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责人解读】文字解读 | 汉阴县发改局有关负责人关于汉阴县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实施方案的政策解读

索引号: xzfgzbmzfb-GK-2021-3572 发布日期: 2021-04-18 09:59
来源: 本站原创
内容概述: 汉阴县发改局有关负责人关于汉阴县秦岭生态环境保护 实施方案的政策解读。
相关文件:
  • 关于印发汉阴县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实施方案的通知
  • 分享:

      4月15日,县政府印发了《汉阴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汉阴县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实施方案的通知》(汉政发〔2021〕2号,以下简称《方案》),现将有关内容解读如下:

      一、背景意义

      该《实施方案》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重要实践,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保护重要指示批示具体措施。是旗帜鲜明讲政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切实增强秦岭生态保护的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全面推动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以问题为导向,精准把握汉阴县秦岭生态空间主要特征,提出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思路、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是指导全县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的纲领性文件,是全县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及工作的基础,是实施相关项目的重要依据,是为保护中央水塔、中华民族祖脉和中华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贡献汉阴力量行动指南。

      二、实施依据

      《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总体规划》、《安康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三、基本原则

      该《方案》秉持五大基本原则:

      空间管控,严格监管;统筹规划,科学发展;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政府主导,社会参与。

      四、机遇及问题

      秦岭保护机遇:党中央部署;省市严格要求;生态立县;绿色发展。

      秦岭保护问题: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地质灾害相对严重;保护长效机制不够完善;生态保护意识不强。

      五、保护范围和功能分区

      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范围:范围覆盖整个县境,行政区域涉及全县10个镇,123个行政村。国土面积1154.38平方公里,占汉阴县国土面积84.56%。

      秦岭生态环境功能分区:根据《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安康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修订版)》规定和要求,按照海拔高度、主梁支脉、自然保护地分布等要素,将我县秦岭区域划分为核心保护区、重点保护区和一般保护区,实行分区保护、分区施策。其中核心保护区面积10.84平方公里,占汉阴县秦岭范围的0.94%。重点保护区面积184.62平方公里,占汉阴县秦岭保护范围的15.99%。一般保护区面积958.92平方公里,占汉阴县秦岭范围的83.07%。

      六、建设目标及实施期限

      近期目标:到2025年,汉阴县秦岭保护分区全面划定,逐步实现“多规合一”。生态功能水平不断提升,森林覆盖率达到70%,湿地保护率超过10%;汉江出境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国家地表水Ⅱ类标准以上,月河水质达到功能区排放标准,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维持100%,完成市定主要污染物减排和节能降耗任务,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率达到53%;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达2%,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率达8%,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增长至12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稳步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基础设施建设、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大幅提高。

      远期目标:到2030年前,汉阴县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区域产业生态安全保障更加有效,产业绿色循环发展体系逐步成熟,按照中省有关要求,全面实现碳达峰目标。到2035年,汉阴县秦岭生态系统稳定性显著增强,生态产业不断优化。达到生态经济蓬勃发展、生态环境优质安全、人居环境优美宜居、生活方式绿色低碳、生态制度完善健全,生态文化推广普及的发展目标。

      实施期限:实施期限为15年,其中2021年至2025年为近期,2026年至2035年为远期。

      七、实施内容

      植被保护方面:包括营林造林、封山育林、森林防火工作。

      水资源保护方面:包括重点流域综合整治、饮用水水源地管理工作。

      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包括野生动植物保护、重点生态系统保护、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

      开发建设活动中的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包括矿产资源开发、交通设施建设、城镇乡村建设、旅游开发建设工作。

      生态环境修复治理方面:包括矿山综合治理、大气污染治理、地质灾害治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重金属污染治理、小水电整治工作。

      绿色发展方面:包括生态产业、低碳生活、能源高效利用、绿色出行、产业准入工作。

      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包括推动乡村振兴、推进公共服务工作。

      八、保障措施

      主要通过健全体制机制、严格考核问责、加强执法工作、加大财政支持、完善生态补偿、加强网格化监管、加大宣传力度几个方面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