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阴县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

索引号: xzfgzbmzfb-GK-2022-0855 发布日期: 2007-10-23 14:50
来源: 县政府办
内容概述: 汉阴县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
分享:

政府工作报告

2007年10月23日在汉阴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县长   杜凤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和后三年工作安排,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


  “十一五”规划自2006年实施以来,县人民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依靠和带领全县人民,认真落实“十一五”规划和县十五届人大第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大力实施率先突破发展,全县经济社会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良好开局。预计2007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5亿元,较“十五”末增长2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8亿元,较“十五”末增长38.8%;全县财政总收入达到7000万元,较“十五”末同口径增长5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170元,较“十五”末净增331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000元,较“十五”末净增1407元;城乡居民存款余额达到11.8亿元,较“十五”末增长29.4%。
  坚持走工业强县之路,工业经济快速增长。预计2007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9亿元,较“十五”末增长38.9%。永联公司、亿兴硅业公司、范家沟金矿等一批企业进入规模以上企业行列,全县规模以上企业达到24户,总产值达5亿元,较“十五”末增长92.3%。招商引资为工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两年引进项目35个,到位资金1.69亿元。圣桑果汁、百瑞丝绸、秦龙养殖等一批新建项目建成投产,化工厂与西安庆华集团实现强强联合,成林油脂正加快建设。汉源水泥、秦凤花炮等老企业产值、利税大幅增长,工业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国企改革在艰难中稳步推进,县运司、缫丝厂、食品厂等一批企业已全面完成改制任务,县药材公司、燃料公司、印刷厂成功实现资产变现,其他国有企业改制步伐进一步加快。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预计2007年全县农业总产值完成10亿元,粮食总产达到12万吨,分别较“十五”末增长19.3%和9%。农业主导产业迅猛发展,2007年共养蚕6.4万张,产鲜茧480万斤,较“十五”末分别增长10.2%和12.4%;生猪饲养量38万头,出栏21万头,较“十五”末分别增长12.8%和17%;油菜籽总产达1.87万吨。实施“一村一品”工程,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一村一品”10个示范村、46个推进村规划已编制出案,蔬菜、茶叶、烤烟、中药材种植面积分别达6.5万亩、1.1万亩、0.5万亩和1.2万亩。年均劳务输出6.1万人,其中有组织输出2.8万人,年劳务收入约3亿元。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实施农业综合开发1.8万亩,启动扶贫重点村和特困村建设48个,迁移式扶贫、生态移民共搬迁830户3460人。建成农村饮水工程26处,解决了3万人的饮水困难。新建沼气池2520口,防氟改灶1万户。10个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取得新成效,带动了全县新农村建设快速推进。
  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两年全县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1亿元。汉漩油路改造工程建成通车,汉铜油路改造工程、蒲溪月河大桥计划年内竣工,汉双油路改造、漩上水泥路开工建设,便民桥、“通达”工程超额完成计划任务,建成通村水泥路107条411.9公里,建设里程是“十五”时期总和的9.2倍,交通瓶颈制约初步缓解。投资1980万元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和投资564万元的危房校舍改造项目已全面竣工。土地整理项目完成土地复垦1592亩、开发整理耕地2076亩。库区移民后期扶持项目启动实施。陕南蚕桑基地建设项目顺利通过省上验收,国家“东桑西移”项目已批复立项。两年完成天保工程建设6.4万亩,荒山造林1万亩,兑付退耕还林补助资金6300万元,完成大瀛湖治理工程造林8100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57.6%,顺利实现全省绿化模范县创建目标,并被推荐申报全国绿化模范县。实施了柏杨等6个村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和“一户一表”工程,供电质量有效改善。采取有线和无线通讯相结合,全县实现了村村通电话,固定电话和移动通讯用户达到7.68万户,较“十五”末增长23%。
  坚持建管并重,城镇建设日新月异。县城、集镇、村庄三级规划体系初步建立。编制完成了月河城区段景观带建设规划和涧池、平梁、蒲溪、铁佛四个集镇建设总体规划,启动了全县村庄布局规划、龙岗生态公园建设规划修编、城区绿地规划编制工作。城南新区建设快速推进,凤凰大道、文化广场、河滨路等工程全面竣工,东大桥、双星桥、人工湖两岸光亮工程和广场电子显示屏建成投用,安运司客运站、建材中心、精品住宅小区等一批重点工程开工建设;老城改造步伐加快,东城集贸市场建成投用,后街、新街南段、民主街中段、火车站进站路改造工程全面完成,和平街、解放街、东关街等改造工程开工建设,县城建设品位稳步提升。深入开展“擦亮汉阴”活动,加大市容环境卫生和交通秩序综合整治,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取得阶段性成效。涧池、平梁、蒲溪、汉阳等重点集镇建设有序推进,繁荣城乡、辐射农村、服务“三农”的功能不断增强。
