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汉阴县人民政府>锦绣汉阴>人物故事

人物故事

魏龙江:用爱守护“残疾人之家”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人口报 发布时间:2021-07-28 10:29
  数十年如一日,他奔走在陕西省安康市基层残疾人康复和精神卫生工作战线上,凭着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和对医务工作的热爱,无怨无悔守护着家乡百姓健康。他就是安康市康复托养中心、市残联精神病医院汉阴分院联建党支部书记、院长魏龙江。
  2009年初,魏龙江在汉阴县城关镇杨家坝村租用原汉阴酒厂,成立安康市康复托养中心及残联精神病医院汉阴分院。他筹资500万元,在原酒厂12亩土地上建起1.9万平方米的康复托养和残障人员治疗用房,并流转该村土地350余亩建立康复农场。经过12年的发展,托养中心和医院已建立起一支以党建引领为主的残疾人康复医疗团队,目前收治住院和医疗托养患者700余人,安置就业职工130余人,为汉阴和周边县区提供失能人员康复托养和精神障碍患者治疗服务。2014年,该院被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授予“残疾人之家”荣誉称号。
  该院的服务对象主要是精神障碍患者,大多数病人无法治愈,需要长期康复指导和监护医疗。魏龙江坚持服务人民的初心,将精神障碍患者的康复作为一项利民惠民的事业,并将服务触角延伸到紫阳、宁陕、镇坪等县(区)。近5年来,该院年均住院医疗托养的患者达700多人。为科学抓好治疗康复工作,他积极探索创新,根据年龄、疾病特点、病残等级,将患者分为四类,建立起“医养结合、工疗康复、劳动就业、融入社会”的康复医养服务模式。对一些病情稳定的患者,按照自愿原则、经监护人同意加入康复工疗队,由技师统一管理指导参加劳动技能训练,促进康复。近几年,托养中心和医院成立的工疗组共组织30余名病情较轻的患者自愿参加保洁、帮厨、协护、勤杂岗位的劳动康复训练。建立工疗农场,由技师带领工疗人员种植蔬菜,养牛养猪,提升精神障碍康复人员自食其力的能力。同时,与安康硕正公司达成意向,合作开展精神残疾人支持(辅助)性就业,评估15名恢复好、条件成熟、有劳动就业愿望的康复患者,推荐到公司应聘参加工作,使更多的康复患者融入社会,过上了平常人的生活。
  汉阴县的康复托养中心步入正轨后,魏龙江乘着国家鼓励发展医养结合产业的东风,进一步拓宽眼界,回馈家乡。自去年8月开始,他投入资金150余万元,在紫阳县蒿坪镇打造失能特困人员护理中心,完成园林改造、房间配套设施、文化生活设施和办公用房建设。护理中心现设床位120张,已入住人员119名。同时,将汉阴县的管理经验嫁接到紫阳县特困人员护理中心,并派遣医师团队进行业务传帮带,完成在院患者体检及传染病筛查,建立患者个人信息档案和健康档案,实行规范的档案分类和管理。经过他的不懈努力,紫阳县构建起较完备的医养康养服务体系,进一步满足当地群众的医疗养老服务需求。
  此外,魏龙江注重党建引领,为医养结合注入红色动能。自2014年医院建立党支部以来,魏龙江将党建工作提升到医院发展的核心地位,严格执行党组织“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实现党建与医疗业务工作有机融合。为抓好支部阵地建设,党支部投入3万余元建立了红色文化展览室,并利用户外电子宣传屏宣传党建知识。在抓好内部建设的同时,他还创新党建工作载体,与汉阴县铁佛寺镇合一村开展结对共建,与驻地城关镇杨家坝村开展支部联建。医院每年拿出4万元资助合一村建设“道德银行”,帮扶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投入2万元参与杨家坝村农业产业建设。在脱贫攻坚中,他带领医院上下积极践行“党建+健康扶贫”,连续6年为汉阴、镇坪、宁陕等边远县镇精神障碍患者送医送药,累计出车1981次,为贫困精神障碍患者送去价值60余万元的药品,免费办理残疾人等级评定300余人次,救治贫困患者253人次,减免费用13.15万元。
  “办好康复托养和残疾人服务事业,是实现共同致富不可或缺的部分,我将继续努力,让更多的残障人员早日康复,回归社会。”魏龙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