鸿雁往返,以谈诗论书为乐。

  1939年日本侵沪以后,沈先生西走成都、重庆。应国民党元老,监察院院长于右任邀请担任监察委员,直到抗日胜利。为了弹劾孔祥熙贪污案未果,于1946年辞职东归,寄居上海鬻书自给,然而于右任仍命监察院按时电汇俸资,尹默先生拒收并为此专程去南京当面再度恳辞,返沪后于9月26日填“千秋岁”一阙,赋之以为平君夫人寿,佳句如珠,将托兴言志的诗情与意内而言外的词旨融合为一体。“千秋岁”词原文:

  “菊筵开早,十月阳春到,樽前唱,千秋调。今朝犹昨日,自觉情怀好。人尽说,十年后更看年少。福分元非小,眼底无烦恼。公家事,今番了。伴将仙鹤舞,索共梅花笑。偕隐计,红颜绿鬓长相保。”

  杨花落,李花开。于右任先生墨宝一度在上海市文史馆展出,曾见诸港台报章,重见先辈,一代书法大家于老“每与同品得殊趣,期於今人崇古修”对联,使我想起50年代访问尹默先生时,面聆沈老谈及于右任的一席话,看来他们之间是很有感情的,亲切语音似在耳边萦绕,令人难以忘怀。记得先生说过:“……我到了重庆4个多月后,于右任叫我进监察院去。于是我少年时就闻知的,一直到了北京才见面,这个人平时做个普通朋友是很好的,一谈到正经事情,就要觉得他那出人意表的糊涂,有时甚至使人烦恼,我在监察院混了6年,每次开会,起初我还说句话,后来就不愿开口了。于,他是一个极端患得患失的人,听说他本不想走,因为没有决心,终于被劫持到台湾去了。”

  这是尹默先生在解放以后回顾往事偶而谈论起老朋友的话。他没有渲染在监察院笑骂贪官的纷争与内幕,也没有应酬语句,所用“出人意表的糊涂,有时甚至使人烦恼”,“极端的患得患失”,只是指出他所崇敬的旧友平日回避政治现实的缺点,却又透露了关键时刻于老本不想去台湾的,只是逼不得已被劫持走了,充满了他对于右任由聪明转入糊涂与无可奈何处境的理解,惋惜与怀感之情溢于言表。如若当年提请先生撰写“忆念于右任”这类题目,无疑在《尹默论书丛稿》中将会增添一篇像鲁迅《忆刘半农君》那样流露真实情意的散文来。

  于右任陕西人氏,而沈尹默在他父亲游宦任所生于该省兴安府属之汉阴厅,他从少年起就仰慕于右任大名,在北京相见后情趣投合,成了能亲近的朋友。30年代于老居住在上海静安别墅,并在此建社创议标准草书之研究,尝邀海上文彦参加讨论,当时于氏语人,“若使吾能专意竟斯功,一切皆可放下”。他热衷于对标准草书的汀定与推广,而沈老曾参议其事并为于题《标准草书》歌,于则赠戏鸿堂法帖。于、沈二公情深谊厚,抗战胜利后,于老自宁赴沪即到虹口海伦路沈寓访晤尹默先生,开怀畅谈古今,沈的夫人平君招待便餐,她取一河虾入口,迅即将虾壳吐出摆成似原虾,笑对于老称,江南盛产鱼虾,陕西老乡怕未必能如此消受吧!然而于老遂即一手捋须一手用筷挟虾,即把虾仁挤出咽下,虾壳头尾亦相应似全虾,出奇的筷下功夫,赢得举座莞尔而笑。

  祖国海峡两岸以书法、诗文闻名的美髯公于右任与尹默先生至今俱已作古,同垂不朽。尹默化为灰烬由亲人抛散海上返归自然,而于氏叶落前绝唱:“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决不能忘。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国有殉。”遥向呼唤,感慨万千,倾吐了哲匠对祖国和平统一的夙愿,尹默先生的夫人暮年在病床上苟延时光中,曾一再吟诵《绝唱》,表达她深情的思念。



作者介绍:戴自中,浙江宁波人,生于1942年,1958年师从沈尹默先生学习书法,为入室弟子。书法家、古典诗人,被誉为沈尹默传人,中国当代著名的国学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