  纵深推进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显著增强。积极稳妥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基本实现“减人、简事、提效”目标。认真贯彻执行《行政许可法》,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和精简行政审批项目48项,加快了政府职能转变。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了以政府投入为主的经费保障机制,促进了教育事业健康发展。以建立公共财政为目标,推进财政综合改革,加大对“三农”、科教文卫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财政投入,两年县财政累计安排支出达5742万元。以“乡财乡用县监管”为核心,改革乡镇财政管理方式,从源头上遏制了支出膨胀和债务增长。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平稳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全面完成,非经营性国有资产改革产生了良好效益。两届油菜花节成功举办,打响了“生态休闲游”和“富硒菜油”两大品牌,“三沈”文化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汉阴的知名度大幅提升,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
  坚持以人为本,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进展。在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的基础上,县财政投入185万元全部免除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本费。实施寄宿制学校建设和危房改造,学校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两基”成果得到巩固。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计划生育“三查三清”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启动实施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参合农民23.3万人,参合率达90.5%,已为3164名参合群众报销医药费287万元。疾控中心、县医院传染病区建成投用,公共卫生和乡镇卫生院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地方戏《娶亲》获得国际小戏艺术节二等奖。连续五次被命名为全省双拥模范县,并被推荐申报全国双拥模范县。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达到4729人,城市低保2134户4524人,农村低保2382户2504人,新建乡镇敬老院9处,五保户集中安置点62处,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到18%。就业和再就业得到加强,两年新增就业2800人,下岗职工再就业920人。加大环境保护力度,重点污染源得到有效治理。深入开展“三排查、三落实”工作,建立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长效机制,妥善解决了一批信访积案,基本实现了“一控制两下降”目标。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活动,群众安全感不断增强。始终坚持安全生产警钟长鸣,加大隐患排查整治力度,下硬茬整治道路交通安全环境,有效遏制了各类重特大事故的发生,社会大局持续稳定。
  坚持执政为民,政府自身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认真开展“五五”普法,坚持依法行政,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建设学习型、法制型、服务型政府取得新成效。自觉接受县委正确领导、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新闻舆论监督和社会公众监督,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不断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切实加强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商业贿赂专项治理,认真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政风行风建设得到加强。实行政府重点工作月安排、月通报督查督办制度,突出阶段工作重点,促进了工作落实和作风转变,行政效能不断提高。
  审计、统计、兵役、档案、盐务、老龄、慈善、残疾人和妇女儿童、气象、工商、税务、质监、药监、金融、保险、烟草、邮政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即将过去的两年,是我们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建设富强和谐新汉阴的两年;是我们坚持突破发展,经济快速增长的两年;是我们坚持和谐发展,着力改善民生,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两年。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同心同德、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人民和广大干部,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同志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汉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汉阴建设和发展的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本届政府任期届满,回顾奋斗历程,县政府全体组成人员精诚团结,恪尽职守,扎实工作,为汉阴的改革、发展、稳定和政府建设作出了不懈努力。