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汉阴县人民政府>锦绣汉阴>汉阴概况

汉阴概况

汉阴概况

发布时间:
2023年4月21日

  

  汉阴县地处秦巴腹地,全县辖10个镇,18个社区141个行政村,总面积136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3.79万人,户籍人口31.00万人。素有油菜花乡、富硒之乡、陕菜之乡、书法之乡的美誉。西汉设县,古称安阳,唐朝至德二年更名汉阴,宋朝时县城迁至月河北岸,虽处阳地,仍称汉阴,寓意阴阳和谐。汉阴是龙凤呈祥之地。县城居两山之川中段,城南有凤凰山、北有卧龙岗、东有麒麟沟、西有观音河,具有“前望凤凰飞九天,后倚龙岗做靠山,左膀麒麟呈祥瑞,右臂观音护平安”的美好寓意。以龙为图腾的北方文化和以凤为图腾的南方文化在这片土地上交融荟萃,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是龙凤呈祥的祥瑞福地。汉阴是人文荟萃之地。诞生了沈士远、沈尹默、沈兼士三位文学大师,成为中华五千年来继“三曹”“三苏”之后的第三大文学家族;走出了何振亚、沈启贤、杨弃三位将军,其中两位开国少将;沈氏家训代代相传,成为中华家国文化的精髓。汉阴是物华天宝之地。72%的土地面积含硒,22万亩富硒粮油和蔬菜生态有机,猕猴桃因光照时长而甜软异香,汉阴炕炕馍、涧池烩面片、白火石汆汤为代表的汉阴美食全省闻名,好客汉阴的美名源远流长。汉阴是砥砺奋进之地。近年来,全县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聚焦“5775”总体思路,坚定实施“工业强县、开放活县、科教兴县、生态立县、产业富民”五大战略,统筹推进“七个现代化”进程,稳步提升“七个收入”,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全国食品工业强县、全国法治县创建先进单位、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国家职成教育示范县、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典型县、省级文明县城、陕西教育强县、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等多项国家和省市桂冠。

  一、建制沿革

  汉阴县域,明代始见于万历十三年(1585)《汉阴县志》。以前只能据现存史料追溯。县域变迁由大而小。

  秦惠文王更元十三年至秦末(前312~前206)西城县东界旬阳,西界成固。辖地约今石泉、汉阴、安康、紫阳、岚皋、平利、镇坪7县及宁陕部分地区。

  汉初至建安十二年(前206~207)安阳县系西城与成固各裁一部合并而成。据《水经注》载:“县治在城固县东”。又据乾隆四十六年(1781)《陕西通志》载:“三国时黄金县(今洋县、佛坪一带)分安阳县地设立”。可见安阳县辖地为今汉阴、石泉两县及洋县、佛坪、西乡、宁陕等县的部分地区。

  魏黄初二年至东晋建武一年(221~317)魏文帝重设的安阳县,由于当时石泉以西为蜀占据,另设黄金县,因此辖地缩小,只今汉阴、石泉两县及紫阳西北部、宁陕东南部。晋太康元年(280),安阳县改名安康县,辖地未变。

  东晋建武一年至梁天监三年(317~504)东晋元帝时,安康县西部分设长乐县,医而辖地缩小,只包括今汉阴县及石泉东南部、紫阳西北部。南朝宋、齐、梁3代将安康县分为宁都、安康两县,区域未变。

  梁天监四年至梁豫章王天正一年(505~551)梁州被北魏占据后,分安康县地,设直城县(今池河)、汉阳县(今汉王城)。此时安康、宁都两县只辖今汉阴县及石泉南部。以后两县合为安康县,又改名宁都县,而辖区未变。

  西魏废帝一年至唐大历六年(552~771)西魏撤销广城、汉阳两县,辖地并入宁都县。此时区域为今紫阳、汉阴两县及石泉南部。以后宁都县改名安康县,又改名汉阴县,辖地未变。唐大历六年至永贞一年(771~805)石泉县因人口稀少撤销并入汉阴县。辖地为今汉阴、石泉、紫阳3县。

