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汉阴县人民政府>政务要闻>汉阴要闻

汉阴要闻

汉阴:按下民营经济发展“快进键” 跑出县域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作者:刘飞霞 来源:县政府办 发布时间:2020-05-20 09:15

  近年来,汉阴县紧扣全省“三个经济”和安康市“追赶超越、绿色崛起”发展总纲,克服陕南秦巴山区贫困县经济总量小,发展基础薄弱等不利因素,坚持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围绕富硒食品、新型建材、生态文化旅游三大产业,从建强组织、优化环境、打造平台入手,全力支持和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民营经济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2019年底全县共有17个商(协)会组织,覆盖全县1200余家市场主体(企业),会员企业323家,团体会员15家;民营经济创造了全县52%的税收,78%的就业岗位,100%的外贸出口,非公经济占比64.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近10个百分点。汉阴先后被欧亚组委会表彰为“跨境电子商务示范县”,被省工商联、扶贫办、光彩会、慈善协会表彰为“全省‘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县”,县工商联被全国工商联表彰为“全国‘五好’县级工商联”。

  当前,随着“一带一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汉江生态经济带、陕南循环发展等战略规划的深入实施,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川陕革命老区振兴等工作同步推进,为汉阴民营企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成长空间。另一方面,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中小企业生存环境窘迫,民营经济面临融资、招工、物流、成本增加等多重困难。我们必须正视疫情对经济带来的影响,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发展重要指示精神,及时转化为支持民营经济的具体行动和实际成效,变压力为动力、化危为机,进一步强化政策支持,破解融资难题,优化营商环境,充分释放民营经济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打造最“优”环境,保障企业健康发展

  一是强化组织引领。坚持党对民营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健全定期研究、分片包抓、协调联动等机制,构建县委、县政府统一领导,县工商联统筹协调,县工业集中区和镇党委、政府具体落实的上下贯通、协同联动、互为一体的责任体系。充分发挥商(协)会组织在行业标准推广、信息交流、经营管理和行业自律自治等方面作用,鼓励民营企业组建联合体,有效促进资源优势集聚、优化配置、高效流动。二是落实落细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好中、省、市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和疫情防控推动复工复产等各项惠企政策,在市场准入、财税支持、信贷融资、人才引进等方面持续发力。分领域分行业探索制定对冲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的稳增长措施,降低民营企业融资、能源、人工、物流等方面生产成本,加大税费减免、援企稳岗等方面支持力度。健全完善企业还贷周转金制度,用好财信担保制度,创新产业、风投等基金,多举措缓解民营经济资金困难。健全完善规范化制度化政企沟通渠道和诚信履约机制,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大力推动民营企业改革创新、转型升级、健康发展。三是用心用情服务。开展“结对帮扶、驻企服务”行动,建立1名县级领导联系、1个职能部门帮扶、1名驻企联络员进驻的“3+1”重点民营企业结对帮扶机制,一企一策精准解决民营企业各类难题。健全民营企业运行动态监测机制,做精、做细、做实企业服务。持续压减工程建设、水电气讯、不动产登记等重点领域审批时限,加大预约办理、不见面审批改革力度,促进政务服务提速增效。依法保护民营企业物权、债权、股权、知识产权等财产权,严厉打击非法侵害民营企业财物、人身权益的行为,切实将汉阴建设成全市乃至全省同类县服务效率最高、发展环境最优的“投资洼地”。

  二、打造最“强”平台,推动集约集群发展

  坚持走集聚集群发展之路,切实加大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建力度,发挥好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共享、生产要素集中的优势,引导民营企业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聚。一是强化要素保障。坚持规划引导,按照“一园三区”(现代仓储物流聚集区、新型建材聚集区和富硒农副产品深加工聚集区)产业布局,充分发挥资源和区位优势,以项目建设、基础设施和发展循环经济为支撑,加快推进工业园区路、水、电、气、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标准化厂房建设,完善配套功能,不断改善民营企业发展的基础条件。二是加大招引力度。牢固树立“大招商、招大商”的理念,全面落实领导干部亲自招商、亲自接洽、亲自协调、亲自督办“四个亲自”要求,从项目谈判报批、土地征用、手续办理等方面,全程跟踪服务,力促东方希望畜牧公司百万头生猪养殖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建设。以资源和产业优势为基础,积极承接东中部地区产业转移,积极寻求、引进毛绒玩具、电子加工、文化创意等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产业。三是加强机制建设。积极探索园区行政事务与企业服务职能相分离机制,集中人力,集中精力,抓好集中区内企业项目建设。学习借鉴周边省、市最先进最便捷的管理模式,用好工业用地先租后让等创新措施,着力打造县域经济新的增长极。