值此,我向离任和转任的各位同志表示战友般的致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差距。主要是:经济结构还不够合理,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总量偏小,在生产总值中所占份额偏低;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较小,缺乏大项目支撑,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交通建设仍显滞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尚未得到根本缓解;就业压力进一步增大,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农民增收渠道不宽,部分群众的生活还比较困难;少数部门和干部作风不实,落实不力。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十一五”规划后三年工作安排


  今后三年,是我县实施率先突破发展、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的关键时期。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科学发展观不断深入人心,为我们加快建设富强和谐新汉阴、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胜利进一步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施西部大开发和陕南突破发展等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的纵深推进,以及“十(堰)天(水)”高速、“南水北调”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启动建设,为我们实施率先突破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机遇和项目支持;全县人民奋力改变落后面貌、建设美好家园的强烈愿望,必将成为我们加快发展的内在动力。只要我们把握机遇,打牢基础,扎实工作,“十一五”规划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按照县第十三次党代会和县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十一五”规划要求,今后三年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力培育绿色食品、医药化工、矿产建材、缫丝轻纺四大支柱工业,奋力做强蚕桑、生猪、油料三大农业主导产业,着力在工业扩张、城乡繁荣、新农村建设、公路建设上实施新突破,全面推进工业生态化、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进程,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不断改善群众生活,加快建设富强和谐的新汉阴。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以上,到2010年达到23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超过8000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以上;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年均降低4%;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5‰以内。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发展特色工业,实现工业发展新突破
  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强县战略,大力实施“四三二一”工程(即做强四大支柱工业、培育三十户规模企业、两年完成国企改革任务、打造一个省级名牌产品),到2010年,力争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11亿元以上,工业经济在县域经济中的比重得到大幅提高,成为县域经济和财政增收的有力支撑。
  抓特色,做大做强四大支柱工业。立足农产品精深加工和优势资源深度开发,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医药化工、矿产建材、缫丝轻纺四大支柱工业,加快工业化进程。绿色食品以富硒菜油、魔芋食品、薯类加工为重点,突出生态特色,加快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在富硒菜油、魔芋食品等一两个品种上率先突破。医药化工以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为重点,通过技术改造和产品开发,扩能增效。矿产建材以提升加工能力和工艺水平为重点,抓好节能降耗减排,大力发展空心砖、琉璃瓦等新型建材。缫丝轻纺依托蚕桑产业发展,加快新产品开发,延长产业链条,提高综合效益。
  抓骨干,培育三十户以上规模企业。对规模以上企业逐户分类排队,进一步落实支、帮、促措施,强化服务协调,千方百计促进规模以上工业提速增效。对成林油脂、百瑞丝绸、圣桑果汁、秦龙养殖等重点企业,坚持领导挂联包抓,实行点对点的帮扶,促其达产达效,发挥龙头企业对主导产业的拉动作用。强化对庆华化工、汉源水泥、亿兴硅业等企业的服务,帮助企业加快技术改造,促其降耗减排、扩产增效。进一步优化环境,力促川陕魔芋、秦凤花炮、禾烨植化等企业增产扩销,为工业增长多做贡献。加强指导协调,帮助成长性好的规模以下企业扩张生产能力,提高经营水平,及早进入规模以上企业行列,壮大工业经济整体实力。到2010年,全县规模以上企业总户数力争达到30户以上,提供税收达到工业税收总额的60%以上,其中年产值过亿元的企业达到3户以上,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达到6亿元以上。