  唐永贞一年至南宋末(805~1279)石泉分出复设,汉阴县辖地为今汉阴、紫阳两县。直至元初汉阴县撤销,辖地并入金州。

  元至正二年至明洪武十年(1342~1377)汉阴县恢复,辖地仍为今汉阴、紫阳两县。明洪武十年(1377)汉阴县撤销并入石泉县。

  明永乐五年至正德七年(1407~1512)复设汉阴县,辖地仍为今汉阴、紫阳县。

  明正德七年至清乾隆四十七年(1512~1782)分汉阴之东南隅设紫阳县后,汉阴县辖境,据明万历《汉阴县志》载:东西110里,南北420里。从县治东至越梅铺交兴安州界75里。东南至园潭子交紫阳县界120里。南至紫阳县界80里。微西南至猪(鳌)头山交西乡县蜡溪地界210里。西至草(槽)沟交石泉县池河界40里。西北至长安县界200里。北至离恨坡交镇安县界310里。东北至兴安州界80里。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至1951年汉阴从安康分出设厅后,辖地较前缩小。将越梅铺(又名梅子铺、越岭塘)划归安康县(原界越岭关)。据嘉庆《汉阴厅志》、民国《汉阴县志》载:县域东西105里,南北470里,东南距西北380里,西南距东北460里。从县城东至双乳交安康梅子铺界65里。东南及南至擂鼓台、汉王城、鳌头山等地交紫阳县之漆园河界160里,交鞍子界220里。西南至汉阳南交西乡县之两河界200里。西至高梁西交石泉县之池河界40里。西北至龙王沟交宁陕县之长坪界230里。又至龙王沟之火镰确交宁陕县之丁家梁界205里。北至铁龙东交镇安县手扳岩界250里。东北至铜钱窖交安康之叶家坪界260里。  汉阴县名,始于唐至德二年(757),时治所设汉江南岸,山南为阳,水南为阴,故名。今汉阴县地,西周属庸国,秦隶西城县,西汉置安阳县,东汉归汉宁郡、西城郡,西晋为安康县,南北朝时部分地区划归宁都县,唐时又划部分地区置广德县,唐至德二年(757)安康县改名汉阴县。南宋绍兴二年(1132)迁县治于月河北岸新店(今址),县名未因地而改。元代撤销县制,设汉阴巡检司,隶金州;明初复置汉阴县,清改设汉阴厅,民国复设汉阴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仍名汉阴县,隶安康行政公署。

  1954年3月,汉阴县梓龙乡与紫阳县松河乡之间地界又作了一次小的调整。

  1956年6月~1987年1956年6月1日,汉阴县将白龙乡划归石泉县;将龙王乡、铁炉乡划归宁陕县。划后面积为1391.04平方公里(2086560亩)。同年6月17日,汉阴县将凤江乡之双河、凤岗两个农业社48户、255人划归紫阳县汉王乡。划后汉阴县的面积为1347平方公里。

  1958年12月并入石泉县,1961年9月分出复设汉阴县。

  二、行政区划

  1956年6月1日,汉阴县白龙乡划归石泉县。龙王乡、铁炉乡划归宁陕县。6月17日,凤江乡双河、凤岗两个农业社48户、255人划归紫阳县汉王乡。

  1996年,撤销太平乡、月河乡、天星乡,并入城关镇。撤销金花乡、清明寨乡,并入涧池镇。三清乡的东风、中清2个村划归涧池镇。撤销小街乡、龙太乡,并入蒲溪镇。

  撤销平梁乡、红星乡、高梁乡、三河乡,设立平梁镇。撤销双乳乡、安良乡,设立双乳镇。撤销水田乡、鹿鸣乡、三清乡,设立铁佛寺镇。撤销龙垭乡、黄龙乡,设立龙垭镇。撤销堰坪乡、杜家垭乡、梓龙乡,设立漩涡镇。

  撤销汉阳乡、天池乡、黎明乡,设立汉阳镇。撤销酒店乡,设立酒店镇。撤销双河口乡,设立双河口镇。撤销上七乡,设立上七镇。撤销八庙乡,并入药王乡。撤销凤亭乡,并入永宁乡。

  截至2021年,汉阴县下辖10个镇:城关镇、涧池镇、蒲溪镇、平梁镇、双乳镇、铁佛寺镇、漩涡镇、汉阳镇、双河口镇、观音河镇, 共141个村。

  三、地理环境

  (一)位置境域。汉阴县境地处秦巴腹地,北枕秦岭,南倚巴山,凤凰山横亘东西,汉江、月河分流其间,316国道和阳安铁路穿境而过。除月河川道外,大部分为浅山丘陵。版图面积1365平方公里。