  三、打造最“亮”企业,示范带动快速发展

  立足汉阴独有的天然富硒资源、生态绿色资源和自然旅游资源,紧扣“秦巴硒都·绿色汉阴”品牌战略,打造一批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为一体的生态环保、附加值高、防御市场风险强的龙头民营企业。一是延长产业链条,构建循环体系。以做优做强大米高端衍生产品链、富硒生态功能食品产业链、新型材料产业链、现代文化创意产业链等四个“百亿产业集群”为目标,引导各民营企业立足“高端、绿色、循环”多元化发展,延长产业链条,提升附加值,健全优良品种选育推广、标准化生产加工、质量可追溯体系、营销体系、品牌创建体系,探索形成具有汉阴特色的县域自主创新道路,力争将汉阴打造为全省循环发展示范区、全市富硒产业发展核心区、特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创新区,为全省建设区域创新驱动体系、推动循环发展提供可借鉴的陕南示范样板。二是加大科技创新,推动转型升级。建成以研发为重点的县级创新驱动中心,打造一批市场化、专业化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小企业创业基地、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发挥好县级食品检验检测中心平台作用,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与科研机构加强合作,建立富硒食品、新型材料“研究院”和产品中试基地,实施科技成果转化,提高产品科技含量。鼓励和引导生物医药、畜禽养殖等民营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引导各民营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加快技术改造,推广应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不断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三是加强品牌创建,打响汉阴名片。实施民营企业品牌提升培育行动,制定名牌战略中长期规划,引导汉阴富硒大米、魔芋、茶叶等企业积极申请地理标志保护,加快培育本土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和区域品牌。狠抓品牌质量提升,鼓励扶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能支撑和带动全县经济发展的龙头企业,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综合竞争力的品牌。积极申报并全面启动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创建,力争2021年前新增各类商标100件以上,成功申报“汉阴大米”地理标志商标。四是培育新兴产业,建强现代产业体系。牢牢把握常态化疫情防控的重大趋势,主动适应产业、消费提档升级形势,积极应对挑战,以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为支撑,加快培育医疗康养、汽车消费、养老育幼等现代服务业,开辟新的市场需求空间。加大一链众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华晔植物医药公司培育和支持力度,推动公司规范口罩、酒精、消毒液等防护用品生产线,推动民营企业转型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并提高县域应对突发重点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水平。稳步推进花扒片区大数据产业园建设,支持民营企业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应用,利用好抖音、快手等新兴媒体,推动传统产业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变革。同时,大力支持县内龙头企业与大企业、大资本合作,扶持“个转企”“小升规”、规上企业实现上市融资,壮大企业群体,提升产业能力。

  四、打造最“美”企业家,构建高质量发展群体

  在全县民营企业中创新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争做最美企业家”主题活动,引导广大民营企业家争做爱国敬业、诚信经营、创业创新、回馈社会模范,培养一批具有全球战略眼光、市场开拓精神、管理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家。一是加强教育培训,争做诚信经营模范。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和组织保障功能,健全切合民营企业实际的“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长效机制,加强民营企业家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弘扬企业家精神,做到依法合规经营、依法治企、诚实守信。建立健全以“红黑名单”为核心的联合激励与惩戒机制,实施企业信用承诺制度,鼓励企业家坚守契约精神。二是加强示范创建,争做高质量发展模范。牢牢把握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的经济发展方向,深入开展“质量提升年”创建行动,大力弘扬质量文化、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家保持战略定力,坚守“以质取胜”战略思维,组织实施重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及质量攻关,推广获得质量认证企业和产品,引导企业加强质量管理,努力化危为机,实现新突破、新发展。三是加强典型引路,争做回馈社会模范。大力开展优秀民营企业家评选活动,对在“万企帮万村”助力脱贫攻坚、改善民生、促进农民工就业等方面做出特殊贡献的优秀企业家进行表彰通报和政策倾斜,加大优秀企业家先进事迹宣传报道,示范带动全县广大民营企业家为推动全县高质量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