  抓改革,两年内全面完成国企改制任务。继续实行县级领导包抓、主管局全面负责、改制工作组具体实施、相关部门全力配合的改制工作责任机制,按照“一企一策、稳步推进”的既定方针,切实把好清产核资、资产评估、财务审计、民主决策、方案审批等关口,妥善解决资产变现、债务化解、职工安置等关键问题,全力推进县计量器厂等13户国有企业改制进程,两年内全面完成国企改制任务。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既要实现“双置换”目标,又使企业生产要素重组、机制重塑,激发新的活力,力求通过改革使企业得到发展壮大。
  抓品牌,力争打造一个省级名牌产品。针对汉阴工业产品知名度低的实际,走专、精、特、新之路,在绿色食品、医药化工、矿产建材、缫丝轻纺四大支柱工业中培育一至两个骨干产品,精心宣传策划,精品包装推介,积极申报产品认证,打造具有汉阴特色的名牌产品,力争“十一五”末,全县至少有一个产品获得省级名牌称号,实现以特色创品牌、以品牌增效益的目标。
  (二)夯实产业基础,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建设、标准化生产、协会化组织”的思路,以“一村一品”为抓手,培育强村大户,实施基础突破,坚持以点带面,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培育强村大户,加快推进农村产业建设。加大基本农田保护力度,推广良种良法,提高粮食单产,确保全县粮食总产稳定在12万吨左右。继续按照川道浅丘主攻蚕桑、生猪、油料三大主导产业,南部山区重点发展茶叶、林果,北部山区重点发展烤烟、魔芋等特色产业的布局,加大扶持引导力度,加快培育一批专业大户、产业强村,提高产业化建设水平。以实施“东桑西移”项目为契机,以12个基地乡镇、100个专业村、1500个大户为重点,突出抓好高产密植桑园建设和老劣桑改造,加强三项技术推广和生产服务,进一步提高蚕桑生产水平,力争“十一五”末全县桑园面积达到10万亩,养蚕达到10万张,产鲜茧800万斤,蚕桑产业总产值突破2亿元。以提高生猪良种率和商品率为关键,以两个强镇、36个专业村、560个大户为重点,狠抓良种推广、科学饲养、疫病防治、市场销售等环节,力争“十一五”末全县生猪饲养量达到40万头,良种普及率达到75%以上。进一步扩大油料种植面积,提高亩产效益,力争“十一五”末全县油菜种植面积突破14万亩,油菜籽产量达到2万吨。以实施“一村一品”示范推进工程为契机,积极发展烤烟、茶叶、魔芋等特色产业。坚持面向市场,先培训后输出,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实现劳务输出由数量型向效益型转变,力争每年有组织输出3万人以上,输出总量稳定在6.5万人。加快以农家乐为重点的乡村旅游业发展。以大木坝、龙岭、花果、龙寨沟四个规范化农家乐集群为重点,在硬件设施和经营水平上下功夫,强化环境卫生整治,打响汉阴农家乐品牌,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力争“十一五”末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600元。
  实施基础突破,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继续抓好通村水泥路建设,到2010年通村水泥路总里程达到650公里,全面实现村村都通水泥路的目标。大力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4.5万人的饮水困难。建设“一城三镇”月河堤防工程,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月河农防体系。实施2.4万亩农业综合开发、1.5万亩土地整理、30万亩测土配方施肥、库区移民后期扶持等项目,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村级公共设施建设,投资2700万元,完成90个村公共设施建设任务。实施减灾安居工程,整合迁移式扶贫、生态移民项目,加快走山滑坡、高山穷组贫困人口移民搬迁,完成搬迁安置1050户4476人,基本解决无房户、危房户和地质灾害威胁区群众住房问题。新建沼气池4500口,实施小流域治理92平方公里,切实抓好绿化造林和森林资源管护,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巩固生态建设成果,“十一五”末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65%以上。
  坚持以点带面,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继续采取“群众自主、政府支持,部门帮扶、社会参与,资金捆绑、整村推进”的办法,大力实施农村产业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特色民居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四大工程,切实解决农民增收、生活质量、村容村貌和民主管理四个方面的问题,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突破。坚持抓两头带中间,重点帮扶,倾斜支持,在抓好花果、龙岭等10个新农村示范村和紫云等10个“一村一品”示范村建设的同时,统筹抓好长新等8个特困村和登天等59个扶贫重点村建设,逐步形成以新农村示范村、“一村一品”示范村、主导产业建设专业村、扶贫重点村、特困村为重点的新农村建设体系,确保全县新农村建设扎实快速推进。
  (三)狠抓项目建设,打造率先突破发展平台
  完善机制,不断提高项目工作水平。牢固树立全局抓项目的意识,认真研究国家投资政策,以绿色产业、基础设施、生态治理、社会事业和城市建设为重点,不断充实完善县级项目储备库,为招商引资、争取投资提供数量充足、论证充分、编制科学的项目支持。继续实行项目争取前期经费周转金办法,为项目争取提供必要的保障。建立项目整合资金捆绑机制,充分发挥项目资金最大效益。完善项目考核奖惩机制,对项目争取和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有功人员实行重奖。以项目资金监管为重点,进一步加强项目管理,确保项目建设成效。
  强化整治,不断优化投资环境。把优化投资环境作为增强县域经济竞争力的基础工程来抓,积极推行“阳光”政务,规范行政行为,提高办事效率,坚决查处破坏投资环境的各种行为,努力营造公正公平的法制环境、诚信有序的市场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和舒适优美的人居环境,使投资者留得住、能发展、有钱赚。通过采取外出招商、网上招商、中介招商、以商招商和鼓励在外成功人士回乡创业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今后三年全县招商引资总额达到6亿元以上。