  (二)地形地貌。汉阴县境内最高处凤凰山主峰海拔2128米,最低处漩涡镇,海拔290米。县城位于月河川道中部,海拔360米。境内主要河流有汉江、月河、观音河、洞河等,均属长江流域汉江水系。汉江在境内流长21公里。

  (三)气候。汉阴县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5.1℃,无霜期258天,降水量782毫米,日照1876小时。汉阴气候温和湿润,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海拔290—2128.2米。

  (四)水文。汉阴县境内河流纵横,均属长江水系,年径流量5.19亿立方米,地下水储量9721.82万立方米。

  四、自然资源

  汉阴县地下水资源理论藏量9721.82万立方米,可供利用的水能资源10060.15万千瓦,水面3.1万亩,可供养殖水面近万亩。

  汉阴县耕地面积32万亩(其中水田12万亩),人均基本农田1.05亩。

  汉阴县有种子植物3000余种。野生动物400多种,有天然草场68万亩。农作物有30余种,经济作物有20余种,林木有108科300余种。中药材有金银花、天麻、丹皮、杜仲、板蓝根、黄精、桔梗等250余种。

  汉阴县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砂金、脉金,瓦板石、石灰岩、大理石、板石,花岗岩、石英砂,煤炭等19种,产地64处。

  五、人口

  2022年末,全县常住人口23.79万人,比上年减少0.07万人。出生率7.45‰,死亡率8.17‰,自然增长率-0.72‰。城镇化率46.53%。

  2022年末,公安户籍人口总户数为102806户,户籍人口为310054人,其中:女性143202人,男性166852人。

  六、经济

  2022年汉阴县生产总值(GDP)为119.56亿元,同比增长5.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0.01亿元,同比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为53.73亿元,同比增长6.4%;第三产业增加值为45.82亿元,同比增长4.9%。三次产业比为16.7:45:38.3.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38.9%。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0187元。2022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76.4亿元,占生产总值的63.9%,较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5%。

  2022年,完成财政总收入5.6亿元,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8亿元。税收占比为75%。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27.5亿元。民生支出23.59亿元,民生支出占比达85.8%。全年税务系统组织税费收入6.73亿元,同比增长36.9%,其中税收收入2.35亿元(含中省市县级),同比增长3.8%(扣除留抵退税因素返还后)。年末汉阴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65.48亿元,同比增长12.2%,较年初增加18.02亿元。其中:住户存款余额达139.09亿元,同比增长17.4%。各项贷款余额85.02亿元,同比增长14.9%,较年初增加11亿元。其中:住户贷款余额达44.43亿元,同比增长7.1%。

  (一)第一产业

  2022年,农业总产值达到34.47亿元,同比增长3.6%(可比价,下同)。农业增加值为20.73亿元,同比增长3.6%。种植业产值达到20.63亿元,同比增长2.6%。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4.74万亩,与上年持平,其中夏粮面积7.71万亩,秋粮面积27.03万亩。粮食总产量为9.28万吨,其中夏粮产量1.66万吨,秋粮产量7.62万吨。油料播种面积15.86万亩,产量2.61万吨,分别同比增长0.6%和下降2.2%。全年蔬菜种植面积14.11万亩,产量22.28万吨,分别同比增长4.8%和4.7%。其中:食用菌产量为0.42万吨;莲藕播种面积为1.47万亩,产量为4.01万吨。林业产值为1.55亿元,同比增长6.5%。全年育种育苗面积0.18万亩,下降40%。木材采运量为1.31万立方米,增长0.8%。零星植树65.1万株,增长0.2%。造林面积3万亩,下降47.8%。林产品产量3.97万吨,增长0.5%。牧业产值为9.81亿元,同比增长4.7%。生猪出栏25.72万头,增长3.5%;生猪存栏16.26万头,增长2.2%。牛出栏1.12万头,增长2.2%;牛存栏2.44万头,增长0.4%。羊出栏3.52万只,下降0.1%;羊存栏3.70万只,下降1.5%。活家禽出栏109.91万只,增长3.8%;家禽存栏92.29万只,增长0.1%。肉类产量2.49万吨,增长2.3%;禽蛋产量0.72万吨,下降1.7%。渔业产值为0.90亿元,同比增长3.6%。全年水产品产量0.67万吨,同比增长7.3%。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为1.59亿元,同比增长6.1%。

