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阴推行“医养结合+兜底脱贫”养老服务新模式
我县地处陕西南部、秦巴腹地,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全县高龄、残疾、慢性病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日益增多。如何有效解决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特困供养对象的生活困难和健康风险等问题,为特困人员提供更高质量、更有尊严的养老服务。近年来,我县积极探索“医养结合+兜底脱贫”,推行“养护”一体化养老服务模式,在创新在强化托底保障、优化服务供给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走出了一条医养结合“养护”一体化养老模式的新路子。
创新方式,筑牢养护一体化链条。先后投入400余万元推进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护理设施改造试点工作,在县中心敬老院和县蒲双区域敬老院建立特困供养人员养护中心2所,集中供养失能、半失能特困供养人员92人。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蒲双区域敬老院养护中心和县中心敬老院养护中心分别与蒲溪镇卫生院、同济医院联姻达成合作协议,由敬老院提供场所、办公设备,设立医务室、康复室;由医院向每个供养中心派驻1名全科医生和1名执业护士,提供诊疗康复设备和常用、急救药品,并按失能人员1:2与半失能人员1:3的比例培训配备护理人员,全面提升养护中心基础护理、医疗健康及生活照料等服务水平,使特困供养人员真正享受到基本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的“双重保障”和“一站式”服务。
健全机制,提升养护一体化实效。一方面规范特困人员入住程序。按照个人申请、镇初审、县民政局核准的步骤进行甄别,对符合入住条件的经签订协议后方可入住,由县民政局按照集中供养标准,每季度核定失能、半失能特困供养人数,发放生活费、护理费和运转经费等费用,有效提升了养护中心资源利用率。另一方面强化护理人员考核管理。对拟聘用的护理员在上岗前由协议医院对其进行岗位培训,经培训合格方可聘用上岗;教育引导护理人员树立“一责三心五员”工作理念,定期开展护理技能培训,不断提升其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养护中心制定出台了《护理人员工作规则和工作流程》《护理人员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规范,建立了奖罚双向激励机制,对护理员实行“两院”双重管理和积分制考核,考核结果与工资薪酬相挂钩,有力激发了护理员为入住特困供养人员在饮食起居、医疗护理、心理安慰、临终关怀等方面提供更专业化、更贴心的服务。
以贫助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我县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在推行“养护”一体化养老服务模式过程中,为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了“民政力量”。大力开发公益性护理岗位,养护中心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就近吸纳有能力、有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到养护中心从事护理工作,帮助贫困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稳定增收脱贫。护理员在进行集中培训后持证上岗,每人每月上岗15天,月工资2000元,上满30天的工资有4000元,基本实现“招聘一人,全家脱贫”。目前,在养护中心上岗的护理员中有11名是残疾贫困户,让残疾人帮助残疾人的方式,既实现了以贫助贫、就业脱贫的目标,又真正做到扶贫不扶懒,为全面脱贫攻坚扶贫扶智激发内生动力,提供了榜样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