  抢抓机遇,实施以交通建设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新突破。以更大的力度、更强的措施,加快交通建设步伐,着力破解交通“瓶颈”制约。全力配合“十天”高速公路建设,确保工程顺利推进。全面完成汉铜、汉双(河口)、汉药、平酒、蒲田、上(七)双(坪)、双(坪)汉(阳)、漩上等8条通乡油路(水泥路)建设,建成南部山区环线,力争打通平酒、汉药、汉双、汉铜路的横向连接线,建设北部山区环线,在南北两山形成快捷、通畅的环形公路网络,基本实现出境公路高速化、通乡公路等级化、通村公路水泥化目标。改革农村道路养护管理体制,提高道路养护水平和通行能力。实施南水北调水土保持项目,治理水土流失,加快生态修复,改善生态环境。加快电网建设,建成城关35KV变电站,改造漩涡35KV变电站,新建和改造农村低压线路1100千米以上,完成电力投资7000万元。进一步扩大通讯覆盖面,建成移动通信基站46个,新增有线、无线电话用户5.3万户。
  (四)树立精品意识,提升城镇建设管理水平
  全力实现创建省级卫生县城目标。以创建省级卫生县城为契机,深入开展环境卫生、市容市貌、交通秩序、“五小”门店综合整治,严格落实门前“四自一包”和划行归市规定,重点治理占道经营、乱停乱靠、乱贴乱画等现象。积极探索城区环卫保洁市场化运作机制,提高环卫保洁效率。合理规划步行街、单行道,完善街区各类标识,切实解决老城区交通拥堵问题。严把规划建设管理关口,严肃查处乱占滥建行为,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早日实现创卫目标。
  精心打造陕南最佳人居县城。统筹老城、新区建设,建成龙岗生态公园,全面完成老城街巷改造,基本建成月河城区段景观带,完成城南新区凤凰大道、永安路、河堤路、精品住宅小区等重点工程建设。新建西大桥,连通永安路、北城街,形成老城、新区大环线,拉大城市骨架。鼓励民间资本以各种方式参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用事业建设,为城镇建设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实施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加快专业市场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配套功能,不断提升城市品位。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按照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加快凤凰山庄等重点景区开发建设,借助毗邻安康的区位优势,以山水园林县城为依托,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游,加快旅游业发展。积极发展文化娱乐、社区服务、物业管理等服务业,着力抓好汉阴风味小吃、特色食品开发、休闲购物、商贸运输等相关产业,拉动消费,扩大就业,促进三产迅速扩张。结合城镇开发建设,加快农村人口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
  (五)强化财政公共服务职能,认真做好财税金融工作
  培植壮大以工业为主的骨干财源和以服务业、涉农产业为主的群体财源,努力优化财政收入结构,切实加强税收征管,“十一五”末地方财政收入达到8000万元。按照构建公共财政的要求,加大对“三农”、社会保障、公共产品和扶贫救助的财政投入,进一步强化公共财政服务保障职能。加强专项资金监管、审计,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推进行政事业单位非经营性资产管理改革,优化资产配置,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加强乡镇债务控制与化解,坚决杜绝新增债务。引导金融机构向优势产品、主导产业增加信贷投放,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大力开展社会诚信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支持各类保险机构拓展业务空间,促进保险业健康发展。
  (六)不断改善民生,着力构建和谐汉阴
  推动社会事业进步。继续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完成寄宿制学校建设奖补项目,全面消除危房校舍,实施汉阴中学迁建,建成县职教中心。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和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大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力度,健全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发挥科技“110”服务作用,抓好月河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弘扬“三沈”文化,积极申报全国“书法之乡”。加强基层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文化阵地建设、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工程,丰富城乡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不断完善县、乡(镇)、村三级卫生医疗网络,实施县医院改造、中医院南迁和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大力推进计划生育新农村新家庭创建活动,认真落实计划生育各项优惠政策,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进一步稳定低生育水平,实现省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目标。坚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落实措施,严格考核,全面完成节能减排任务。