  2022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7.6%。其中,第一产业投资下降28.1%;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2%;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4.9%。全年民间投资下降11.0%,占比42.9%。高技术产业投资下降27.4%,占比3.1%,工业投资增长2.2%,工业技改投资增长39.3%,基础设施投资增长41%,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5.9%。

  (二)第二产业

  2022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户,12月末在库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4户。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5.9%,增加值增长8.1%。全县涉及的17个行业大类中有9个行业产值同比增速超过15%。其中,金属制品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食品制造业、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医药制造业分别同比增长42.7%、33.1%、27.9%、20.7%、18.5%、17.8%。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7.2亿元,同比增长16.1%。县内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2.3亿元,同比增长27.1%,其中建筑工程产值10.6亿元,安装工程产值1.6亿元。房屋建筑竣工面积3.1万平方米,竣工房屋价值达到5.5亿元。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达10.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6.9%。

  (三)第三产业

  202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54.79亿元,同比增长8.1%。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实现零售额31.41亿元,同比增长13.7%。

  2022年,全年完成交通运输仓储邮电业增加值3.03亿元,同比增长9.7%。公路客货运周转量增长2.1%,铁路客货运周转量增长18.0%,邮政主营业务收入增长5%,电信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9.9%。

  2022年,邮电通信业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65亿元。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2.5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24.87万户,互联网宽带用户9.59万户。

  七、交通运输

  阳安铁路、十天高速、316国道穿过汉阴县。

  2022年末,公路总里程 2700.64公里,公路桥梁 404座,公路密度197.83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高速路35.85公里,国道二级路73.36公里,省道130.78公里,县道166.53公里,乡道258.46公里,村道2035.66公里。全年完成交通运输仓储邮电业增加值3.03亿元,同比增长9.7%。公路客货运周转量增长2.1%,铁路客货运周转量增长18.0%。

  八、社会事业

  (一)医疗卫生

  2022年,全县卫生机构总数201个,开设有床位的医疗机构21个,其中:100张床位以上的医疗机构4个,100张床位以下的医疗机构17个。全县医疗卫生机构开放床位总数为1816张,平均每万人拥有床位数76张(按常住人口23.79万计)。全县卫生人员总数2249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897人,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80人。全县村(社区)生室156个,占行政村总数的112%,从业乡村医生142人。全县医疗业务收入39066.9万元。其中:县级业务收入32669.1万元,占83.6%。镇级业务收入6397.8万元(包括卫生院业务收入4933.6万元,村卫生室业务收入1096.5万元,诊所业务收入367.7万元),占16.4%。全县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为1106452人次,其中:门诊1048253人次,急诊58199人次。县级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数为567184人次,占全县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的50.7%。其中:门诊514530人次,急诊50250人次;镇(中心)卫生院总诊疗人次数为249651人次,占全县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数的22.3%,其中:门诊231678人次,急诊7949人次;村(社区)卫生室总诊疗人次数为266512人次,占全县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数的23.8%,医务室、诊所总诊疗人次数为35533人次,占全县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数的3.2%。全县免疫规划疫苗12种,完成接种43257针次(其中:基础免疫32108针次,加强免疫11149针次),接种率95%以上;Ⅱ类疫苗14种,共计29425针次。乙肝疫苗接种率99.82%,及时率96.31%;卡介苗接种率99.87%;脊灰疫苗接种率99.94%,百白破疫苗接种率99.88%;白破疫苗接种率99.94%;含麻疹成分疫苗首剂接种率99.89%,麻腮风疫苗接种率99.89%;A群流脑疫苗接种率99.88%;A+C流脑疫苗接种率99.92%;乙脑疫苗接种率99.9%;甲肝疫苗接种100%。

  2022年,全县0-6岁儿童为18429人,保健覆盖人数为17980人,产妇1642人,孕产妇系统管理1627人,管理率98.3%。全县新生儿疾病筛查1653例,筛查率99.87%,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1653例,筛查率99.87%,产后访视率98.61%,高危孕产妇管理率100%,住院分娩率100%,新生儿死亡率1.2‰,全县无孕产妇死亡发生。

  (二)教育事业

  学前教育。全县有幼儿园47所,教育部门办27所,民办20所(其中普惠性幼儿园14所);共有287个教学班(其中大班106个,中班94个,小班87个);在园人数为8040人(其中女3902人);学前教育教职工976人,专任教师492人,保育员265人。幼儿园占地面积170922.21平方米,园舍面积94132.05平方米。

  义务教育。全县有小学学校41所,教学点8个,教学班547个(其中56人以上大班4个)。全县小学校内外适龄人口数(6至11周岁)为20269人,在校学龄人口数为20269人,小学入学率为100%。全县小学在校生20444人,巩固率100%;全县小学毕业生3725人,一年级招生3018人。教职工1437人,其中专任教师1334人;全县小学学校占地面积461401.58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50222.32平方米。全县初级中学10所(其中民办九年制学校1所),初中有教学班228个。初中校内外适龄人口数(12至14周岁)为10363人,在校学龄人口数为10363人,入学率为100%,辍学率为0%,初中在校生11036人;初中寄宿生8307人;初中一年级招生38598人。初中毕业生总计3477人。初中教职工877人,专任教师832人;初中学校占地面积292351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73184.97平方米。

  高中教育。全县有高级中学3所(其中民办1所),高中教学班128个。高中在校生6252人;高中毕业生2065人,高中一年级招生2093人。高中教职工489人,专任教师480人。高中学校占地面积160664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83326.7平方米。  中等职业教育。职业高中1所,职业高中一年级招生424人,职业高中现有在校生1799人。学校共有教职工109人,专任教师100人。

  特殊教育。全县特殊教育学校1所,教学班6个,全县共有特殊教育学生158人,其中小学随班就读24人,初中随班就读12人,特殊学校学生122人(其中:送教上门学生43人)。特殊教育学校占地面积276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040平方米。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工11人,专任教师11人。

  (三)社会保障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319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237人,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300人,登记失业人员实有人数37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06%。全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8.2万人。

  全年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28503人(含机关事业和企业),其中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职工19588人。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87278人。年末参加失业保险9503人,参加工伤保险13159人。

  全年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79863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加人数268796人。

  全年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14个,社区服务机构和设施19个,共有床位2101张,收养1480人。年末纳入城镇低保592户1001人,人均月保障标准最高610元,最低110元,平均575元;纳入农村低保6879户13765人,保障标准每人每年最低1680元,平均4485.46元。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五保)3857人,其中集中供养1179人。全年累计实施临时救助5546人次。

  九、风景名胜

  1.汉阴观音河国家湿地公园

  汉阴观音河国家湿地公园,总规划面积425.15公顷,分为五大功能区。共有植物37科180余种,有马尾松、麻栎等乔木;杜鹃、中华蚊母、女贞、胡枝子等灌木;动物12目33科154种,有朱鹮、金鸡、白冠长尾雉等。

  2.汉阴县凤堰古梯田景区

  汉阴县凤堰古梯田景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汉阴县漩涡镇,包括凤江梯田、东河梯田和堰坪梯田,连片共1.2万余亩。景区面积38.78平方千米,属于灌区型水利风景区,依山傍水分布在海拔500-650米之间,梯田级数均在300级左右,依靠黄龙、茨沟、冷水和龙王4条沟的溪水自流灌溉。

  十、著名人物

  1.沈尹默

  沈尹默,1883年生于陕西汉阴。1913年至1928年在北京大学任教。曾任河北省教育厅厅长、国立北平大学校长,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上海市人民委员会委员。

  2.沈启贤

  沈启贤,陕西省汉阴人。1937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参谋长、南京军事学院空军系副主任、主任,空军军政干部学校(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指挥学院)校长兼党委书记。

  十一、城市荣誉

  2018年,汉阴县入选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2019年2月,汉阴县入选2016-2018创建周期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2019年3月19日,汉阴县入选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

  2019年3月26日,汉阴县入选陕西省教育强县。

  2019年8月,汉阴县入选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县。

  2019年12月,汉阴县入选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单位。

  2020年7月,重新确认汉阴县为2019年国家卫生县城。

  2020年8月,汉阴县入选“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

  2021年1月14日,汉阴县入选第三批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

  2021年1月18日,汉阴县入选2018-2020年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

  2021年6月,汉阴县入选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单位。

  2021年7月,汉阴县入选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

  2021年9月,汉阴县入选陕西省家庭农场省级示范县。

  2021年11月5日,汉阴县入选陕西省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示范县。

  2021年11月5日,汉阴县入选2021-2023年度“陕西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2022年1月,汉阴县荣获2021年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