  不断改善群众生活。进一步完善城镇居民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扩大保障范围,提高保障水平,实现应保尽保。抓好养老、失业、医疗保险扩面,大力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和新增从业人员参保工作。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相关制度,启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采取发放租房补贴和实物配租的方式,解决城区最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继续推进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三年建成22所乡镇敬老院、35处集中安置点,集中供养2000人,力争集中供养率达到60%以上。抓住省市扶贫联县机遇,积极开展社会扶贫,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全面落实残疾人权益保障政策,多渠道、多形式对困难群众实施社会救助。鼓励全民创业、家庭创业和自主创业,激发全民创业热情,释放全民创业能量,以创业带动就业,不断增加城乡居民家庭财产收入。推行灵活多样的就业方式,大力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企业,认真落实就业和再就业优惠政策,每年新增就业1500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3%以内。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强化安全生产监管,落实企业安全生产经济投入政策,提升企业安全生产科技与管理水平,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事故责任追究和处罚力度,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抓好防汛、地质灾害防治、森林防火等工作,完善各类防灾减灾预案,最大限度地规避和减轻灾害损失。进一步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长效机制,畅通群众诉求渠道,依法规范信访秩序,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五五”普法,全面推行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办事公开制度,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不断推进民主法制进程。深入开展创建“平安汉阴”活动,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创造发案少、秩序好、和谐稳定的治安环境。


  三、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新的一届政府肩负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重任,必须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努力建设适应时代要求、体现人民意志的学习型、法制型、服务型政府。
  更新施政理念,增强发展推动力。新形势、新任务,需要政府全体组成人员树立“科学发展、突破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的施政理念,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不断提高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能力,统筹兼顾、综合协调的能力,领导经济发展、驾驭工作全局的能力,应对突发事件、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形成突破发展的强大推动力,促进政府行政能力建设迈上新台阶。
  依法行政,提高政府公信力。依法行政是政府取信于民的关键。政府全体组成人员必须不断增强法律意识,自觉规范行政行为,依法履行工作职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服务广大人民群众。进一步加强公务员队伍管理,加大行政过错责任追究,既责任到人,又问责到位,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加强政府诚信建设,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公众舆论监督,使人民政府真正成为人民群众信赖的政府,提高政府公信力。
  狠抓落实,提高决策执行力。进一步完善任务分解、定期汇报、检查督查、公开通报、考核奖惩的工作落实机制,强化执行理念,接受任务不讲条件,执行任务不遗余力,完成任务追求一流。继续实行重点工作月安排、月通报和“事不过三”的督查办法,加大奖惩力度,着力解决执行无方、落实不力的问题,推动工作有效落实。倡导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深入推行办文办事限时制和“马上就办”制,提高行政效率,确保工作快速推进。
  廉洁从政,增强拒腐防变“免疫力”。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面推进教育、制度、监督三者并重的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建设,积极构建警示训诫防线,加强廉洁从政教育和警示教育,增强拒腐防变能力。加大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力度,深入推进政风行风建设,重点治理商业贿赂,坚决查处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人和事,以清正廉洁的政风和务实高效的施政行为凝聚民心,促进发展。
  各位代表,蓝图已经绘就,形势催人奋进。让我们在党的十七大精神的指引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中共汉阴县委的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带领全县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奋力夺取率先突破发展的新胜利,努力把“十一五”的宏伟蓝图变为富民强县的美好现实!